自说自话|关于个人成长的一些想法和规划
![](https://img.haomeiwen.com/i6274297/28b3fc656605bce8.jpg)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自己的大学生涯已经结束,而自己也有点依依不舍地失去了"学生"这个标签。最近跟几位刚入职的同学聊天,发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甚至有的同学工作几天后抱怨早知社会的残酷还不如去考研。
听着同学们的一系列吐槽,我不禁有些唏嘘感叹。我们这些人,终于被时间催着赶着成长,仓促间触摸到了生活本来的模样。我没有给他们什么建议,只是宽慰了几句,因为迷茫的不仅是他们,也有我。
我在毕业后没有直接参加工作,而是在家人的建议下回家养病。一场不大不小的病,如影随形般折磨了我半年仍旧挥之不去,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病去如抽丝"这句话的真谛。
也幸好这是一场不大不小的病。它在折磨我身体的同时没有影响我的思考,也没有影响到我对未来的畅想。关于个人成长和规划我目前有两点想法:
1
关于阅读。
自从上大学以来,除了阅读课本之外,自己很少进行其他阅读。2018年上半年,也仅仅是阅读了五本书。
不读的原因,唯懒而已。
现在想来,每本书都蕴含着创作者的心血,再烂的书也有几个思想和智慧的闪光点。或许就是这几个点恰好能够给自己带来启发,带自己走出现有的迷茫。但不读是永远也接触不到这些的。
人类之所以能够进化得比其他物种更高级,就是因为学会了传承知识和文明。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人类的知识和文明大多都记载于书本之上。而阅读,恰恰是通向这些智慧的捷径。
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富五车"已是远远不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共享也不再是难事。信息的获取变得容易,但有效信息的获取却变得越来越困难。网上到处充斥着拾人牙慧、思维片面化、过激化、怂惑人心的语言和文章。
我曾尝试过一段时间的碎片化阅读,后来发现通过碎片化阅读获得的知识是零碎、不成体系的,甚至获得的某些观点本身竟然是互相矛盾的。这给还是小白的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我在阅读古典老师的《跃迁》这本书时了解到,我们在网上阅读到的很多观点其实是经过多次加工改造的。他举了一个"一万小时定律"的例子。
一万小时定律最开始由一位美国学者提出,他提出"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会取得卓越的成绩"的观点并发表到了期刊上。恰好一位美国的畅销书作家阅读了这篇论文,这位作家或许想让他的书卖得更好,所以就把"刻意练习"的观点淡化了,并给他的书起了个名字叫做"一万小时,助你成功",于是这本书畅销到了全世界。恰好,这本畅销书被国内的某位所谓的"专家"或"大师"阅读了,然后这位"专家"或"大师"读完后又写了本书叫做"一万小时,你不得不看的成功秘诀"。于是,这本书在国内开始畅销,被我们很多人读到。
想想看,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如果有,是从哪儿听到的呢?其实如果刻意练习,根本不用一万小时也能发觉到自己的进步,如果只是待在舒适区而不去刻意练习,除了感动自己以外,再添一万个小时也无济于事。但你又是否知道刻意练习这种说法呢?信息误导的危害可见一斑。
其实古典老师的这个例子,从侧面说明了我们平时写论文为什么要去期刊网站上查文献,而不是直接上百度的问题–––最正确的知识只有去知识的源头才能获取。
2018年下半年我给自己制定了阅读计划。为了不影响白天的工作,我把阅读的时间安排在了睡觉前的一个小时左右。计划每晚阅读一个小时左右,每周完成十个小时的阅读量。考虑到自己也不可能每天阅读文献,所以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我选择多读些经典的书籍。
2
关于写作。如果说阅读是输入,那么写作就是输出。一个写作能力突出的人可能一句话就能把问题讲明白,反之可能三五句也不能把情况说清楚,让人不胜其烦。
我从小就有个关于写作的梦,每次看到一篇好文章,总是被其高明的立意,通畅的文笔所折服,希冀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但写作的计划终归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搁置下来,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懒。
最近写作计划又被我拎了出来,一方面是因为现如今写作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导师的激励。前段时间写毕业论文,导师说我的论文像是一个没学过语文的人写出来的,说实话导师的话给我的刺激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决定好好提升一下自己的写作能力。
这几天一直在简书上写,无论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只要是有点想法我就都写了出来。写出来才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确实很弱,有些想表达的情感和观点总是受限于自己的遣词造句能力不能表达出来。但这也让我看清了自己目前在写作方面应该走的方向,一方面是多写,另一方面则是多学习并模仿高人的表达技巧。这几天的写作,让我越发觉得写作不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通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虽然目前我写的东西罗里吧嗦像大白话,但总归解决了刚开始写作时无法下手的问题。
之前写作,我都是在晚上九点之后进行,写完之后一般都到了半夜。这种写作习惯一方面挤压了我的阅读时间,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让我熬了夜。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从今天开始我把写作时间改到了早晨五点半,利用早晨时间写作一个小时,然后利用白天零碎的时间对文章进行修改优化。
我朋友圈里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每天都在写文章,保持输出。有人每天坚持写一千字,有人坚持写两千,我取了个中间值,写一千五百字。这世界最让人捉急的事就是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为了不让自己再那么捉急,我选择加班加点追赶他人的脚步。
3
毕业之后,我们不可能再像学生时代那样,坐在同一间教室聆听着同一个老师的教导,做着同一套试卷奋斗着同一个目标。我们终将走向不同的道路,遇见不同的人,过上不一样的人生。而这,全部取决于我们以后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
四年前,我做了一个选择,于是进入了测绘工程系。这个选择已经影响了我四年,未来还要影响多久我不知道。但我现在明白,选择真的很重要,比努力更重要。
四年后,我又做了一个选择。今天写下这篇文章,是与自己对话,也是与未来对话。但愿初心不负,来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