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 同桌的你,愿来世我们还做同桌
文/若冰
粗略估计,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多年里,和我坐过同桌的同学至少也有二十几个,然而今天我要说的这个同桌,是唯一一个对我一生影响最大,让我一生难以忘怀的人,也是大家意想不到的。
她,就是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怎么会成为我的同桌?相信大家也会有此疑问,这还要从我小时候的家乡说起。
我生于山东省一个重男轻女思想极其严重的乡村。父母只养育了我们姐妹五人,我排行第四。
虽然当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幸运的是我们姐妹五人没有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只因我们的父母十分开明,他们从没把我们姐妹五人看做乡亲们眼里的“赔钱货”,而是尽自己的努力培养我们,这一点充分体现在支持我们上学上。
在我们家乡,五六十年代,女孩子能坚持上学的很少。而我们姐妹五人最低的文化水平也是高中毕业,这也是我们姐妹五人,在以后的生活中相对比左邻右舍的姐妹们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的原因。
我父母坚持让女孩子上学的事情,也成为乡里乡亲们相传的佳话,以至很长一段时间里,乡邻们都把我的父母奉若学习的榜样。
我的三个姐姐,当时都是很爱学习的孩子,她们觉得别人家的女孩子很少能去学校读书,她们能去读书感觉很幸福,所以学习都十分刻苦,以至于她们后来也都尝到了读书的甜头,有了自己理想的生活。
而我到该读书的年龄时,却让父母伤透了脑筋。
生性顽皮好动的我,对于学习一点点儿兴趣都没有,让我上学,简直就像送我蹲监.狱一般。
1972年秋季,我该上小学了。开学以后,母亲像送我三个姐姐上学一样,早晨就早早地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就回家干活去了。
然而,一直到吃晚饭时间,母亲都没看见我的踪影,吓得父母和几个姐姐满天下的找我,后来从老师处得知,我在母亲走后就跑掉了,发的书本都没拿。
后来,母亲在我四叔叔家找到我,把我领会家。
其实那天,我在母亲走后,就一溜烟的跑出课堂,老师在后面追很远,因为还要上课就没有再追,我跑到常常去玩的小河边,和那些不上学的小孩子们一起摸鱼洗澡。
因为怕母亲责备,到快天黑了,我才偷偷跑到四叔叔家混饭吃。
母亲把我领回家中,本来想会挨一顿小板子,可是母亲却没有很责备我,只是和我讲大姐、二姐因为学习好,都有好的工作,上初中的三姐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告诉我要好好学习等等。
我当时对母亲的话充耳不闻,一心想的是玩耍,一天到晚摸鱼、抓鸟、粘知了… …不亦乐乎。
在以后的一周里,母亲每天送我去学校,我每天故技重演地逃学。
到第二周开学,母亲送我上学的时候,特意从家里带了一个小矮凳,我就有些纳闷,我的桌凳不是已经在学校了吗?(我小时候上学,村里的小学十分简陋,学生是自己带桌凳的,学校里的桌凳都是七高八低的,一直到初中去乡里上学,才有统一的桌椅。)
我一路纳闷,来到学校,母亲拿她带来的小凳子坐在我的课桌旁边,和我一起上课、听课。
母亲这一招太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这一天也没有敢跑。
直到我长大才知道,在我逃课一周后,实在没有办法,才去找到我的老师,与我的老师商量,征得老师的同意后,母亲才这样陪我上学,这样以来,年近50岁的母亲就成了我名副其实的同桌。
母亲坚持陪我上课两周,加上老师一直对我鼓励,夸奖我学习好等等,还让我当了一个小组长。就这样,我慢慢地适应了学校生活。
当时只知道母亲陪我上学,但不知道的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地把家里的活赶出来,好腾出时间陪我,以至长大后,对自己逃学给母亲带来的辛苦深感内疚。
我最难忘的同桌——母亲,让我深感意外和惊喜的事情,还远远不止陪我上课。
后来,我能够安心的上课了,母亲对于上学也来了极大的兴趣。
原来她陪我上课的那两周,不只是坐在那里陪着,而是和我一起学习,我每天学会的课程,她也学会了,而且比我学的更好。我每天回家写作业,她也抽时间写,还说和我比比看谁写得好。
再后来,我每天放学,母亲在我写完作业后都问我今天学了那些字,然后希望我教她,让我做她的老师。
当时的我,觉得母亲都没有我识字多,能做母亲的老师了,那种骄傲的心态,让我很愿意教她,以至于让我上课更认真地听讲了,为的是学好了回家在母亲跟前“卖弄”。
我的母亲,也认认真真地跟我这个曾经的同桌学习起来。她去商店买来包装纸裁开,然后搓条纸捻儿装订成本子,母亲就用这样的本子写字学习,铅笔用的是我用过的铅笔头。
那个时候的课本内容极少,并且只有语文、数学两科,家庭作业基本没有,补习班更是闻所未闻。这样,我每天放学回家先写完自己那点儿象征性的作业,然后就给母亲“上课“。
到农忙季节,母亲也不间断学习,很多时候,我睡醒一觉了,看见母亲还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字。
母亲学习的事情,让父亲很“不齿”,经常讽刺挖苦她,但母亲理直气壮地说:我学习也没有耽误干活,让你管?一来二去,父亲对母亲的“穷作”也视而不见。
母亲的学习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于是我也更加努力的学习起来。
母亲的学习,一直坚持到我小学毕业,后来我去乡里的学校上初中,要起早贪黑地来回走,课程也多了,所以没有更多的时候给母亲上课。
母亲也高兴地说,她也小学毕业了,学的字足够她用的了。
母亲坚持五年的学习,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当时我的老师都夸我母亲的字比他写得好。后来我妹妹上小学,母亲能很轻松地辅导她。
记得我上初中时候都有一天晚上,邻居张大爷去我家让给他念在外地当兵的儿子的来信,并且给写一封回信。
当时我正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我母亲就说:妮儿在写作业,我给您念,您说说想和娃说什么,我给您写回信。
说着,母亲就接过张大爷递过来的信念起来,信念完了,张大爷惊的张的大大的嘴还没有合上,用现在的话说:真是惊掉了下巴。
张大爷惊讶地说:还没想到妮儿的娘识字呢!
后来,妮儿她娘识字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了。
当时还有很多乡邻来找母亲代写书信。
母亲最出彩的一次就是有一次生产队选队长,她负责记票的事。
那是我上高中以后的事,我是后来听邻居婶婶说的。那年冬天生产队选队长,每家去一个代表,当时我父亲去外地姐姐家了,于是母亲去参加选举会,到唱票的时候,事先定的记票人家里孩子有病不能出席,有个大叔可能出于想试试我母亲到底会不会写字的目的,就提议让我母亲记票,没想到我母亲一点儿都没推辞,负责的人也同意了,我母亲就大大方方地走到临时支起来的黑板前开始记票。
母亲工整、大方的粉笔字,又惊掉了一地下巴。
从此,母亲成了村里的名人,很多人都说,母亲原来识字,这二十三年藏而不露呢,也有人说,怪不得她家女儿都学习好,原来是都随她娘。
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母亲的学问都是近五十岁以后才学会的,她的那份努力与刻苦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母亲的刻苦、努力,也给她自己带来很多方便,她能够自己阅读居住在外地的姐姐的来信,能够自己给姐姐写信。
母亲在“小学毕业”后,十分喜爱读书,我上初中以后,对于我的语文书,她总是爱不释手,有时候我带回的课外书,故事书,她更是如饥似渴地读,用她自己的话说:世界上的事情真是太奇妙了,读这些书,让人感觉天地更宽阔了。
后来,我们发现母亲如此爱读书,我和姐姐们就时不时地买些书给她看,她后来还和妹妹学会了查字典。
我们都成家立业后,母亲有更多闲暇时间读书,这种读书的习惯一直坚持到她的晚年,她读过的大部头的古典书籍有《红楼梦》、《桃花扇》、《西游记》、《聊斋》等,至于后来的《故事会》更是读的不计其数。
母亲读过的书,单就文学类来说,应该远远超过我读过的书。
母亲的这种学习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们姐妹,她不仅给了我们生命,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对待学习,如果踏踏实实地工作、生活。
如今,我的同桌——母亲,已经离开我十三年了,但是她的似乎永远在我的身边
母亲,我的同桌,愿来世我们还做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