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与灵魂 同步在路上

2021-04-09我们参与“炒”高了哪些商品的价格(二)炒房

2021-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mLDmm

我一直没觉得自己参与过“炒房”。在我之前对“炒房”的理解里,首先要囤房,等待房价高时再卖掉,从中获得买卖差价。

我没有囤房,每一次买房时都觉得是刚需,比如第一次是结婚买房,第二次是改善生活条件买房。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不存在垂直的需求曲线,通俗点说就是不存在绝对的刚性需求。

一定要有房子才结婚吗?幸福生活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吗?显然不是。大家都不会不惜任何代价去达到某个目标。既然这样购买房子实际上不是生活的必需,但是我们多数人会把这种可有可无的需求定义为自己的刚性需求。所以结婚得有房,孩子上学得有学区房,改善生活条件得换个大房子。只要是在自己的经济支付能力范围内,房价低时买,房价高时买,借钱贷款买,越涨越要买,有这样强大的需求与消费能力,房价高走不落不就是我们自己定价和推动的吗?

我们中另有一部分人,他们在解决了自己的“刚性需求”的同时,发现房子在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时可以获取可观的利润,正好自己也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前期买房的钱,于是先买房在手,等待价格满意时再出手。于是有了更多的可支配资金,再买房......实现了风险与利益并存的投资循环。当这样的行为集体出现时,部分地区房子的市场价格会突然间大幅度上涨,于是其他要买房的人说房价上涨这么快,一定是背后有人或组织在炒房。呼声高了,相关部门就会介入查原因、重处罚、定政策。

表面上看确实某些人手里囤房,想操纵市场房价,我们说他们“炒房”。但是如果我们不做他们的接盘侠,让非刚性的需求主导了我们,他们囤房的利益到哪里去变现?所以我们才是货真价实的炒房者,他们只不过是个二手房东。

而且我发现,越是普通人越热衷“炒房”。普通人能为自己争取到的机会或权利本就有限,所以有房心理才踏实,有房是自己年轻时奋斗的一个目标。如果哪个年轻人能不依靠父母亲的资助在二线以上的城市买房,那绝对是同龄人生活的标杆。所以哪怕是”996“的工作,哪怕是节衣缩食也得先买房。

普通人于不自觉中加入“炒房”大军还因为信息闭塞。虽然网络时代感觉获取信息的渠道又多又方便,但是很多人是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生活,甚至生活圈子都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对一些专业的信息很少顾及,何况有一些信息未必会对普通人开放!偶尔听某个经济学家的分析,也是不痛不痒、模棱两可的,要不要买房?最后的判断还是自己。

我家附近一个区域,二手房价每平较以前突然上涨了2000多元,大家觉得是中介联合房东故意抬高房价。中介解释说因为有消息要在该区建立两所学校,学校还没建呢,房价先起来了。只要看看小户型的房子成交价格,就知道“炒房”的力量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