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童年的秘密》,现在还是秘密吗?
(齐帆齐微课)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医生,100多年前她凭借着革命性的教育方法在儿童教育领域占用重要的地位,也因此闻名于世。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众多的教育经典著作中的一本,看书名我们就已经知道她是揭示儿童成长的秘密,论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和表现的。
那么100多年前这位教育家到底给我们揭示了哪些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秘密?这些藏着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秘密,100多年后的今天还是个秘密吗?
蒙台梭利说过:在我看来,要想建立一种自然切合理的教育方法,就必须对人类的个体进行认真、精确、合理的观察,特别是要对个体在幼年时期的情况进行观察,因为个体的教育和文化基础都是在这一时期打下的。
例如《童年的秘密》第12章中讲手的运用的时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答案:人类的智力与两种运动关系密切,一个是舌头的运动,一个是手的运动。
而说话和手的运动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而且是智力发展的两种外部的表现形式。
我想这两种运动特征,其实在当时也不算是什么秘密,但是蒙台梭利进一步说明,手是人类在潜意识中用来表达内在自我的一种方式。
我想这在那个年代确实让人不可理解,甚至是匪夷所思,因为潜意识这个概念本身到现在为止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假设,蒙台梭利那个年代能提出这样的假设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因此为了证明她的假设是有道理的,她首先举例:一个成年男人在向女人求婚的时候都是牵起女人的手,并许下诺言,或者说出某种保证,等他们结婚的时候男人还要牵着女人的手走过红地毯,然后念结婚誓言。
她之所以要证明手对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希望父母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能意识到手对智力的影响和促进智力作用。
但是这看起来不是什么秘密的秘密,却一直作为我们家庭教育中的秘密被持续的埋藏了起来。
我们再来看看《童年的秘密》中的一个例子。
当时在纽约的一个母亲,看到她两岁半的孩子正在把一个装满水的大罐子运往客厅。母亲看到这个孩子非常小心、缓慢、费力地抱着这个水罐,而且每走一步还要对自己说一声:“小心,要小心”。
看到孩子这么紧张,而这灌水这么重,母亲就情不自禁的去帮助孩子把这灌水放到了孩子想要放置的位置。
可是这个孩子却难过的哭了起来,似乎受到很大的委屈。当母亲看到孩子难过的哭了的时候自己的内心也很难受,但是她并没有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这一幕似乎我们太熟悉了,一点都不陌生。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是司空见惯。其实那个时候这个母亲就已经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一方面母亲知道孩子需要自己动手得到应有的锻炼,自己是不应该去阻碍孩子的。
可另一方面母亲又觉得让孩子在这个方面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实在不值得,这些事情自己完全有必要帮助他快速做好,于是就代劳了。
这是个秘密吗?但是书中的母亲一方面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另一方面也知道孩子需要自己做事情,去得到锻炼获得成长,因此也不应该算是什么秘密。
那么这个亲子互动的过程中到底埋藏着什么秘密呢?
为了更清楚的让这个妈妈看到其中隐藏的秘密,蒙台梭利进一步指导这个妈妈说:“家里有小的瓷器吗?比如杯子?你可以让孩子拿着小点的瓷器,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于是妈妈就听从了蒙台梭利的建议,回去也又亲子让孩子尝试,她发现孩子会小心翼翼地拿着杯子,虽然每走一步都会停一下,但是最终还是把杯子送到了指定的位置。
在这个尝试的过程中妈妈内心存在着两种情感:
第一,当看到孩子如此认真小心的活动而让自己的内心非常的开心。
第二,又十分的担心自己的杯子会不会被孩子打碎。
处在这种情感中的这个母亲就是一个矛盾体,其内心是有挣扎的。
因此在我看来母亲的这种内心的挣扎,却是秘密的所在,是所有母亲或者父亲应该认真考虑的重点问题。
挣扎的结果是母亲去帮助了孩子。
母亲之所以去帮助孩子做事情,潜意识中,或者通俗的说其内心深处是处于自私的考虑,实际上是对孩子的小气,是出于一种本能的保护欲,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爱孩子的行为表现,或者难听一点说,就是一种打着爱孩子幌子的自私行为。
而母亲得到了蒙台梭利的建议和指导后,把潜意识的行为意识化,或者通俗的说她意识到自己的自私行为,于是放心的让孩子自己去放那个易碎的玻璃杯。
当然在这个尝试的过程中,母亲还是隐约有些放心不下,还是需要一个自我适应和自我成长的过程,但是毕竟最终还是尝试着让孩子独自去完成了任务,这对于这个母亲而言就是一个进步,一次育儿成长。
正是母亲的进步与成长,因此她才没有干预孩子,才让孩子有了一次真正的锻炼机会。而这种锻炼却正是孩子非常渴望的,是满足其内心需求的。
我想这也正是埋藏在儿童内心世界的真正秘密。
由此,从《童年的秘密》中我们既看出了儿童内心世界的秘密,也同样看到了母亲内心世界的秘密,真可谓一举两得,甚至多得,值得我们深入解读与研究。
(22年度写作营第129篇1902字,累计2081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