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还是不发
刚才,我发现翻看以前的朋友圈,可以选择年月。
这个功能太好了,我看到最早只能选到14年,看来我是那时候开通微信的。
我从14年的朋友圈一条一条的翻看,我不停的咧嘴笑,更多时候是没眼看,发的什么玩意,这样的朋友圈都发出来。
我发现以前发朋友圈很勤快,多的时候一天一条,甚至几条,大多数时候两三天一条。
由于太多没眼看的朋友圈,我没有细看,一直翻到16年的一个视频。
视频只有短短的3秒,朋友a只穿了一件球衣,朋友b在跟他说什么,旁边坐了三个朋友,桌面有纸牌,我记得当时他们在打牌。
我当年之所以拍这个视频,是因为朋友b看到朋友a只穿了一件球衣,说了一句,裤子都不穿,成何体统。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拍了这个视频。
视频中,朋友a看起来确实没有穿裤子,但我知道他是穿了,由于球衣太长,覆盖了。
我们有一个群,16年出现在视频里的朋友都在,我下载了视频,发到群里。
他们很惊讶,不记得什么时候的事了,更不记得说过这句话。
有一种效应叫普鲁斯特效应,只要听曾经听过的音乐,就会开启当时的记忆。我想,普鲁斯特效应也可以应用在视频上,只要看到当时的视频,就会开启当时的记忆。
那时,我清楚的记得,朋友a在广州岑村的城中村里租了一个单间,当时我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我就去投靠他。
那时候,读大学的朋友是15年毕业,大部分都留在广州工作,刚好有两个朋友也在岑村租了房子。
那天,朋友a的女朋友来了,我就叫她朋友c吧。我不能坏了他们短暂的相聚时间,我打算过海珠区的二姨家住。
朋友c阻止道,你不用去,我跟朋友b睡就好了。
我说,这怎么好意思,你好不容易来一次广州,你应该跟你对象住。
她说,不用,我跟朋友b睡就好了。
我说,我怎么过意的去。
她说,有什么过意不去,我们在一起这么多年了,没事的。
当晚,我留了下来,于是几个朋友就在朋友a的单间里吃饭。
吃饭完,他们就打牌。
他们兴致盎然,打到凌晨十二点多,我记得朋友c中气十足,嗓门很大,高兴起来,说话声隔壁几条街都听得到。
住过城中村的都知道,楼与楼之间的间隔只有二、三十厘米,只能容纳一个人侧身通过。
我当时就担心,她声音这么大,会不会影响到隔壁,毕竟住在这里都是上班族。
尽管那么多没眼看的朋友圈,但是都记录了我那几年漂泊的岁月,看起来津津有味。
我在想,我现在是不是要学以前那样,多发朋友圈,记录现在的生活,等以后翻看朋友圈的时候,有更多回忆。
毕竟有句话说,回忆过去,等于多活了一次。
现在我有个毛病,由于我在别的平台习惯了写长文,导致我现在发朋友圈也写的又长又臭,怕别人看了讨厌,干脆就少发了。
可是,如果大家都不发朋友圈,朋友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想,主要原因不在此,在于随着年纪渐长,觉得很多事没必要发出来了。
我想多发朋友圈记录生活,问题在于我现在不像以前那么爱发朋友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