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读》读后感

2023-01-07  本文已影响0人  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粗粗阅读了这本书,我的感觉:这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书,虽说是经典入敲门砖,铺路石,尽管朱自清先生尽力使用最通俗的语言,但因为学问本身的艰涩,枯燥,同时也没有什么故事性,因此很难让学生发生兴趣,除非一些特别好学的“另类”学生。

    但是,八年级语文下册新版教材把他编入名著必读书目。因此,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读,能够读进去,应该是教师优先考虑的问题。这比读什么更加重要。

    教材中,名著阅读部分的训练主题目标是“选择性阅读”,这本书只是一个样本,换成任何一本方法应该是一样的。

    既然是选择性阅读,那选择权应该交给学生,让学生随个人兴趣去阅读。可以跳读,可以逐句读,就像看电视剧一样,喜欢的地方慢慢看,不喜欢的地方就点快进。正如罗胖在《阅读的方法》里所讲,读书应该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不必焚香沐浴,不必正襟危坐,愿意躺着就躺着,愿意趴着就趴着。只要看,就有收获,没有白读的书。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读这本书,老师不应该提出任何要求,让学生在没有任何任务压力的情况下,随便翻翻,随便划划,随便写写,再随便说说。班里几十个学生,每个人的兴趣点或各不相同,或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大家畅所欲言,不评价,只分享,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在共享中收获知识,激发兴趣。

      最好的阅读方法就是阅读本身。

    反之,如果不从学生兴趣出发,只为对付考试,老师抽取一些试题让学生去找答案的话,那不是读书,而是刷题---开卷考试形式。这样做违背了编者引导学生读书的目的,功利性太强,最终不但不能达到引导阅读的目的,考试分数也不会很理想。

      当然,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也不是说老师啥都不干。想要学生读,老师自己得先读进去,而且不止读这一本,更要顺着这本书的光去阅读更多的经典。然后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去书中寻找答案。

      比如,第一章《说文解字》之前,可以讲一讲关于古人造字的传说,引发学生对文字来源的兴趣,然后趁热打铁放开了读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