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碗难忘的胡辣汤
对于我这个70后来说,童年早已远去。留下的无非就是家乡的吃食了。
那时,家里没啥好吃的。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肉。住在大杂院里,天暖和了,每家在院里放个小桌子,谁家的饭菜也没啥稀罕物。大部分都是腌菜之类。最多也就是凉拌菜。能有炒菜吃,这家的生活水准就是高水平了。
那时候,我和哥哥盼着放暑假,回农村老家。夏天的农村,家家小菜园里,西红柿,黄瓜都熟了,一群孩子疯跑累了渴了,逮着谁家,钻进菜园,拣最大,最红的西红柿,拧下来,在衣服上蹭了蹭,直接塞进嘴里。咬一口,又沙又甜。
落日的余晖撒在大地上,一片通红。谁家的西瓜地里,一个个滚圆的西瓜,用瓜叶子遮藏着,也挡不住馋嘴的孩子想方设法偷一个尝尝。

后面看瓜的人拿着棍子一边跑一边嚷嚷“这群熊孩子,还没熟呢!熟了再摘!”孩子们,一哄而散。田垄上,奔跑的大黄狗,虚张声势的叫着。不知道该追哪一个。
而我最难忘的是奶奶做的胡辣汤。我们当地做的胡辣汤,并不辣,里面也不放辣椒。一大早,活了面,洗出面筋。澄出浆水,备用。泡上花生米,剥了皮,搁在小碗里。海带皮泡发好,切成细丝。切好的,西红柿,豆角,用油翻炒一下,兑水放入备好的材料,大火烧开,淋入澄出的浆水,边倒边用筷子在锅里搅动着,最后把洗出的面筋撕成小块一并放入。再继续烧开。揪一把菜园子里的青菜,撒上,出锅时 淋上香油,这样香喷喷的胡辣汤就做好了。这时锅里的所有食材都漂浮起来,汤略显浓稠。灰白色的汤底,映着红色的西红柿,墨绿色的海带丝,淡绿色的青菜,看了就食欲大振。舀一碗,倒上自家酿的红薯醋,那香味,酸中带着丝丝的甜,每次我和哥哥都要喝的肚子圆鼓鼓的,再喝一口,就要从喉咙眼里窜出来,才肯罢休。
小孩子,消化快。刚刚撑得还要扶着墙走,不到饭点,就又饿了。这个时候的胡辣汤,放了半天,微凉。所有的食材都融合在了一起,如果能再浇上点蒜汁,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许多人家,故意中午多做些,留着傍晚吃。干了一天的农活,又热又渴,来一碗这温凉的,浇着红薯醋蒜汁的胡辣汤,酸酸辣辣,想想都流口水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奶奶早已去世。家乡的老屋也只剩下残垣断壁。只有院子里那颗弯枣树,依然伸长了脖子斜倚在院墙上。
每到夏天,我都要做胡辣汤,给家人喝。给儿子讲我小时候喝胡辣汤的情景。
又入夏了,我依稀看见,裹着小脚的奶奶,站在胡同口,叫着我的小名,喊我回家喝胡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