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与善行

2018-04-28  本文已影响95人  箐妤轩

梁武帝是历代皇帝中最推崇佛教的一位皇帝,在南北朝时,他不仅自己信仰佛教,主持编写佛学著作,而且还大兴土木,许多宏伟壮观的寺庙和富丽堂皇的佛像都是他在位时修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一言以蔽之。

梁武帝自以为功德圆满,无量寿佛,直到遇到从天竺来的达摩,两人别开生面一场对话,饶有趣味,梁武帝问:何为佛圣第一真理?达摩答:佛圣在这空荡世间无从言说。梁武帝又问:朕自从开国以来,让很多人成为僧人,建立寺院,抄写佛经,塑造佛像,朕的功德是否圆满?达摩答:无功德。梁武帝不解:为何?达摩答:您所做的只是很小的福报,离功德圆满相差甚远。梁武帝困惑道:那你告诉朕,何为真正的功德?达摩道:空有善行无善心,如何称得上功德?梁武帝脸色大变,一言不发。

历史上的梁武帝确实推崇佛教,大兴佛教,为了能资助寺院,故意离开皇宫前往寺院修行,要大臣凑集资金赎出来,他这么做表面上做了善事,也就是成全他一人修行,放任其他人不管,这样做根本就不是从内心出发,而是带着俗世标准落个大善人的称呼。这让我想起寺庙里善男信女在寺院拜佛求庇佑,很多人上一炷香,叩头跪拜,然后掏出钱从功德箱捐款,以为拜佛烧香,从功德箱里捐款,就是做功德。这与梁武帝的做法异曲同工。功德与做善事是不一样的,这是我看了一些佛学书籍,听大师讲经后,才明白的道理。

禅宗六世祖慧能有偈句:迷失的人不去修道反只知修福,修行岂是简单的行善或做好事,幸福岂是布施供养就能获得,心中的罪恶同原来并没有两样,消除罪恶业缘才是问题的根本,真正的忏悔必要出自人的本心。通过慧能大师的通俗易懂的偈句,明白福德是有层次的,真正的福德是金钱买不到的,金钱如果能买到福德,那梁武帝做了那么善行,为何达摩还说他无功德呢?可见,善心比善行更重要,修福德不能停在表面行善上,要发自内心,出于本性,而不是伪善。做好事难道一定是善吗? 用佛性来做善事,那才是称得上功德。

我们作为凡夫俗子,没有菩萨的慈悲心,但我们可以在做善事的时候,一定要有好的出发点,如果是为了炒作做善事,为了利益做好事,为了名声做好事,这样的善行比起真正的善行差的不仅是一点半点,而且还会减少福报。

佛家强调慈悲心,用凡人的说法就是:做人要善良。学佛的人都知道,修行首先修心,而修心就是修一棵善良的心。如果一个人的心地不够善良,表面看对人友善和气,但内心却存在很多不善的念头,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一旦福分尽了,下一步就会堕入地狱、恶鬼、畜生去轮回,经历无数痛苦才能消除恶业,才能在下一世里脱离苦海。

什么是福分?我们常说今生的幸福美满都是前世修来的,这是有道理的,有的是祖辈世代积德,把功德无量积攒成福德,报在后代子孙上。有的人会说,现在社会纷繁复杂,人心难测,要么是明哲保身,要么是坑壑一气。确实,人的弱点是自私自利,每个人的心都是深不可底,无法探究,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我们做人做事本着问心无愧,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我们要学菩萨,做人做事尽量多为别人着想,即使没有做什么半点好事,但你的善心同样记载在功德薄上,反之做任何事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哪怕天天做好事,没有伤害到别人,也是功亏一篑,善心不能有杂念。

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善心是和谐社会的源泉和基础。 行善是美德,善行不仅能帮助他人,还能充实自己的心灵,提升修养。一个人行善越多,善心越丰厚,功德也就积少成多。很多人只知道求福报,却不懂得求功德,我曾经在一本书看到这样一句话:功德能够消除身上的孽障,福德只能加重身上的业障,当时不解其含义,现在有了一些阅历,终于明白一点道理,福报是有期限的,如果某一天我的福报用尽了,等待的就是无休止的业障,所以我现在尽量求功德,消除自己身上的恶业,把福德报在下一代身上。

造福是一项工程,需要诚心诚意,以善心待人,多做善事,不仅有益他人,更有益自己,如果我们每个人如菩萨善待众人,发善心,做善事,我们也会满手慈悲,人活在世上修一棵善心,不仅能提升人品,而且还积累功德,以此得到一种真正的快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