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題百日_05】拆太多,是種罪
先複習【拆文百日_05】主題文章中所謂學習初速度公式
學習的初速度=牛逼的學習方案*高品質的反饋*強約束的環境*高度集中的時間
針對構成學習初速度的四個要素,我用以下問題來給定思考方向,藉此檢測自己幾個學習項目的得分。
///牛逼的學習方案
你的學習方案是甚麼?
這個學習方案的最終目標以及不同階段短目標為何?
固定學習任務是甚麼?
///高品質的反饋
你的學習歷程中,都去哪裡尋求反饋?獲得怎麼樣的反饋?
///強約束的環境
你都在甚麼環境下學習?你認真學習時會對環境(食衣住行)做出甚麼調整?
///高度集中的時間
你設定自己在多少時間學會這項技能?你如何評估自己「學會」這項技能?
【問題】
///原始題目
剖析你一個學習失敗案例的學習初速度公式?
剖析你一個學習成功案例的學習初速度公式?
///改題及緣由
在此想將題目改一下,因為仔細想發現,我好像沒有所謂「成功」的技能學習案例,以結果來論,我超越平均值的表現主要是在「念書考試」領域,但我的重心正漸漸轉移,「念書考試」已經不是我想發展的重點技能。
因此,把題目改成:
剖析一個你想剖析的學習初速度偏高偏低得分案例,
偏低者,提出具體提高得分之方案,多不實際都無妨,在此階段先不要限制自己的想像。
偏高者,提出實踐的背景脈絡,包括動機與方法。
剖析一個你想剖析的學習初速度偏高得分案例?
以之前個人部落格寫作為例:
///牛逼的學習方案
你的學習方案是甚麼?這個學習方案的最終目標以及不同階段短目標為何?每天固定學習任務是甚麼?
1.以輸出文章為導向的學習方案
從暑假開始經營部落格,幾乎是每天一篇文,而每篇文章的製程如下
蒐集資料:蒐集3-5篇類似主題的UX文章。
整理資料:摘要每篇文章、寫重點筆記,創造肉料,這些肉料會影響我規劃文章架構。
寫修:又分三階段,寫寫寫>修修修>製作主題圖片放文首,其中寫與修是無止盡循環。
2.長短目標
長目標:經營個人部落格,記錄學習歷程,建立個人品牌。
短目標:
養成輸入輸出習慣。
吸引固定讀者,創造一定流量。
獲得反饋與交流機會。
發現問題
1.你的產出條件若夠明確,寫修部分不該有所謂無止盡循環,之後必須統計寫修循環次數,提升循環質,降低效益低落的循環量。
2.長短目標都太抽象=無法以數字量化。因為幾乎沒有流量,所以也沒有原本想像中的讀者回饋。
///高品質的反饋
你的學習歷程中,都去哪裡尋求反饋?獲得怎麼樣的反饋?
因為幾乎沒有流量,所以也沒有原本想像中的讀者回饋。
目前唯一獲得過的讀者回饋,是因為履歷有放部落格連結,面試官問起,順給的建議問題:
例如:
1.好奇你是怎麼尋找文章主題?
2.可以在舉些生活化的例子,或者從你的專業背景角度出發,對同一議題概念提出不同於文章的觀點,畢竟,如果我也看過這篇文章,會想知道你有甚麼跟我不同的想法,而非同篇文章的摘要說明。
問題改進
1.高質量回饋,是我目前最缺乏的項目,有甚麼方式可以補足這點,以下先列出幾點:
a.尋找可以提供高品質回饋的牛逼學習方案,會提供厲害教學者問到飽、或者親改作業給回饋並且強調互動討論的學習方案,當然,自己絕對必須夠主動積極,才能在這樣的學習方案中獲得最多。
b.將自己的作品,丟到聚集同好者專業者的平台上,有些平台不見得對外開放,但就是先從你可以丟的丟起,同時也關注此平台上的其他活躍者,給予你想獲得的「高品質回饋」,建立良性雙向交流,想怎麼收,就先怎麼栽吧。
c.主動向網上個別專業者、同好者自介,表達欣賞,提供作品,虛心請教。
仔細看,以上學習方案最重要的就是主動積極與人接觸交流,這是我一直做不到的點。
我不知道怎麼經營這種雙向交流,所以一直有不理性的恐懼。
但寫出來後,就想到辦法了,想想執行這些行動方案後,最好的結果-鼓勵自己賺到了,想想最糟的結果,檢視自己能否接受,然後就去做。
真實人生是實驗室,越早積極思考,勇敢實驗,獲得反饋並修正,就越早能獲得甜美的成果。
從眾多方案中找一個方案,從眾多人中找一個對象,去實驗吧,記得寫實驗預報(擬訂計畫預測結果)與結報(過程反省下次改進)就是了!
///強約束的環境
你都在甚麼環境下學習?你認真學習時會對環境(食衣住行)做出甚麼調整?
圖書館、咖啡廳。
認真時,會把任務中的問題帶到生活環境中思考,例如:這篇文章的問題,我就會帶著想,等早餐時、換衣服時,用問題關鍵字與大腦碰撞,並且有任何新得就記錄在google keep。
但不認真時,就是會在電腦面前之外的地方完全放空與胡思亂想,通常那些思考都不會對寫作輸出有甚麼實質幫助,至少我看不出。
問題改進
思考工作可以在生活各個場域進行,這樣當你真的回到電腦前,才有東西可以輸出。
觀察自己:
在不同地方
用關鍵字(主題式)刺激自己
然後走來走去(身體移動)
用手畫圖
用手機打字記錄
可以促進思考,而呆坐電腦前不等於思考。
///高度集中的時間
你設定自己在多少時間學會這項技能?你如何評估自己「學會」這項技能?
首先,寫作技能似乎沒有所謂學會。
但問我當初是否有設定甚麼具體衡量寫作成果指標,我必須老實說沒有,只是單純想著我要持續寫、持續經營而已,這又呼應牛逼學習方案部分「缺乏設定名具體長短目標」和「目標太抽象=無法被量化」。
設計新心人暑假期間=出文最頻繁期間,一篇文章約需要花8-10 hr,花最多時間在查找與理解原文資料,然後書寫時無盡的不滿意與改稿,都很耗費心力時間。
平均每天在寫作部分(含查找理解資料寫修)花3-4hr。
問題改進
這段算式從來沒有研究過
花費時間具體產出數字化產出成果彼此間的關係。
綜觀以上,發現具體化與數字化成果是我現在極度欠缺的能力項,或者說我之前一直沒往此層面思考,也可能是刻意避開,因為有些厭倦被評分與評斷的應試與競爭人生,但現在才發現完全避開無益自己。
現階段目標會更正為:
競爭最終目標是自己,與其他競爭者的比較目的是檢視,幫助我贏過昨天的自己,而不是逼死自己,當然,這說得容易做得難,必須懂得適時認輸與放棄,為了最終的贏。
每次花的時間,都必須對應到具體輸出成果(可呈現的作品日期),例如:我每日拆文平均花時多久?中間經過哪些步驟,每個步驟多久時間,對應到最終產出的那些部分?品質如何?
所有輸出成果都必須以數量化檢視,並且不斷優化,例如:花更少時間成品之質更優,想辦法量化這個「優」。
以下是其他得分偏高者,雖然不同技能學習會有案例差異,但以寫作分析為主例就可揭示我80%左右的學習程式怎麼運作,以下會帶到不同案例對細修學習程式的啟發。
///UI設計
關於牛逼學習方案的補充:同一時間專注於一種學習方案,例如一系列課、一種實踐方法,太多必會分散,最後萬事小成(甚麼都做一點),卻幾乎等於一事無大成(沒有一個真的通透,或者進入較深的境地)。
打開udemy的課程列表,可對學習規畫與實踐力略曉一二........
a.那些上過的課
有些課確實上過,輸出作品集,得到實習機會,算是達成最初修課目標,但長遠來看,真想在UI設計領域發展,除了臨摹圖像外,更重要的是具備一套可以自由從「想法」一路衍生為「具體介面流程、視覺設計」的有效思路(心法)+高速實踐(技法),也就是說,基本功要非常紮實。
b.那些還沒上的課
還有好些課,買了擺著都沒上,原因是被促銷迷昏,卻沒具體規畫買了之後該怎麼運用,例如:上這門課的目的?想得到甚麼?之後可以用在哪裡?課程總時長多少?要花多少時間上完?每天要為分給這件事多少時間?
Udemy只是一個平台,打開自己其他線上教學平台,發現有無數課程只是一時衝動註冊,最後無疾而終,建議你也可以現在打開自己的coursea、futurelearn帳號,看一哪些課你註冊了卻還沒上完,為甚麼?哪一些課你上完了,而你覺得又是為甚麼。
///實體UI設計課
因為決心朝產品設計發展,所以報名一門學費不一般的實體UI設計課,結論是之前的自學經歷對現階段最大的幫助是:堅定學習意願、珍惜課程資源,例如:在課堂上更加積極主動,老師讓我體會到一個優質設計師的態度思維和養成方法,作業設定會督促我每週有進度並且因為會有即時互動回饋而更有勁。
簡單說,自學對之後實體學習的影響是,心態面:主動與願意;實作面:有反饋和同學可輔助檢視個人成果。
///用動畫軟體做動畫
關於高強度短時間密集訓練
這是上次實習兩週左右完成的專案,其實最後上手軟體到實作出大概花5天時間,這是一段很不可思議的經歷,雖然一路上都用偷吃步:好用工具輔助、相關影片,但這段經歷讓我發現在時間壓力下,高強度短時間密集思考練習真有機會把自己逼到另一個層次上,也讓我反省之前的循序漸進慢慢來、不與人爭的學習作風,無助於向下挖出深度,更像是原地踏步。
剖析一個你想剖析的學習初速度偏低得分案例?
以下是我得分偏低的學習項目-程式語言
Html css js/R python
程式語言相較設計、寫作對我來說更為陌生,這時,抓緊學習初速度應該更為必要,但我在這部分當時採完全相反作法,因為一段完全相反的思維:我認為自己一個人慢慢探索,不受外界逼迫,才能發掘這件事對自己真正的樂趣與意義,進而建立一段長久的關係,而這段關係完全不建立在外界的反饋(例如比賽作業稱讚批評責任感),而是自己打從心中100%願意去做去喜歡,其實,至今我仍覺得向自己確認這點很重要,但是否只有在無菌(無外力影響:例如評分比賽作業稱讚批評)的情境下,才能確認個人與事物間的關係或決心,因人而異,總之,因為前段日子,「感覺」的部份目前已確定,接下來「具體成果」是最重要的目標。
總結學習問題,現在一眼就可看出,但當時深陷其中:
1學習方案太多=分散:以python為例,同時在codecademy、coursera上有課、還有youtube頻道sentdex的nltk、還有大數有限公司的爬蟲教學、還有慕課網實驗樓,用了數不輕的教學資源,但總歸一句,學習目標不夠明確,所以甚麼方案都想沾,就算真有學到東西,也只是皮毛。
2.缺乏具體學習目標:目前我的主軸是使用者研究與產品設計,可以長在此架構方向上的技能,才值得投資,或者反過來說,若要學習技能,那必須是讓這項技能可於相關任務上發揮作用。
3.缺乏可以具體化、量化的學習成果:開github,採取專案式學習(具體成果、具體日期),用老師教的方法,實作自己的點子,或者至少開一個筆記本,專門公開分享這些學習經歷。
4.缺乏高質量的回饋:修cs+x的課程或共學社團,在團體中學習合作分享,主動尋求並提供高質量回饋。
檢視你現在手邊每個學習項目,針對你現在的學習方案中四個學習初速度指標做評分與說明?得分偏低之項目,你打算如何改進?得分偏高項目的背景脈絡是甚麼?
前面有大致提及,此處略。
針對你計畫要學習的項目,具體安排一個學習初速度指標最高的學習方案?要有具體產出、具體日期。
現在先把三大學習方向擬出,其實簡單來說就是一件事:學習如何學習,然後應用所學,做好產品。
1.從心理學角度出發:能運用在工作生活的成長方法:對我來說,學習力是做一切事情的意義,也是活著的目的。
2.產品設計/使用者研究內容行銷:偏感性出發,幫助製作好產品。
3.營銷數據分析:偏理性出發,幫助製作好產品。
遽體學習方案、產出、起訖時間我都會再訂定,也會分享實踐過程來督促自己。
中途總結(前半寫到一半時):發現像這樣寫一寫中途總結,收斂發散收斂發散交替進行,好像可以加速輸出效率
「越寫越發現這不是一篇好寫的問答。
因為觸及的是我一直很重視也自認做得很認真的議題-學習。
結果越想越發覺,我在很多要素上得分都低,更讓人難受的點是,我發現回顧過去
自己確實花了不少時間,以上學期來說,幾乎每天在圖書館從早待到晚,沒滑手機玩或偷懶,但技能學習的輸出成果卻少得可憐,這讓我不得不面對自己技能學習上的缺失,心態方法中,一定有那些環節出錯。
說真的,發現自認用心經營的部分有這麼多缺失跟不足,是痛苦的,但沉溺痛苦反而會放大痛苦,不如快速用力,把該剖該改的一併提出,趕緊行動,在即將到來的這一輪學習中,最大化學習初速度。」
盡量在三小時內寫完,等等要馬上回想寫作流程再作改進,讓明天狀況更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