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6476108/20eecde27084382b.jpg)
20200226日记
今天睡过头了,闹钟怎么没响了?昨晚泓默说:秀琴啊,我觉得你可以改变改变。唉,我最怕改变了,我觉得自己好像不行啊。
但是今早起来,我就做了改变的事情。昨天泓默看了说:秀琴,辛苦了,好棒。今天她回我:秀琴,你真了不起啊。不管好不好,她都会说一句好棒。这个了不起是啥意思啊,到底是行还是不行了?
不过我自己觉得还满意啊。泓默要求高,也想的比我深远,她说好才是好了。
今天先生去买了菜,晚上我们加了餐,有排骨汤,有新鲜的清蒸鲈鱼,和绿色的青菜,我们都吃得很开心。先生说:老爸就是在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关键时刻拯救你们,拯救世界。我从鼻子里发出哼哼声,从厨房里走出来,说:给你阳光,你就灿烂,蹬鼻子上脸了。
今天看完薛老师的书,又把汪曾祺先生的《人间之味》拿出来看,去年看了一点,看不下去。今天又从头开始看,在熬汤的时候,拿着书,时不时发出笑声,孩子听到了,缠着问我,看到什么笑话了,要我读给他听。我就念啊: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因为一个大人物年轻时时常吃而出名。这位大人物后来还去吃过,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文化大革命中火宫殿的影壁上就出现了两行大字:“最高指示: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孩子是体会不到这个笑意的。今天把这书看得有滋有味,汪老先生写的东西,平平淡淡,有一些字我还要查一查才知道怎么念,去年我读着读着,总觉得要查字很麻烦,有些生涩难懂,平淡无味。不知怎么,今天读来,却觉得那么真诚有趣,有滋有味。
孩子的老师在群里发了需要上传做家务活的照片,过年的时候在老家,上二年级的小侄子要劳动打卡,让他洗碗拍照上传照片,然后小侄子的妈妈还会把碗重新洗一遍。如今孩子做家务活,也不过是为了应付打卡。
我很反感这种形式主义,做与不做,又有什么区别,都是为了表演,做给别人看。
但是别人都做了,自己不做,感觉不配合老师的工作,这样也不好。有时候,做事情,不是真的想去做,而是别人都做了,自己不做,反而觉得别扭。
看到孩子的床,被子乱乱的,还有玩具散落在床上。于是我建议他把床收拾好,教他怎么叠被子,怎么把皱巴巴的床单理平,又教他怎么把随处丢的毛巾,外套,睡衣叠好。
做完这些,又教他怎么整理书架,怎么放书。
接着收拾玩具,分类装。
孩子一边做着这些,一边哼起了歌,看着整洁一新的房间,他和我的快乐都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一开始是带着“形式”来做这件事,但是做着做着,却得到了做事本身带来的成就感。
前几天看着孩子在家实在是太无聊,于是教他们炒菜,西红柿炒蛋,从清洗西红柿,怎么去皮,怎么打鸡蛋,炒鸡蛋,到最后下锅炒。这个过程孩子特别开心,他们做出的饭菜,都吃得特别多,特别香。孩子从做具体的事当中获得了存在感,也获得了自己亲手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在老家的时候,每次到吃饭,孩子都是愁眉苦脸的,一副痛苦的样子:怎么又要吃饭?
这要放在80年代前,说这样的话真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可现在的孩子丰衣足食,他们根本感觉不到食物的珍贵,来之不易。
让他自己动手,当手泡在冰冷的手里清洗着一片片青菜,他才能感受到,炒出来的青菜,它是有味道的。
和他说再多的感恩眼前幸福的生活,珍惜粮食,孩子是没感觉的,因为他没有亲身经历。
不管是为了打卡,还是其他形式,如果去做,就好好做吧,实实在在地做。
今天读诗两首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中秋夜
唐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