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勒留:不真实的话不用说
一个皇帝的老师可以是一个奴隶,只因在和内心深处的自己进行对话时,他们具有平等的地位。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他功勋卓著的一生中留下了著作《沉思录》,自认为是奴隶爱比克泰德的弟子。皇帝和奴隶的身份地位悬殊,在古罗马尤其如此,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子一怒,流血漂橹。但在他们共同信奉的斯多葛派哲学之中一个人造成的影响相对于活动本身的性质而言是不那么重要的。他们相信人人平等,因为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是理性整体的一部分,而理性的这个“整体”是什么则没有具体的答案。
打动我的是他们对自由和幸福的理解。
在他们看来真正的自由是美德而不是反抗,是朴实地为家庭和社会服务。这种思想很有意思,一方面,它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到安定,选择背负枷锁负重前行的人实际上是自由的人,选择抛弃自己的角色和责任的人实际上是不自由的人。结合他们两人的历史事迹,马可奥勒留可谓是发自内心地相信这一点、践行这一点,他热爱平静的田园生活,但同时也对皇帝这个角色对罗马帝国的责任感到不可推卸,在两难之中他选择为国家征战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是他的自由。
马可奥勒留在自由与否的维度上,你很难想象他是快乐地献出自己的时间/娱乐/安全而选择领导军团在第一线作战,充当救火队员奔波于帝国的边境线上的。但马可自己的确发自内心地感到平和和幸福。因为这种状态在他看来就是正确的选择,他在履行皇帝对国家的义务,而这中美德的行为不仅使他在道德上感到安定,也符合他对于自由的理解。
他们是勇敢的。
相信自己在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并且奋力前行,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斯多葛派的哲学家们,不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是皇帝还是奴隶,在精神上都不太在意自己的社会地位,相反,他们及其重视自己在整体中的位置和作用。我以为和颜回的安贫乐道是有些类似之处的。在对“整体”的理解上,他们是唯心主义的,他们相信自己是整个宇宙的一环,相信食物的衰落一定有某种不可抗力的支撑,在命运面前没有什么好去反抗的。
然而马可一生都在为罗马的兴亡而斗争。
极其强调个体和“整体”的关系,以及重视对环境、事物、条件的忍耐是斯多葛派哲学的显著特点,就主旨而言,未必让人幸福,但从与自己和解的角度出发,这是一种易行的解决方案。相信天道在主宰,则不会为自己的失误而悔恨,轻视外在的评判,则能坚定于自己的内心,重视美德的实行,则能够有助于社会。
“内心的宁静是心灵进入井然有序的状态”是一件多么可贵的事情。让时刻处于焦虑和竞争,恐惧和迷惘之中无处安放的灵魂放松下来,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尽管放松的理由是相信有一个更高的理性在支配一切,没有必要去做无用的烦恼。
人文主义相比之下的魅力在于对自己的自信。“人!万物的灵长!”,那种自信和朝气多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