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

宗教?迷信?读《中国道教发展史略》有感

2018-12-29  本文已影响11人  木沁馨

        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本土宗教。

        在上古时期,道的观念是能生万物,而非万物所生,天地鬼神万物同根,建立对天地,山川神邸的尊敬,如封禅。道教不完全等同于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列子,庄子,杨朱等,讲究无为而治。而道教则是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神仙方士。也就是所谓的“方伎之士”,认为一个人可以用修炼的方法,修到长生不老变神仙。

      第一任道士已经无迹可循了,只知在古书上在东汉渐渐有道士之称,他们隐居在名山大泽,当时还未正式建立成一大宗教,但佛教的传入,让道士们生起抗拒运动。最有名的就是汉明帝时期一千三百一十个道士上表奏称要与佛教相较法的事件。

      第一个建立起教派的则是汉末桓,灵帝时代。官方记载,太学生张道陵创“五斗米教”,后来为正一派。主修天师道、符箓等。宋徽宗年间,王重阳,丘处机建立全真教,主修中国正统学术,儒道两家忠孝仁义。明成祖时期张三丰又建立武当派,主修内练金丹、武术技法、气功吐纳。后各门各派经历年的变化,又分别有许多旁支杂系。清以后道教开始衰落,虽有康熙曾颁发《老子》一书,命令满族王公大臣熟习深思,但对于整体道教并不颂扬。再至十九世纪末,受西洋文化思想的输入影响,一蹶至今,再未重新振起。本土宗教至此,可惜!可叹!

        南怀瑾的这本《中国道教发展史略》,因引用了大段大段的古文原著,因此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薄薄一本竟看月余。重温文言文中的生僻字,通假字,及古文常用的倒装句,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看后感慨万千,由于自己的寡闻,从未了解中国道教对中国的社会还曾经起着如此强大的作用!

        余本对道教无甚兴趣,只因偶遇千年古刹,便仿照电视剧里人物之模样,跪地摇签。内心毫无真诚,直觉好玩儿。出签后,老道长微微一笑,余问:“可有解?”  道长曰:“不用解。”  余定睛一看,赫然八个字:心不惩,罚香油五斤!纳罕纳罕,一共一百零八支正解签,独独余摇出了这第一百零九支无用签,巧合?机缘?困惑后更多好奇。于是便有了这本《中国道教发展史略》。今后再去山泽宫观,一定不会无知无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