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永世相伴的情感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想失望罢了。----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对村上的这句话深以为然。我那时认为,再内向的人,也是不会喜欢孤独的。至于我自己,之所以总被别人说“高冷”,也只是因为安全感缺失,不敢主动和人建立联系而已。毕竟,在相熟的朋友面前,我永远只是个擅长抖机灵的逗比。
但渐渐的,我却发现,我也许是真的喜欢孤独。而这份清寂的情感,也许会与我们每个个体永世相伴。它不仅仅会带给我们寂寞的苦恼,也能成为支持我们前行的最可靠的力量。
1、孤独无可避免
鲁迅曾说,“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这话未免太过凉薄。但事实上,即使我们能在一些事件中感受到强烈的共情作用,也无法时时与身边的人保持心意交汇。
前一阵子看李安的《饮食男女》,父女四人的家庭聚餐让我印象深刻。家人团聚,桌子上是大厨父亲亲手做的珍馐佳肴,充满了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息。可是,饭桌上的四人却表情冷淡,各自暗怀心事。大女儿的恋情,二女儿的工作,小女儿的未婚先孕甚至老父亲藏于心底的惊人秘密。任何一件事,一旦说出,都足以让这个平常的家庭地动山摇。
明明是骨肉至亲,却无法坦诚相待。
《饮食男女》其实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呢?每次家庭聚会,看似谈笑之声不绝于耳,其实只是各自说着各自的想法。你劝我早点结束漂泊回家安定,我劝你放下父母的支持独立去做一些事业,说到底却是谁也没听进去谁的,仍然在生活中各行其是。
不由得想起之前在知乎上收藏的一句话:
“在世间,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
2、孤独是一种力量
有些孤独是人声鼎沸下的强颜欢笑的隐忍,另一些孤独却如火车外荒凉无垠的雪原。如果前者可能让人感受到焦躁,那么后者则更多是无奈,并带着彻头彻尾、不加掩饰的寒意。
新海诚的电影《秒速五厘米》中,贵树在大雪中孤独的坐着不断晚点的火车,去见自己遥远的恋人——明里。
寥寥无人的车厢,冰冷的轨道撞击声,还有窗外漫天飞雪,都无一不细细雕刻着“孤独”二字的具体模样。
《秒速五厘米》但人生之中,多少旅途都要这样独自走过?正如只有贵树才懂得明里之于他的重要,也只有我们自己,才明了为何要渡过风雪,去追寻飘渺的彼岸灯火。唯有这份专属于每个个体的意义,能支持我们走过如此漫长的山河。
大学里,我比年少时更加钟爱独处。独自一人去图书馆,安排下大段大段充实的任务;独自一人塞着耳机在操场上慢跑,用音乐隔绝孩童玩闹的喧嚣......我至今记得自己准备考研的那段日子,如此孤独而有序。每天踏着枝叶透过的疏影走进图书馆,沉浸到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之中,我竟爱上了这样的备考生活。原来,一个人在学习之中,也能找到自由和乐趣。正因如此,在考研中,我的初试达到了430分,是一个我比较满意的水平。
我也记得,那年临近春节,一个人去逛空落落的颐和园。在谐趣园拣一个角落的门廊里坐下,眺望远天的落日。在那种沉静空旷的氛围中,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何谓“万里风霜空绿树,百年兴废又青城。”
在孤独里自省,在孤独的支持下寻找前行的力量。
3、留给自己孤独的时间
与他人相伴,再过亲密的伴侣亲人也总有不合拍的地方。况且愈是亲厚,愈容易生出间隙。《红楼梦》里宝黛亦因此而产生过些许隔阂。
“既熟惯便更觉亲密,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毁。”——《红楼梦》第五回
并不是说人和人之间要因为这些小的磕磕绊绊隔绝联系,但无论处在怎样的关系中,都应留有一定的私人空间。比如和好友之间生活节奏不同,就没必要非要追求事事同行。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一顿饭,一次购物而相互牵扯等待,既耽误时间又难免生出小纠纷。找到你们能共同发现乐趣或相互促进的领域,在其他方面适当保持距离。
在更为亲密的关系中,生活重叠的范围更大,需要彼此让步磨合。但即便如此,也不要认为两个密不可分的人会完全融为一体。或许二人不可分割,但产生所有物或附属品的想法,就是典型的物化了。无论处在怎样的关系之中,拥有独立的人格才是维持其长久稳定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