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最无存在感的诸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汉末三国,无疑是一个乱世,诞生了诸多至今为人乐道的英雄人物。在争雄的舞台上,有人是耀眼的中心明星,而有人是存在感极低的群演。其中割据交州四十余年的一方诸侯士燮[xiè]就属于后者。他好像全程是属于打酱油状态,在这场历史大戏里基本上没有任何痕迹,跟个局外人一样,以至于很多人连听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
交州土豪趁乱崛起割据一方
汉武帝时在岭南地区设置交州,统领今天的两广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广大地区。东汉时,全国分为13个州,交州为其中之一,下辖有七个郡。交州的治所在交趾郡,当时交趾郡是交州的第一大郡,它的人口和经济相比于其他六个郡有压倒性的优势。
我们都知道地方豪强和门阀士族,掌控者东汉的地方权力,尤其是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严重降低,地方势力迎来了他们的巅峰。诸侯纷起,强者跨州连郡,弱者宰割县邑,纷纷抢夺地盘。
士燮是土生土长的交州人,出生在苍梧郡广信,也就是今天的广西梧州。士燮所在的士家,是交州的豪族,其先祖原为山东人,在王莽篡汉之时为避乱迁徙到了交州,家族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到汉桓帝在位时,士燮的父亲士赐出任了日南太守,家族势力得到进一步扩展。
士氏一门是儒学世家,士燮本人并不是不学无术的二代,反而是上进爱学有追求的好少年,他拜大学者刘陶为师,秉持家学,还远离家乡远赴洛阳求学,深研《左传》。有了家族的支持,加上自身努力,士燮博得了圈子里士人们的好评,有了名气后被推举为了孝廉,拿到了仕途入场券,曾补任尚书郎。父亲士赐去世后,士燮以父荫被推举为茂才,曾出任巫县令。
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士燮回到了老家交州出任交趾太守,这一任命朝廷也是想借地方豪族势力,稳定地区的局势。士燮的上司是朝廷任命的交州刺史朱符,士燮到任后没几年功夫,交州就发生了动乱,朱符被当地人杀了,交州一时大乱。此时的东汉朝廷尚且自顾不暇,根本无力管交州之事,士燮抓住机遇,上表奏请任命他的三个兄弟士壹任合浦太守,士䵋任九真太守,士武任南海太守,朝廷居然还同意了。
就这样交州总共七个郡,士燮和他的三个兄弟占了四个,加上士氏家族所在的苍梧郡,和士燮父亲曾任职的日南郡,士家迅速控制了交州,士燮成为交州的土皇帝。
《三国志》原文就写了:“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士燮这个土皇帝排场极大,出入鸣钟磐,笳箫鼓吹,车骑满道,礼仪俨然是诸侯王一级的,当年的南越王赵佗都比不上他。妻妾们出入也是乘坐着豪车,家族子弟骑着高头大马随从,这一通操作下来,让没见过世面的百蛮们纷纷烧香纳拜。
闷头发财不参与争霸谁强跟谁
东汉末年的诸侯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了“逐鹿中原”的淘汰赛。二十多股比较大的势力,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淘汰,一个个不但丢了地盘,也丢了性命。士燮是有自知之明,除了称雄交州一地外,从来没敢往外扩张一步,谁强他跟谁。
除了士燮自己的觉悟外,说白了就是缺钱缺人,没有太大争雄称霸的资本。
一是士燮所割据的交州偏据最南之地,开发不到位,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汉末经济发达地区是以河洛、河北地区为最,巴蜀、江南、荆州次一等,再往南中(云南、贵州一带)、建安郡(福建一带)去就是一片荒野,人口由一个一个落后的部落所组成,不懂文字,不懂生产技术,并且民风有些凶悍,不好控制。交州有着赵佗的开发,又有马援平定,情况还好一些;
二是交州地盘虽大但地广人稀,总人口加起来也不超100万,别说与中原的州相比,就是中原州以下的内郡也是不如的,人口少意味着可用兵力少,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地处偏僻也有好处,在乱世外面打得昏天黑地之时,这里却基本上很少发生战争,靠道路遥远成为难得的一块净土,中原躲避战乱的一些人纷纷来此避免祸,就连刘备也曾经说过,他要是混不下去,就去投奔苍梧太守吴巨。所以交州成了这一时期,人口流入州。
士燮本人在交州虽然排场极大,但其统治并不残暴,反而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执政者。“(士燮)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之地,疆界内没有战祸。百姓安居乐业,商旅蒙受恩惠。”
士燮本人性格宽厚有器量,对来避难的人都真诚欢迎,对他们进行妥善安顿,依靠他们引进来自中原的先进生产力,新的农具和耕作模式使得交州得到一定开发;
士燮还优待那些避乱投奔而来的大学者和名士,在交州推行儒家教育,提高了落后地区的文化水平,交州整体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
交州虽在士燮统治下成为一方净土,但外面打它的主意的人从来不缺,从曹操到刘表、刘备、孙权,都曾将目光盯过这里。
在对外关系上,士燮的生存艺术核心内容就是:夹缝求生,谁强跟谁。在承认强者权威的同时,于核心利益上毫不退让。例如在依附东吴后,尽管其一直坚持向孙权进贡特产,还送儿子去当人质,但却从未将最重要的赋税交给东吴。
最初想对交州下手的是刘表,因他的地盘荆州紧邻着交州,刘表想派自己的人接管交州,士燮则选择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仍封东汉为正朔,曹操给士燮加官进爵,总督交州七郡军事,兼任交趾太守如旧。
赤壁大战后,士燮看到曹操的势力已不可能南下后,在吴、蜀争斗时,士燮率自家兄弟们选择了归顺东吴,后来还说动了益州豪强雍闿叛蜀归吴。
公元210年,孙权派步骘为交州刺史,士燮为左将军仍领交趾太守,士燮按时给东吴上贡,孙权对他也相当客气,亲自回信,厚加恩赐,双方暂时取得一种均衡下的和平。
但孙权从未对这位“岭南王”真正放心过。
死后家族被灭但影响力至今
三国群雄中,士燮没有辛辛苦苦地四处征战,却能根据交州,舒舒服服当了四十余年的土皇帝。
公元226年,士燮病死,终年90岁。长寿有个好处,就是能熬,靠着命长,士燮不仅熬死了刘备、曹操等同时期的众多诸侯,下一代的魏文帝曹丕也在同一年去世。但与相差40多岁的孙权相比,士燮显然熬不住了。
士燮去世后,东吴就抓住了彻底解决交州士家势力的机会。第一步是分化行政区域,孙权将交州一分为二,增设广州。第二步蚕食士家势力,孙权封士燮的儿子士徽为安远将军,却将他调离交趾郡,派陈时出任交趾太守,让他出任九真太守,试图用蚕食的方式来消灭士家。
沉不住气的士徽拒不服从调动,自任交趾太守,举兵发动叛乱,这下正好为孙权出兵清除士氏势力寻找合法借口。孙权得到土徽叛乱的消息后,立即出兵。士徽的能力远不比他爹士燮,很快被吕岱打败,在走投无路之际,只好与其兄士祗、弟士干、士颂等六人“肉袒出降”,后被斩首。士家在岭南的家族统治也被连根拔起,从此湮没无闻。
东吴至此对岭南的实现了实际统治,交州广州又重新合并,到264年东吴又把相当于今两广大部分地区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
是非成败转头空,士氏家族的统治虽已终结,但士燮在交州教以诗书,熏陶美俗。他本人在越南得到了长久敬拜,在他去世一千多年后的1313年(对应的时代是元朝),还被越南的陈朝追谥为“善感嘉应灵武大王”,后世越南人对士燮感激备至,至今仍在怀念、歌颂他的功绩。至今一些越南史家称士燮为“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