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只想健身到成为马拉松大牛(三)
有了2014年的跑量和几次实战经验的积累,2015年,我想突破自己。目标有两个:一是马拉松成绩破3小时,刷新2014年的PB(个人最好成绩)3小时零2分钟;二是挑战难度更大的超马、百公里越野赛事。
从只想健身到成为马拉松大牛(三)2015年上半年,我照例参加了几个固定的马拉松赛事,但是急于破3让我的状态没有之前放松,背离初衷的追逐比赛成绩注定没法成功,几次下来成绩均徘徊在3小时10分钟左右。
没能实现突破让我有些急躁。我把2015年夏训的训练量从原来的每月300公里提升至400多公里,把希望寄托在北京马拉松这个屡次出最好成绩的地方。可惜急于求成的后果后患无穷。夏训之后,我的右膝盖开始间歇性肿胀疼痛,尤其是跑步的时候痛感明显。去医院拍片诊断是右膝盖有积液,接下来半年的训练只能放松慢跑等待膝盖的恢复。因此,下半年我只勉强参加了北马和上马两个马拉松比赛,北马3小时零2分,上马3小时14分完赛。均未实现破3的目标。这次受伤让我很沮丧,但也让我意识到马拉松训练计划的制定应该更加科学、系统、有计划性。
长跑运动是人人都可以自行进行的,只要自己感觉还能跑就可以继续跑。但是,马拉松毕竟是一项专业的运动比赛,没有足够的跑量积累和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普通人还是要慎重参加。正如“ 马拉松算不了什么,不过就是付出点汗水、血水和泪水罢了。” 《Hansons Marathon Method》一书开篇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马拉松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想训练完全控制避免受伤也许是不现实的,疲劳累积过度是所有选手的常见易发伤,最容易被刻苦训练者忽略。训练说到底就是:疲劳——恢复——提高,但是一定要控制好疲劳积累的度,不要过度训练,也不能让身体彻底放松了。我们可以称之为让身体取得部分恢复。《Hansons Marathon Method》的训练计划就是遵循Hard/ Easy 原则,一个强度跑之后安排一个轻松跑,给身体一定的恢复,但同时还是积累一点疲劳,为下一个强度训练作准备。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自己与自己的磨合,磨出适合自己的训练节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加量、减量、上强度、跑休,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调整训练方法。切记的是在没有恢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疲劳前,避免新的强度训练,这是必要的休整和偷懒。当然休息调整的时候可以采取其它轻松的运动方式,也可以配合少量的慢跑。完全休息的状态不可连续存在,放松的少量运动就是最好的、最快的恢复疲劳的方式。当达到超量恢复时,新一轮的高强度挑战就可开始了。如此循环螺旋向上提升水平,或者是波浪起伏向前递进。
第一个目标失败了,按照2015年的目标计划,10月31日我参加了在济南森林公园举办的12小时超级马拉松比赛。为了能顺利参赛,赛前几天开始在受伤膝盖上涂红花油,减轻疼痛。最终,12小时跑了共计125公里,排名第十。第二个目标实现。
从只想健身到成为马拉松大牛(三)经过近两年的训练和比赛,长跑对于我已经不再只是减肥健身的运动,它是我热爱的事情,已经融入我的生活和生命,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经听很多跑者说长跑会上瘾,一日不跑就会浑身不自在,的确如此。坚持长跑的名人很多,村上春树是最有代表性、也是我最喜爱的名人之一,读他与长跑的故事更能引发共鸣、坚定我对跑步的热爱,村上对长跑的感悟已超越健身、运动的范畴延伸到精神层面、哲学范畴,总结出了12条跑步哲学:坚持、自由、独处…人生如马拉松,在这条路上有时会被困难吓倒停止不前,有时会被欲望驱使急功近利,有时也会因为某些风景吸引开个小差,不管怎样只要还在路上就有希望。对于我这样没有专业运动背景的普通人来说,通过坚持和努力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都让我倍加珍惜,既然走在这条路上就要不断超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