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沟通的思维模式-《非暴力沟通》

2019-08-02  本文已影响0人  沁雯Lynn

      最近输出三本书,都会反复提到“思维先行”这个词。《第三选择》《把时间当作朋友》这两本一个是解决问题前的思维先行,达到共赢。一个是时间分配的思维先行,用心智开启时间安排。而这本书是沟通的思维先行,解决语言里的暴力沟通,让生活多一些和谐少一些沟通误区。

    《非暴力沟通》全书一共十三章,分别是:让爱融入生活,是什么蒙蔽了爱,区分观察和评论,体会和表达感受,感受的根源,请求帮助,用全身心倾听,倾听的力量,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重获生活的热情,表达感激。

全书我分别为三大板块:

一.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觉察你的语言是暴力的,觉察沟通上的弊端影响你的生活。

    例子:一个丈夫每天晚上回家都很晚,而且一身酒气,他老婆非常生气的跟他说【你还知道回来啊,你怎么不死在外面啊】。女主的沟通里带着担心和愤怒,在过激的表达中发泄自己的情绪,这就是暴力沟通。而解决问题的非暴力沟通:说出感受➕提出要求

    例如老婆这么说:老公,你有几天都是11点以后才回来,还一身酒气,我觉得很失落,我希望我们的家像一个家而不是旅馆,大家能在一起聊聊天吃吃饭,这才有家的感觉,我希望你能够每周能够有三天八点前回家,我们可以一起吃顿饭。如果老婆这么说,你觉得怎么样?她的老公应该会更容易接受老婆的提议早点下班回家陪她,这样的方沟通,家庭矛盾会少很多。

      当我们觉得情绪受伤的时候,多半是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发泄情绪,而是寻找需求、解决需求

二.暴力沟通的四大因素

重点阐述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1. 观察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观察和评论区分来讲,而不是混为一谈。什么是观察?观察就是我们看到了什么,什么人在做什么事、说什么话,这就是观察,比如“他在过去的一周中一次也没有接孩子放学”。什么是评论?评论就是我们出于自己的想法形成对他人的观点和评判,比如“他不是一个好爸爸”。

    在沟通中,“每次、曾、总是、从不、经常、很少”这类词,也很容易混淆观察和评论,需要谨慎使用。如果我们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将评论视作观察,那么我们的沟通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和评判性,容易引起对方的反驳和攻击,使得沟通失败。而如实的准确的描述观察,更有利于沟通进行。

2、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体会和表达感受。这里面也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妻子说“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好爸爸好丈夫”,这其实是想法,不是感受。感受是“我有些失望、沮丧、愤怒、伤心”。当我们在说“我觉得”,我们往往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因此这时用“我认为”也许更加恰当。还有些词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得不到支持、被利用、被拒绝、被欺负、被抛弃等等。体会和表达感情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生性内敛的中国人。但是在家庭、生活、工作中,表达感情非常有助于解决冲突,促进沟通和情感。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感情,我们可以搜集表达感受的词语,编制自己的词汇表,并关注日常情绪,尝试进行表达和描述。

3、需要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是需要。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我们自身,在于我们自身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通过了解我们的需求、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看到他没有去接孩子,我感到很生气,因为我希望孩子可以感受到更多的父爱”。

4、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帮助。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回应呢?

a.提出具体的请求。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很难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为了能达到具体的请求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明确我们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比起“我想他能帮我”,“我想要他帮我把孩子的玩具整理好”更加具体和明确。b.明确谈话的目的。有些人也许会说,“我没有什么请求,只是随便聊聊。”然而,我们在和另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希望有所回应。c.请求反馈。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有时我们可以问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吗”,有时候我们希望对方可以充分表达他的理解。

    要做到非暴力沟通,最先要做的是倾听。不管对方说的话是否能合理,先倾听为主,再来分析。用四大因素来串联沟通。都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非暴力的沟通是搭建语言和共赢思维的先行,践行四大因素才是书本给予最大的指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