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1天:与其等待,不如先动起来
01
2009年有一部很好看的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一对夫妻计划去一个叫做“梦幻瀑布”的地方,他们有一个存钱罐,说是存满就出发。
可日子总是不按照他们的计划来,存钱罐里的钱存了又花,花了又存,存了又花……
一直等到老奶奶去世,这对夫妻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地方。
最后当拆迁队威胁要拆掉这栋房子,老爷爷才急急忙忙,出发去了“梦想瀑布”。
虽然最后结局很好,但这个时候的老爷爷,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并且身边也没了妻子的陪伴。
其实这么一想,老爷爷原本可以很早就踏上旅程。
从这个角度看,与其我们一直等待,不如有了想法马上就去做,行动要永远比不行动好太多了,离结果的距离也要近很多。
02
作者古典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中写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女士前一年报考了她喜欢的研究生专业,可惜差3分上岸。
之后她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选择今年要不要继续考研究生时,她犹豫了。
她害怕考了又考不上,浪费时间,但是不考又不甘心,她已经纠结半年了。
作者古典就给她算了这样一笔账:
她用来郁闷的时间,如果是每天5小时(上班下班都在想),一共6个月,那就是9000小时。而去年差3分的考研成绩,她每天用4小时,学了3个月,考前突击了一周(按每天20小时计算),成本计算如下:
穿越成本:(4 h×3×30)+(20 h×7)= 3760 h(h=小时)。
等待成本:5 h×6×30 = 9000 h。
等待成本几乎是穿越成本的2.4倍!
她用来郁闷的时间,足以让她提高好几分。
作者用的这个例子,让我想起了平时的自己。
对某项东西非常感兴趣,可是在下决定的时候又忍不住纠结,如果我怎么怎么做,我会不会如何?可是如果我不去做,我又十分不甘心。
这样一直推脱着,熬着,一转眼,好几个月就过去了,而自己再怎么去纠结,去想,也已经错失了所有的机会。
《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在书中写道:
“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因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如果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坏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三分之一,你看,不管是好的开始,还是坏的开始,只要是开始,至少也已经有了三分之一的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