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魂五
招魂五
招魂五
招魂五
招魂五
8月6日
早起五点时醒了,和小琴亲密幸福一番,二人都异常激动。过了一会儿,我说,起来吧,咱俩跑步去。两人下楼后,去跑步。上午,做葡萄酒。今天的南阳晚报上,又登了一篇为烈士找家的报道。
附录 8月6日 南阳晚报的报道 缤纷社会版
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新闻后续3
寻亲路上有喜有忧
一烈士亲属待核实
本报记者 于欢 实习记者 赵博 实习生 王鑫 田景钊
昨日,本报记者的电话依然烫手,读者对8名南阳籍烈士关注程度持续升温。一天的搜寻,有喜有忧。本报继续向读者征集线索,尽力为烈士找家。
喜! 读者来电:赵明山烈
士是我大伯
昨天下午4时,有好消息传来,市民赵先生来电,称赵明山烈士应该是他亲大伯。今年69岁的赵先生祖籍为高新区高王庄苗庄,其父亲名叫赵昆山。据他介绍,他从小就经常听到父母念叨大伯赵明山的事。“大概1945年,大伯突然走了,有人说去当解放军,有人说死了,一直到现在仍杳无音讯,父母在世时经常提起他,说早晚大伯都会回来的!我觉得赵明山应该就是我大伯,太好了,父母的心愿终于能圆了!”赵先生很兴奋。
由于赵明山烈士的烈士证上只有籍贯地“南阳县”,参军时间和牺牲时间三项,其余均为空白,本着负责任的原则,记者建议赵先生去开具赵明山烈士是其亲人的证明。记者衷心希望赵先生一家思念近60年的亲人就是赵明山烈士。
忧!寻找平玉山烈士
的线索再次中断
“我们查遍了辖区内两个街道办事处的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结果没有发现房庄村。下一步我们会联系辖区的老居民,继续帮烈士找家!”昨天下午,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的刘伟主任回复记者。据他介绍,高新区对晚报的活动非常赞赏,认为此举弘扬了社会主旋律,在为烈士寻家的过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一次心灵洗礼。
“谢庄乡孙庄村有一个自然村叫房庄,你们去查查!”昨天上午9时,读者赵女士提供线索。随即,记者根据卧龙区委宣传部新闻科副科长熊运彬提供的电话号码,与孙庄村党支部赵书记取得了联系。这个房庄是一个以鲜姓为主的村落,并没有平姓居民。搜索再次受挫。
赵书记经过询问村里的老居民,得知蒲山镇有一个靳岗村。记者赶紧又与靳岗村支书阮书记联系。遗憾的是,该村没有房庄这个自然村。
赞!卧龙区将发动各村
支书为烈士寻家
“五保区,应该是刚解放时石桥这片区域吧!没准张万全烈士是我们这里大马营村的!”蒲山镇大马营村王支书如是说。据他介绍,刚解放时蒲山镇归属石桥镇管理,一直到解放后,才分开成为槐树湾公社,后来变成蒲山镇。至记者发稿时,王支书打来电话,依然是遗憾的消息:“大马营村里的老人说了,村里有姓张的烈士,但不是张万全!”
搜寻线索再次戛然而至,记者和卧龙区委宣传部新闻科副科长熊运彬根据一份卧龙区基层村支书的通讯录,一一拨打电话通告本报此次为烈士寻亲活动,“希望发动一场为烈士寻家的人民战争!”
(希望读者朋友继续提供线索,热线电话13803775389,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革命先烈寻找回家的路!)
8月7日
9点多,南阳晚报记者于欢打来电话说,有两个烈士找到家了。联系好了,把烈士证送给烈士的亲人。我说,8月3日咱们见面时,我只是说,把烈士证复印件送给其亲属。因为,我是搞收藏的,对藏品很珍惜。至于金钱也不是太在意。经过58年的时间,烈士的亲属,不知道爷辈或父辈的确切情况。复印件和原件的作用一样。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确信儿,知道前辈为国捐躯的光荣经过。如果民政部门要利用原件进行抚恤,我可以协助。我又说,你再给烈士的亲属联系时,就承诺给复印件。联系好了,我可以把烈士证的复印件,送给烈士的亲属。因为对于搞收藏的人来说,往往视藏品如生命。而别人是不会珍惜的。过了一会儿,南阳晚报社会新闻部主任史春雷,打来电话说,南阳晚报发起了为烈士找家的活动,很有意义。烈士的亲人联系到后,应该把烈士证送给他们。你来报社吧,咱俩拍拍。如果不把烈士证送给他们,晚报就失信于人了。我说,是这个情况。记者采访时,我都表示,可以把烈士证的复印件送给他们。这些烈士证一个是我花钱买来的;再一个我搞收藏,对这些藏品极为看重。别人也就当是一张纸。史主任又做了一阵子工作,强调收藏8份与收藏6份没有什么不同。最后,我答应把烈士证送给他们。但心里的感觉,就像把我身上的肉割去了一样。史主任又说,这几天,晚报天天连续报道,已报道5篇了。打电话毕,我又给小琴打电话,叫找这几天的晚报。
10点多时,我忽然想起,也不知偏方儿家有没有烈士证了。于是,给他打电话,是其母接的电话,说,出去了。我说,回来了,叫他给我打个电话。过了一会儿,偏方打来电话了,我问,前一段儿我买的烈士证和革命军人证存根有没有了。他说,还有点儿,你来再说。我说,我这一会儿就过去,你在家等我一会儿。放了电话,下楼骑了自行车从中州路,到新华东路偏方儿家。他又拿出厚薄不一的7本文件夹。有6份烈士证,13份烈士证存根,还有140份军人证存根。我拿了翻着看看,二人坐那儿拍了一会儿,他神而巴经的一会儿说卖给一个叫姚荷雨的人了,他倒外地去了。问他,还有没有了,光笑不说实话。后来,说价了,300元。我下了决心,破着破,狠狠心要买。要玩就玩大玩强。给了他90元,下欠210元,说好下午送去。归时,又到学校拿了上次买的6本。到家12点40了。
做了午饭吃吃,开始看北京海淀区进修学校,高级教师袁腾飞讲的两宋风云。然后整理烈士证和革命军人证存根,把烂的角,用透明胶粘粘,把上面的灰尘用橡皮儿擦擦。三点多时,下楼,打算去偏法儿家还钱,自行车又没气了。给小琴打电话,说了买烈士证的事。又说,下欠210元,说好今儿下午送去。小琴说,明儿再送吧。于是,到大涵洞她外爷修车子摊儿粘车子。又到学校把三轮车推出来,换换鸡皮,打打气。把液化气灶、罐及碗等东西,装在三轮车上。推到北京路楼下,拿了东西上楼。
7点半,小琴下班回来了,把这几天连续报道的南阳晚报都拿回来了。我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的翻看着,脸上微微的笑着,玩的够浪漫吧,玩的够心跳吧。
9点多,门铃响了。开门一看,是对门邻居小李。说:“想看看晚报上登的烈士证。”他妻子也来了。于是,几个人坐那儿,我拿出了文件夹,从中抽出一张烈士证,几个人看着,我像祥林嫂一样,又重复着,狼把阿毛叼走了。小李两口俩儿啧啧称奇说,咋整来的,我又解释一番。10点多,我和小琴激情无比的恩爱一番方睡,一宿无话,不题。
附录 南阳晚报报道
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新闻后续④——
寻亲道路众人铺就
两名烈士有望回家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新闻网
□本报记者 于欢
见习记者 赵博 实习生 王鑫
卧龙区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动员系统内各单位配合本报为烈士寻亲的报道活动,在辖区进行仔细摸排,全力查找8名革命先烈的亲属;市第3高中退休教师李长海送来了一份南阳境内翔实的涉及“马营”和“房庄”的地名材料,希望能对记者有所帮助。
昨日,社会各界用不同形式全力配合本报为烈士寻找回家路的报道。虽然搜寻过程异常艰辛,但有爱相随,记者坚信前途一片光明。
“张文成是俺七爷爷”
61岁的张彦清和其他张姓族人,自明朝开始,世代居住在光武路与车站路交叉口的刘庄社区。在漫长的家族史中,最让他们自豪的是两位亲人——四爷爷张文全、七爷爷张文成为了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生命。虽然一直没有收到革命烈士证,但张家人一直以这两位祖辈为荣。为使祖辈的“烈士”称号名正言顺,张家人曾经进行了多方查找。1982年,张彦清先后到原南阳县武装部和石家庄烈士陵园寻查两位爷爷的烈士证,然而未果。但张家人一直没有放弃寻找。
本报《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系列报道,让张家人眼前一亮。“张文成烈士就是俺七爷爷!”昨天下午,张彦清兴奋地打来电话。据他介绍,他看到报道后,专门询问了自己年近九旬的母亲,经过比对确认终于找到了七爷爷。“1941年南阳大旱时,31岁的七爷爷张文成和四爷爷张文全跟着国民党队伍打日本鬼子去了。当时,村里一共有6人参加部队。新中国成立后,退伍回来的一名马姓老兵告诉我的爷爷,说张文全打日本鬼子死了,而张文成在淮海战役时参加了解放军,也在1948年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张彦清讲述的这段历史,他家族的人都知道,均以此为荣。同时,他表示将尽快写成书面材料交给记者,“希望让七爷爷排排场场荣归家乡!”
老教师连夜整理相关地名
李长海,市第3高中退休教师,对南阳老地名颇有研究,曾专门整理出一本南阳老地名的册子。对于本报为烈士寻亲的报道,李老师看后感动不已。8月5日,他根据报纸上刊发的“马营”、“房庄”和“上仁村”不太好找的消息,连夜翻查《南阳县地名志》和自己整理的地名册子,整理涉及南阳4个乡镇共6个读“马营”音的村落名单,同时还整理出涉及南阳11个乡镇共13个发“房庄”音的村庄名单。同时,李老师查阅老地图得知,解放前,在现在的宛城区高庙乡和社旗县交界处增设有一个叫“仁义乡”的地方。据此推测,有“仁义”的老地名,也就有可能产生“上仁”和“下仁”的村庄。
昨天上午9时,60岁的李老师来到报社,将此宝贵资料送给记者,“希望能对搜寻活动有所帮助,晚报的活动太好了,唤起了人们对过去历史的回忆和对英烈的景仰!”
两区动员全力搜寻
随后,记者将李老师的资料分别送到宛城区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张庆元和卧龙区委宣传部新闻科副科长熊运彬手中。两名科长当即表示,将一一落实,发动两区的基层村支书进行全员搜寻。
昨天上午,卧龙区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如何协助本报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报道活动。号召各乡镇民政所深入到农村去,仔细摸排,为烈士寻找亲属。同时,针对目前已经有两名烈士被认领,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尽快核查落实,让英雄的革命先烈早日回家。
(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期待着您的参与和线索。热线电话13803775389。)④5
8月8日
早6点起床,和小琴一路儿到北京路跑步。归,7点了,小琴说,先去学校带三袋书本。你吃了早饭,用三轮车装了门板,去陈铁岗她婆家。吃了早饭,小琴打回来电话说,找了一个机动三轮,一下子把学校的书,都拉过去了。叫我在家等着。我感叹的不得了,雇人不花钱。于是,拿了一罐奶粉等东西。下楼用三轮车推了门板去陈铁岗。到那儿,把门板放下来,骑了自行车去学校。一进院,不见机动三轮车。知道已拉走了。上楼一看,不见人。忙回陈铁岗。才开始往楼上搬书。我也帮着搬,累的汗流浃背。搬了书,给了师傅50元。我坐在门口歇着,手机响了,是对门小李打的,说,南阳电视台记者想到家里拍拍,录点儿节目。我说行啊,我在家里等着。本来要回学校收拾东西,然后去找偏法儿,还下欠的210元钱,也去不成了。骑了三轮车归家。上到四搂,手机响了,是南阳晚报记者于欢打来的。说,拉了你,去两个联系好的烈士亲属家送烈士证。我说,行啊。你到了给我打电话。一进家,忙叫杨宝宝查手机上的通讯录,给对门小李打电话,说,电视台的记者见不成了。晚报记者于欢打来电话说,找到了二个烈士的后代,一会儿让把烈士证送到烈士家里。因为与对方约好了,时间没法儿更改。再约个时间,下午三点吧。收拾了一下,换了短袖,拿了装烈士证的文件夹下楼。在路边等了一会儿,不见人。这时,电视台的小侯打来电话说,去二个烈士家送烈士证,电视台也去拍吧。我说,等一会儿,我见了南阳晚报记者,给于欢协商一下,我再给你联系。复上楼,想教小琴也去。小琴高低不去。十一点时,电话响了。于欢说,车在楼下,你下来吧。于是下楼。坐到车里,车里已坐了二个人,一个是坐在驾驶座上的晚报记者于欢,一个是晚报记者李宾。我说,有二个情况,给你说一下,是那二位烈士呀。于欢坐在驾驶座上,说,是赵明山和张文成。我打开文件夹,开始找。找出了赵明山的烈士证,又找张文成的烈士证时。却见烈士证上写的是张文武。我说,我列的烈士英名录情况表上有个疏忽,就那几个字还写错了,张文武写成张文成了。就这八个烈士名还会写错,真是。还有一个情况是南阳电视台,也要跟着过去拍拍,是对门邻居小李,有一个朋友在电视台知道了,想拍拍做一期节目。于欢说,那行啊,让跟着去吧。先送赵明山这个吧。
于是,我给电视台小侯打电话说,现在在北京路京达宾馆北面200米,百里奚社区后枣小区。
小侯问,一会儿到哪去。我说,是上七里园去的。小侯说,那我们直接到七里园去吧。我说,行,到七里园后再联系。
于是,于欢开车去七里园,走在路上,我说,我是搞藏书的,以毛选为专题。另外,收藏一些毛主席诗词、语录等红宝书、南阳乡邦文献、文革资料,成天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也舍不得穿。是一口一口包谷糁儿省出来的。所以我很珍惜自己的藏品。至于说到金钱吗,再值钱也有个数。这时,南阳晚报记者李宾说,你这个事有一写。我说,现在,我没有条件,要是有条件了,我收藏的三万多册毛选、三千册红宝书,三千册连环画。可以办一个红色展览。我和晚报联合办展吧。记者李宾说,随后吧,随后策划策划。说话不及到了七里园,打电话给电视台的记者。看见一辆面包车开了过来。于是,一起到二技校门口。我一下车,走到电视台的面包车旁,伸出手给站在车旁的记者握手,说,我叫杨连山。对方说,我是电视台的记者杨世印。我笑着说,那咱还是一家子哩。然后,我到北边一复印店,把赵明山的烈士证复印了二份,3元。然后,一路儿去赵明山烈士侄儿赵永全家。这时,电视台的记者杨世印,扛了摄像机正给一个老者录像哩。进了院,我在摄像机的镜头下,双手把烈士证递给赵明山烈士的侄儿赵永全。南阳晚报的记者李宾说,可以拥抱一下。又做了示范。赵永全拿了烈士证,我拥抱了他。说,烈士经过58年的飘泊,现在终于回家了,也可以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实现了几代人的心愿。我们的先辈是烈士,这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是光荣的事。又拍了一会儿。南阳晚报记者李宾拍了赵永全及其妻子拿了烈士证,讲述赵明山弟媳生前念叨赵明山总会回来的事,现在终于回来了。电视台的记者又录了一会儿,我打开文件夹一份份介绍烈士证收藏的经过和上面的基本情况。南阳晚报记者于欢打开采访本,对赵永全进行了采访。拍个差不多了,我走到房檐下,对赵永全及其妻子说,这烈士证是很珍贵的,我非常看重。虽说是一张纸。说到这里,南阳电视台的女记者站在那儿拍着,我说,这一部分剪掉,不要播。然后,我接着说,烈士证是先辈亲人用生命换来的,见物如见人,这叫睹物思人。非常有纪念意义,要好好保存。作为传家宝,永远保存下去。还要给儿辈们甚至孙辈们讲,要他们珍惜,好好珍藏下去。经过58年的时间,亲人牺牲的见证及实物,不仅保持下来了,还回家了,也了却了烈士的心愿。可以告慰先烈,让他们在九泉之下安息,让他们的在天之魂感到欣慰。我一再交代可别损坏了。又给赵永全留了电话,要了他的电话。对他说,将来如果儿孙们不感兴趣了,还可以让我保存。我起个保证,一定会好好珍藏,也不会卖掉;也不会让损坏。这时,南阳晚报的记者于欢和李宾对我说,我们先走了。你们可以到地里,赵永全母亲的坟上拍拍。电视台的记者负责把你送回家。我说,行啊,你们先回。送晚报记者走后,电视台的记者又拍了一会儿。我们告辞要走。临走,赵永全让着中午在那儿吃午饭,可就是不行动做午饭,让让是个礼嘛。我们说,不啦,不啦。寒暄着走了。坐到车上,电视台的小杨说,到家里再拍些镜头。于是,小侯开车到北京路家里。上到楼上,拍了二个书柜前的镜头,又拍了我把书柜里的文革类书拿出来的镜头,然后又拍了客厅东南角的花盆。电视台的二个记者走后,已二点了。我热了早上杨宝宝剩的小米汤,小琴又做了捞面条吃吃。然后睡午觉,三点时,骑了三轮车到学校。先到学校门口问门卫师傅,通知书下来没有。薛师傅说,这几天南阳晚报上见了你了。这几天天天登。我像祥林嫂阿毛叫狼叼走了一样,把情况复述了一遍。我心中感慨,现在成了祥林嫂了,见人就得讲述一遍,阿毛叫狼叼走了。到家属院,放了三轮车。骑了自行车去新华东路偏方儿家,还买烈士证欠的钱。走到文化路路口时,自行车链子断了。找个修车摊儿,教一个妇人接接,二元。至偏方儿家,偏方儿说,你网上卖,别乱说。有个人可来找我了。这时,我忙给了偏方儿210元,骑了车子赶紧走。走到新华东路时,下了大雨。忙到邮政所台阶上避雨。等了半个小时,下的小了,赶紧走。心想,也不回学校了,明儿再推东西吧。于是从中州路归。到家,累得不得了。小琴说,今天我看了一个顺口溜,是一等男人家外有家,二等男人家外有花,三等男人急了乱抓,四等男人下班回家,五等男人下班回家,她不在家,六等男人下班回家,她有个他,她不在家,七等男人下班回家,她的他在家。小琴绕口令似的还没说完,我哈哈大笑。吃了晚饭,看央视四套的电视连续剧,我的名字叫顺溜。
附录 南阳晚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