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了没用,你得把活干好”
01.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努力了就会有回报”,这个世上天赋异禀的人只是少部分,大部分的人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去达到自己期望中的目标。
上学的时候,多做点题,多背点知识点,希望考试的时候能帮着提高几分。
追自己喜欢的人,细心体贴一点,请吃饭请看电影的次数多一点,以为总能争取到心上人的几分青睐。
“努力了就有回报”这句话多万能啊,总能为我们在变得更好的路上提供支点。
可在印象中,班上总有一个吃饭上厕所都是小跑行进的人,考起试来排名却不如人意。
在感情中,随叫随到当了数年隐形备胎的人最终还是带着苦笑说祝福。
他们得到的回报可能只是“努力“这样一个人身标签,但这样一个标签不带任何奖励意味,甚至带有伤人的怜悯。
这大概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被人评价为“很努力“的原因吧,就像明明就不漂亮的女孩很反感别人说自己可爱一样。
02.
“我明明很努力啊,为什么就是得不到认可?”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实习的可可在家人群里表示了自己的困惑。
看她的朋友圈,经常坐11点多的最后一班地铁,备忘录里列满了工作计划,大好周末还在完成上司交代的ppt。看起来真的努力。
其实她少在社交软件上发泄负能量,在朋友圈一直把自己伪装成沉迷工作无法自拔的形象,不想让关心的自己的担心,也不给落井下石之人嘲笑的机会。
这次跟家人发牢骚,实在是有点一个人扛不住了的意思。
过了一会,已经有3年工作经验的堂姐私发了消息,为她具体是怎么回事。
可可说,每次上司交待了任务,她都认真搜集资料整理好逻辑顺序之后就撸起袖子加油干,可是交了任务之后,上司的总是说没有达到她想要的感觉,不严谨。
她还补充道,自己真的有在调动自己的一切资源去获取信息,凌晨2点还在向人咨询意见。
过了一会,堂姐问她,在工作的途中,有没有及时跟上司交流彼此的看法?
可可说,很少,因为上司很忙,经常不在办公室,前前后后都是她自己去摸索的。
堂姐回她说;那你可能压根就没理解那项任务的内涵,或者根本方向就跑偏了。
新入职场的人,很多都像一只小白兔,干什么都小心翼翼的,不敢提问,也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沟通不到位的情况下,干活的时候,按自己想当然的思路来,自以为自己心思缜密,面面俱到,可做出来的东西压根就不是对方想要的。
就比如老板让你去给他点买水果,你问遍了所有同事,也刷遍了老板的朋友圈,最终确定了他平常最爱吃的是橘子,于是你去口碑最好的水果店,挑了新上市的又大又甜的橘子双手给他递上去,可他说最近上火厉害,吃不了橘子。
你为了买到橘子付出了很多心思是事实,可人家没有得到想要的也是事实。而如果去买水果前问一下他具体想要什么水果,是完全无碍的。
03.
除了沟通很重要之外,还有第二点就是不要仅仅是做到被交代的事情,自己要发散性地思考自己可以从哪方面做到更多。
之前看到过一个例子,说甲乙二人一起去争取一个职位,最终老板选择了乙,甲不服,去找老板申诉,说自己每天上班比乙早,下班比他晚,凭什么最后他升职。
老板没说多余的话,和平静地交代了他们两一项任务,过几天有一个客户要从外地过来,让他们去问一下他们一行几个人,方便安排住宿。
一会后,甲过来回报说,他们4个人,需要4间房。稍后,乙进来说:他们一行四人,因为第一次来这边,所以希望住比较有特色的名宿,机场比较远又不熟悉路况,当天需要安排一辆车去接机。四个人中有一个人对海鲜过敏,一个人对芒果过敏。
这一对比,甲再也没有话可说。
进了社会之后,上司不会向父母和老师一样,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们该做些什么。很多东西要靠自己去悟。听指挥行动,只是一个成年人的基本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人有惊喜感地完成工作,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04.
最后就是,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不要到处跟人抱怨吐槽,出了差错也不要找借口推卸责任,或者卖惨,而是尽可能找出补救措施。
之前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一个很厉害的人发了一张截图并配上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截图上是他实习生发来的短信,大致意思是在为自己工作上的失误道歉,后面又跟了一大串说自己年纪小没经验,自己已经很努力这样的话,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我把事情搞砸了,情有可原的”的意味。
那个苦笑不得的表情,大概可以转换“为无fuck可说”吧,
走出象牙塔后,每个人都是独自战斗和厮杀,背后付出的努力,承受的压力和委屈,都是不足为外人道说的东西,没有人乐意去接受别人的负能量,吐槽和抱怨引不来别人的同情然后来助你一臂之力,更多的是暴露自己的不成熟和不专业。
事情办砸了,我们的经验,年纪和性格,都不能分摊出去任何责任,背锅的只能是本人,如果不是想撂挑子不干,就应该把发牢骚的时间,用在找补救方法和反思自我上。
也许道理我们都明白,但可能一遇到生活的考验,我们还是会犯愣,不知所措。慢慢修炼吧,少说话,多做事,让付出的一切都是有用功,不要瞎忙活,去学着做一个不动声色地大人,不声不响地把活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