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以为《哈利.波特》只是给小孩看的书?(一)
英国当代女作家J·K罗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撰写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一经面世就在短时间内引发了全世界的魔幻风潮,小说以作者想象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为背景,以名字叫做哈利·波特的小男孩为主人公,以哈利·波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吸引了无数儿童和成年人的目光,奇矞诡异的想象,跌宕起伏的情节令无数人为之痴狂。
无论是新书的首发式,还是经时代华纳改编的电影的首映礼皆可以形容为万人空巷。
空前的盛况,不禁让人有穿越时代的恍惚,“是的,自从翘首以待的美国人站在波士顿的码头等待着查尔斯·狄更斯的最新一期《老古玩店》,我们很难相信公众还可以如此痴迷的陶醉在一个作家的作品下。”拉娜·怀特德(Lana A·Whited)如是说。
热闹喧嚣的景象退去,多数人宁愿把《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归结为图书营销策略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胜利或者是把眼光局限在儿童文学的范畴不越雷池一步,没有看到其充裕丰饶的文化底蕴。
正如叶舒宪先生所言,“世纪之交,以巫术思维和魔法奇迹为背景的《哈利·波特》,能够在英美同时风靡影坛和书市,发行连创历史记录,达到3600万册。人文知识分子对此似乎无动于衷,评论界也是相当耐心和沉寂。似乎矜持的学者不愿对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加以评判。然而,以异教的凯尔特人的巫术传统为背景的《哈利·波特》旋风,以及由此引发出的思想文化现象却绝不是局限在儿童文学的范畴里所能理解的。”
古希腊文学和古希伯来文学及基督教文学是尽人皆知的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这种说法即使是对现当代非文学研究者而言也是一种常识性的知识。
但这种共同的认知却忽视了另一重要的文化源地——凯尔特文化。
飞贼一、原来凯尔特是一种文化
凯尔特文化的复兴与《哈利·波特》的风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迄今为止仍在进行的新时代运动对文学的冲击和影响,有目共睹。
“巫术”,“巫师”,“魔法”等词汇不再是“邪恶”的象征,当哈利的妈妈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下阿瓦达索命的咒语救下孩子的生命时,女巫的形象获得了质的转变,那些尖嘴猴腮与蟾蜍精相伴,挑逗人内心邪恶欲望的影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成为“善与爱”的化身。
新时代运动与当下同样是热点的女性运动与生态运动有着相似的内核,抨击工业化现代化,反对主流文化中对女性的忽视,而不同的特质则在于其复兴边缘文化,使被掩藏在“两希文化”重重光芒之后长达千年的“凯尔特文化”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一气势恢阔文化脉络上建构出来的霍格沃茨魔法世界,从异化的巫术文化着眼,高屋建瓴俯瞰当下物质欲望膨胀的“小时代”,为水泥钢筋下倍感生存压力的现代人提供了诗意栖息的心灵腹地。
可以这么说,《哈利·波特》的成功与其以凯尔特文化为载体,以及新纪元运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凯尔特文化是西方文学的重要根脉,其异于传统文化的特质与新纪元运动的内核不谋而合。
这两股力量在“幽灵批评”的催化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令这部作品辉映流永,对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有着治疗作用和文化意义。
J·K 罗琳二、原来你是这样的J·K罗琳
琼安·凯瑟琳·罗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原名琼安·罗琳(Joanne Rowling),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1965年7月31日生于英国威尔士的格温特郡。在六岁时写下了自己第一个故事,叫做《兔子》。
在青少年时期,罗琳是这样评价自己,“我是那种典型的爱读书的孩子——矮胖,戴着厚厚镜片的眼镜,生活在幻想中,不停地写故事,有时还逼着可怜的妹妹听我讲故事,玩我杜撰出来的游戏。”在埃克塞特大学,罗琳主修了法语和古典文学,同时,她对魔幻作品保持着始终不变的热情和兴致,甚至有大学时期的同学评价她是一位空想家。
在着手创作《哈利·波特》之前,罗琳做过办公室文员的工作,也曾写过成人小说(小说后来并未出版),1990年夏天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上,望着窗外的黑白花奶牛,那个戴着黑框眼镜,前额有着闪电伤疤的男孩一瞬间如灵光乍现地出现在罗琳的脑海。
“一个小男孩,不知道自己是谁,在接受魔法学校邀请前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个巫师。正是这个邀请使他逃离了成人的世界,来到了一个给他力量的神奇地方。”
在婚姻破碎之后,罗琳携着女儿和《哈利·波特》第一部的手稿逃离葡萄牙,回到了爱丁堡。这片拥有无数神话和传奇的土地,带给了罗琳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古老建筑给人无尽遐想,2008年“爱丁堡奖”的授奖仪式上,罗琳不无感动地说出对这城市的热爱,更直言这座城市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创作时,作为一个没有工作的单身妈妈,罗琳只能租住在没有暖气且时常有老鼠出没的小公寓。困窘的日子里,她经常去咖啡馆写作,而女儿杰西卡则在桌子旁的婴儿车中安然入睡。
1997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历经多次退稿,终于顺利由伯鲁姆博特出版社出版,出版人将罗琳的名字改为J·K·罗琳,以吸引更多男性小读者。这本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也铸就了罗琳的专业作家之路。继《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之后,罗琳几乎以每年一本的速度书写着《哈利·波特》丛书。
1998年,出版了《哈利·波特与密室》。
1999年,发行了《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这本书在英国获得了惠特布德年度图书奖提名,与199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重译的迄今为止欧洲最早方言史诗《贝奥武甫》(Beowulf)展开竞争。
《贝奥武甫》作为欧洲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流传下来时间最为古老、篇幅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文学作品,是毋庸置疑的经典。
二者同时获得提名引发了广泛讨论,被当时学者认为是经典作品与畅销作品之争,希尼的支持者讽刺罗琳的小说是快销品,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塑造没有任何好处,白白浪费了时间。
局面在一年之后略有改变,伴随《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出版面世,数不胜数的奖项与荣誉纷至沓来,其中包括英国国家图书奖的年度最佳作家奖以及大英帝国勋章。
于此同时,美国作家南希·斯托弗(Nancy Stouffer)向法院提起诉讼,控诉罗琳所著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抄袭她的早期作品。受此事件影响,罗琳在创作方面出现延迟,《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推迟至2003年出版。这本书的刊行使“哈利·波特”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罗琳也成为享誉全球,颇负盛名的作家。第六本《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于2005年出版,与前面几部圭璋辉映,此前疑窦得到解答,令人豁然开朗。
最终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于2007年出版,正义战胜邪恶,黑暗退去,光明重现,为整个系列落下帷幕。
邓布利多三、原来你是这样的《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整部丛书的萌蘖,住在女贞路的德思礼夫妇以别人说他们是非常规矩的人家而得意,以“不相信任何邪门歪道”为自豪,他们将家里有一个巫师亲戚的秘密深藏。
然而,在某一天早上醒来,他们失去父母的外甥哈利晴天霹雳般出现在大门口的台阶上。在姨母家居住的十年使哈利受尽欺凌,他被迫居住在碗橱里,没有任何人关爱他。
直到11岁的生日那天,猫头鹰送来了神秘魔法学校的入学通知,这种状况才发生了改变。在魔法世界中,他不再是那个孤苦伶仃的孤儿,而是人人敬仰的打败了伏地魔的大英雄。
分院帽将他分到了格兰芬多学院,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里,哈利开始了与普通学校完全不同的学习经历,演练咒语,炼制魔药,参加骑在飞天扫把上的魁地奇比赛,同罗恩·韦斯莱和赫敏·格兰杰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虽然魔药课的老师斯内普和斯莱特林的马尔福对他寸步不让,但麦格教授的严格要求和邓布利多校长的亦师亦友令他倍感亲切。
随着故事的推进,哈利明白自己的爸爸妈妈是被名字都不能说的伏地魔杀害的,咒语的反弹令伏地魔丧失肉身,他却将魂魄寄存在教黑魔法防御术的奇洛教授的身体上靠吸食独角兽的鲜血苟活,觊觎魔法石,企图重建黑魔时代。
凭借聪敏机智与无畏的勇气,哈利·波特最终使伏地魔的阴谋落空,并为格兰芬多赢得了错失多年的学院杯。
在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罗琳对故事的布局进行了精巧细致的设计,未成年的哈利不得不在姨母家度过令人煎熬的暑假。
在整理行囊准备回学校前,家养小精灵多比不惜背叛主人向哈利发出警告:回到霍格沃茨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冒险。
他义无反顾回到学校,这一年的学习生活却似多事之秋,波折不断。新来的黑魔法防御术教授吉罗德·洛哈特装腔作势,惹人厌烦。
接二连三发生的学生被攻击事件使整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因担心自己被石化而人心惶惶。天生“蛇佬腔”,能够与蛇说话的技能,让人误以为哈利在练习黑魔法。
一本能够与人交流的日记,恰到好处于迷雾重重之时在盥洗室被发现,继而揭示出五十年前一起学生死亡事件的真相。
几经艰难,打开斯莱特林密室的钥匙被找到,哈利勇敢地与蛇怪搏斗,最终杀死蛇怪,毁掉了黑魔王少年时期在霍格沃茨上学时遗留下来的日记本,只手遮天的伏地魔在当时只是一名叫做里德尔的普通学生,他设下计谋使海格被开除,为了自己的利益使整座学校陷入恐慌。
哈利用蛇怪的牙齿刺向吸食魂灵的日记,黑血汩汩流出,被黑魔王附体的金妮·韦斯莱得到了解救。在曼德拉草熬制的药水的救治下所有因蛇怪被石化的生物重新拥有生机活力。
格兰芬多在学院杯中卫冕成功,哈利在一片欢腾中开始了暑假生活。
第三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在开篇设下了悬疑,小天狼星西里斯·布莱克(Sirius Black)从巫师监狱越狱而出,哈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认为他是为杀死哈利而来,原因是12年前,布莱克将波特夫妇的藏身之所出卖给伏地魔,莉莉和詹姆由此罹难。
阴云笼罩下的学校生活并不平静,新来的黑魔法防御术老师卢平曾经是詹姆·波特情同手足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推进,不为人知的往事浮出水面,最终冒充罗恩的宠物,在“尖叫棚屋”中化身变成老鼠斑斑,潜伏在哈利身边的小矮星彼得被证实是真正的叛徒。
正当哈利与朋友逼迫小矮星现出原形,将其押赴魔法部受审以洗刷小天狼星莫须有的冤屈时,意外却发生了。卢平教授在月圆之时变成了狼人,彼得趁混乱逃脱。
洗刷清白的证据没有了,小天狼星面对着再次被押回阿兹卡班的悲惨命运。邓布利多在这时挺身而出,暗中指示哈利和赫敏利用时间转换器挽救小天狼星,他在鹰头马身有翼兽的帮助下,重获了自由。
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使作品的基调由明快转为灰暗,中断了一个世纪之久的三强争霸赛在新学期的开学宴会上被宣布在霍格沃茨重新举办,布斯巴顿魔法学校和德姆斯特朗魔法学校派出各自的代表参加比赛。
有着神奇魔力的火焰杯被不知名的人施了混淆咒,遴选出年龄未到十七岁的哈利·波特作为第四名勇士,来自格兰芬多学院的哈利和来自赫奇帕奇学院的塞德里克同时作为霍格沃茨的勇士参加比赛。
通过三项惊险艰巨的生死考验,他们两个同时抵达终点,一路艰辛中的互助使两个人成为朋友,他们认为奖杯是共同的荣誉,愿意将冠军的奖杯分享。
出人意料的事情在两个人触碰奖杯的瞬间发生,两人被迫幻影移形来到黑魔王麻瓜父亲汤姆·里德尔的坟墓。
原来,整个比赛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黑魔法的阴谋,奖杯早已被伪装成“疯眼汉”穆迪的小巴蒂·克劳奇(Bartemius Crouch Jr.)替换成门钥匙。
塞德里克被阿瓦达索命咒杀死,哈利的鲜血伴随着古老的咒语流入熬着魔药的锅,伏地魔最终复活。在返回麻瓜世界的火车上,哈利坚定地告诉自己,他要鼓足勇气面对未知的未来。
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从摄魂怪带来的阴霾中开始,在姨母和姨父身边过暑假的哈利永远没有快乐而言,百无聊赖的时光因为失去了和最好的两个朋友的联系而愈加难过。
逃过劫难的哈利回到魔法世界,见到了自己的朋友,曾经的老师卢平和他的教父小天狼星,惊异地发现他们组成了凤凰社来对抗伏地魔的东山再起。
魔法部长福吉武断专横,将哈利所说的一切视为无稽之谈,并将其成员乌姆里奇任命为霍格沃茨新任黑魔法防御课的老师。
乌姆里奇从不教学生有用的知识,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每天不断颁布出禁令,学生们苦不堪言,她趾高气昂,气焰嚣张,妄图赶走邓布利多控制霍格沃茨更是让哈利难以忍受。
哈利和朋友组成邓布利多军团,每个星期对同学进行一次黑魔法防御训练。
黑魔的势力不断扩张,在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他以小天狼星为诱饵,将哈利引到了魔法部的神秘事物司,凤凰社的成员随后赶到,在那里双方进行了殊死搏斗,小天狼星被阿瓦达索命咒击中,跌入死亡帷帐。
邓布利多告诉哈利了一个惊天秘密,他是唯一能够杀死伏地魔的人,他和伏地魔最终只能存活一个。
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所发生的一切对哈利来说是一场“釜底抽薪”式的残酷成长,在这一部中像导师一般指引哈利人生道路的邓布利多被斯内普的咒语击中去世了。
始于卷首的令人压抑和窒息的恐怖氛围萦绕在每个人的身旁,霍格沃茨不再是那片祥和与欢乐的净土,食死徒以折磨麻瓜为乐,并在魔法世界中屡屡以残暴的方式折磨伤害无辜的人。冥想盆里闪动的银色记忆让哈利了解了伏地魔不为人知的过去。
一个偶然机会获得的标记有“混血王子”的魔药书籍总在意想不到之时助哈利一臂之力。伏地魔将自己的灵魂分成七个魂器,藏在不同的地点,哈利和邓布利多要寻找魂器并摧毁它们,才能彻底让伏地魔消失。
在寻找魂器的过程中,邓布利多受了非常严重的伤,千辛万苦得到的魂器竟然是假的。就在此时,食死徒被德拉科·马尔福引进学校,与学校的老师同学展开了战斗,就是在这场战争中邓布利多丧了命,哈利失去了最后可以依靠的人,同时他知道神秘的“混血王子”就是斯内普。
他明白自己被赋予的重大责任,离开学校,踏上征程,开始了摧毁神器的艰难历程。
第七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整部黄钟大吕的最终篇。
为保证哈利的安全,防止伏地魔的袭击,凤凰社的成员为转移哈利设计了细致入微的计划。哈利的好友冒着生命危险服下复方汤剂变成哈利的容貌,以转移食死徒的注意力。
可怕的意外还是发生,多人惨死伏地魔的魔杖之下,哈利与罗恩,赫敏侥幸逃脱。大厦将倾,狂澜既倒,魔法世界已是山河破碎,无论是魔法部还是霍格沃茨均被伏地魔染指,大半已沦陷到狂徒手中。
颠沛流离的流亡之路历经坎坷,无意中过获悉“只要得到复活石,老魔杖和隐形衣三件死亡圣器,伏地魔必死无疑”的消息让他们感到欣喜。
惊险动魄的霍格沃茨保卫战中,纳威·隆巴顿挥剑斩大蛇,将最后一个魂器彻底摧毁。最后的战役,惊天动地,伏地魔将老魔杖直指哈利,同时念出阿瓦达索命,然而死亡的诅咒战胜不了爱的庇护,哈利没有死,反弹的咒语射回了伏地魔自己的身体,正义战胜邪恶,哈利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19年后,哈利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站台参加霍格沃茨入学典礼,额头上的伤疤再也没有疼过,日子在风平浪静中令人倍加珍惜。虽然有伤痛,有死亡,有流血,有牺牲,但罗琳写下了最圆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