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读书营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曾国藩》读书笔记(四)

2017-12-19  本文已影响41人  f858ac0fe914
22天精读《曾国藩》之day4

今天我继续读的《曾国藩》第六章“衡州练勇”。

1

【曾国藩懂得恩威并重的道理。他认为带兵之法,用恩莫如任,用威莫如礼。对待营中官兵,他常以父兄的身份向他们不厌其烦地谈为人处事的道理,言辞恳诚。】

【前几个月,国葆回家招募了一千团丁,按理可当个营官。国葆自己也以为这个营官是当稳了,但曾国藩偏不给他当,他心里气不过。曾国藩把弟弟换进内房,先是把正己才能正人、持身严才能军令严的道理说了一通,再又将这十个营官,一个个拿来跟国葆比,国葆也自认为不如他们,最后又给国葆讲了触詟说赵太后的故事,告诉弟弟无功而处高位并非好事的道理,这才把国葆说得消了气。】

——《曾国藩》

我发现,很多时候,曾国藩都会对自己的决定做仔细地解释,让对方理解自己其中的考虑以及自己做事的原因。

这让我想起了《穷查理宝典》里的一段话:如果你告诉人们事情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原因,他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你说的话,就会更加重视你说的话,也会更倾向于听从你说的话。

的确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沟通不畅,并不是因为彼此的意见有多么相左,而是言不达意。

如果我们只说自己的意见或者处理结果,会显得比较专断,特别是当双方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对方心里会留有疑惑,这样的执行的时候往往容易打折扣,而且容易心生间隙。

只有尽可能地给对方解释清楚为什么,对方才会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意 思,沟通才会更为顺畅,并且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2

【嘉庆二十一年,玉麟出生于梁园巡检司署。十岁那年,舅父为玉麟在芜湖找到了—个品学俱优的先生,于是就在那年告别父母来到芜湖。】

——《曾国藩》

在那个年代,为了一个品学俱优的先钜,玉麟在十岁就背井离乡 ,,可见玉麟父母以及家人求贤若渴的态度,以及历代人们对求学、 拜师的看重。

就像孟母三迁一样,他们都是为了让孩子获得好的教育而不惜背井离乡的父母亲。

3

在书中第一章,康福的那副从祖上传下来的明崇祯皇帝的御用围棋子,隔了两百年依然是质地坚实、棋中极品,让人眼前一亮。

而在这第六章,曾国藩来到了船山公遗址参观。

【最令曾国藩感兴趣的是一把古纹斑斓的宝剑。剑鞘为紫铜皮所制, 周围钉着密密的银钉,五寸长的青铜剑柄,被手磨的锃亮闪光。曾国藩没有想到王船山的遗物中还有这样一把古剑,好奇地把它抽出一截,立刻见毫光四射。他脱口而出:“好剑!”】

——《曾国藩》

这把剑原来是洪武帝赐给船山公的祖上仲一公的,到船山公已是第十一代。

从洪武帝赐给仲一公到曾国藩去船山公遗居,几百年已经过去了,可是那 宝剑锋芒依旧。

查理·芒格说:“我们偏重于购买那些拥有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

的确是,唯有优质的产品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依然坚挺,甚至更有价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