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的罅隙中,寻觅温柔的力量
哪怕只有分寸的宽敞,也要奔向阳光洒满的地方。 ——金子美铃
惊蛰已过,天气依然阴雨连绵,空气像沾了水的毛巾,湿漉漉的,不过少了前些日子的冰冷感,替而代之的是一种悄缓无声的温暖。
春天像是一颗在水中刚刚捞出的甜橙,饱含生命的力量。万物初始,好像一切都能重新开始,无论是植物还是生活。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之间的美学无处不在。春天里的阳光、微风,甚至是雨水,都是温柔的。季节的交替、生命的活力,有着抚慰人心的作用。
这是自然的力量。
而生活中,让人感受到温暖而美好的不止自然之美,还有生活中的美学。其中之一是物品的美学。
有些生活中的物品,好像脱离了“物品”这个定义本身,因为时常使用、因为不常使用,因为珍贵、因为珍惜,它好像和你产生了某种不可言说的联系。
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曾指出:和身边的物品建立像朋友一样的关系很重要。
在我看来,生活中最值得“交朋友”的就是日记和书。
- 日记
让生活有迹可循。
小时候在日记里写故事,长大了在日记里写情绪。
从生活的罅隙中,寻觅温柔的力量
记忆是一种很奇特的东西。它会抹平细节、重塑内容、美化情感。它像是一个自带柔光美颜的摄像头,很多回忆中的细枝末节变得模糊,失去了关联,只剩下零碎的片段。
你曾经被一个人伤害,但现在回忆起来他的坏似乎也没那么坏。你曾经和一知己彻夜长谈热血澎湃,可现在你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当时聊的是什么话题。
你曾经立下的誓言、憧憬的梦想、迫切的渴望……那些曾经真切出现在你生命轨迹,现在却日渐模糊。
如何让生活有迹可循,让回忆有一个安全的载体。
也许记录是最好的方式。
不要抱着目的去写,只做客观的记录和主观的表达。让回忆在时光中陈酿,然后敬往事一杯酒。
前几天突然翻到两年前写的日记,感叹“我那天还跟朋友闹矛盾了啊,都不记得这回事了” “我那段时间好丧啊”。
时光总是困顿我们,进而安抚我们。当时看来不得了的事情,现在想来也没那么糟糕。重新翻看的过程让我开始理解,开始释怀,也让我走出当时的情境,以旁观者之态重新审视和反省。
往日时光,怎敌似水流年。用文字让生活有迹可循。
- 书
风从那一页吹起,便从那一页读起。
书无疑是最容易与人产生联系,引起对生活、生命之美的觉悟的物品。
读书这个行为是可以随时随地随处开始的。书桌前端坐、沙发上倚着、床上躺着,甚至马桶上坐着,不拘于地点;读书、听书、用书,不拘于形式。历史、诗词、小说,不拘于内容。
开卷有益,读任何书都有帮助。不要抱着目的去读一本书,当从你开始阅读的那刻起,你的生命就比前一刻更丰富了一些。
书,让你抽离现实,也让你回归现实;让你看遍人间冷暖、也看到千人千面。
记没记住内容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那些触动你的、感化你的,终将在你身体中流淌,潜移默化地改变、或是保留你自己。
早上醒来,窗外细雨朦胧,远处的河面被细细的雨丝泛起点点涟漪,远处的楼房笼罩在淡淡的雾气中。我信手拿起床头的书,开始昨晚未完的情节。
脑海里突然想起李清照的一句诗: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雨水的声音刹那间变得温柔了。
其实,是我的心变得温柔了。
从生活的罅隙中,寻觅温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