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
未读之前,书名已是如雷贯耳。终于可以读到原书了,翻开一看,薄薄的一本小书,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纽约爱书人,通过书信往来在伦敦一家古旧书店淘书,并建立深厚友谊的故事,来往书信汇成此书。
穷困的女作家海莲受不了纽约昂贵庸俗的古旧书店,按照《星期六文字评论》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的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写了一封信,求购一些绝版图书。很快海莲收到了她想要的书,书店经理弗兰克耐心地寻找并邮寄了海莲需要的书籍。因为海莲不懂英镑和美元的兑换,弗兰克还需要开具两种发票。
50年代的英国,百废待兴,物资实行配给制。海莲了解情况后,给书店店员寄来了火腿、鸡蛋、香肠,让他们吃到很久没有见过的“完整而大块的肉”。而弗兰克也是竭尽全力,踏破铁鞋为她寻觅难得一见的珍版书籍。这种书信往来,拉开彼此的信任和欣喜,一坚持就是20年。
读完此书心中是满满的感动,甚于流泪,为这难得的情谊。如此普通,如此平凡,又是如此伟大,成为他们生命中的精神支撑。彼此都在竭尽所能满足对方需求,并以此感到快乐欣慰。海莲的珠玑妙语,充满了幽默,又不乏她的率性和刁蛮。用她自己的话说,“只有你,弗兰克,最了解我。”这些书信给了她温情,陪伴海莲走过孤独,一位美国老小姐和一位英国绅士长达20年的书缘、情缘,亦或怀恋,让我们心生敬意、羡慕、嫉妒吗?
通过这些书信让我们窥见人性中的善良,弗兰克的妻子、女儿、邻居都加入了这场友谊的接力赛。“善良的博弈”得以让友谊持续。让《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成为永恒的记忆。
遗憾的是书信的主角终是未能谋面。英国是海莲魂牵梦萦的地方,去往英国是她一直的心愿,直到得知弗兰克去世的消息,这个愿望也没有达成。是遗憾,也是幸事。不必苛求最终的结果,这个过程足以让我们铭刻,足以温暖一生,因为有你相伴过。
海莲在书信结尾写道:“买这些好书给我的那个好心人已在几个月前去世了,书店老板马克斯先生也已经不在人间。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他良多……”
没有缘分的缘分,隔空对望成了永久的期待,这种期待支撑着他们走过困苦的生活。在这个温情越来越少的年代,读读此书,融化内心的寒冷,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感动。《查令十字街84号》是我们心中的一道风景,时时记起,温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