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高考)

2024-06-10  本文已影响0人  谢秋悦生活随笔

悦聊微尘 2024-06-11 09:14 广东

“你搞写作的,不为高考助威一把?”

“我都没在意高考的日子,跟平常一样,有啥好欢呼的,人生那么长,一次考试成没成有啥要紧的。”

“你没看网上?那些人呀,嗯,真是看不懂,连男的也穿旗袍,有个爸爸家长”

“嘿,还有一个校长呢。”

聚在一起,你一言,她一语。

“我儿子高二都没上,自己在家复习一年,日语,英语全是自己自学的,去伯克利大学,这中间的语言考试,申请全是他自己。”

“你们家那主动学习的能力有几个比得了?还不是得益於你们夫妻俩在他小时候的付出。养成了良好的,主动喜欢探索,读书的习惯。”

“读书,本来是一件很快乐,很享受的过程,你看,每天到学校可以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交流,上课,有老师的点拨,知识一天一天长进,可是如果以目的为导向,过程就变成了压力。一个人有了压力,就会紧张恐惧,人一紧张,心脏,脑神经,各种脏噐不能正常发挥,你说,哪里还能一心一意专注学习?一个人真正专注一件事,其实是很快乐,很享受的。”

“现在小孩,虽然物质丰富了,可是精神世界压力大,父母,老师,社会有的时候,导向偏离了孩子成长的需求。我们那个年代,谁管你?放学就到处野,现在孩子多可怜,象一个犯人一样,个个都盯着他一个人,这又不能,那也不能。”

静能生慧。

我常常想,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但古代那些先贤古圣讨论的智慧我们有那么通透吗?

人,从婴幼儿的智慧(没有分别之心,哺养时其实只是顺应他本身俱备的能力去引导他即可)无拘无束,天生快快乐乐成长,一个完完全全要靠父母才赖以生存的生命(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多么重要),到慢慢探索世界,了解人与人之间相处(这都是在家庭中完成他的认知和行为习惯,而这又变成他人生中的奠基石,很多问题者都是要补童年缺失的这部分,从认知到行为疗法),然后走上社会(带着他的认知,行为,性格入世,完成自已做为人的生存与自我价值发展),最后步入老年做减法出世(智慧的老人通透,彻悟,能引领晚辈。固执的老人则成见,经常在家庭中与晚辈“碰撞”)。这就是人的一生,从婴幼儿的出世(这一时期充分发挥了自我先天具备的智慧的孩子,后期几乎不用别人操心,很多父母本末倒置)到成年入世(有的人一直在此状态)再回归出世,这也就是一个圆。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在时空中做好自已,结果是自然而然的。旅行,就走走停停,不要劳累,赶路中就赶路,下雨天刮风霜月就停下来思考,储蓄一点能量,再起程,没有什么少年天才,也没有什么大噐晚成,更不存在嬴在起跑线上。

本质,生而为人,天生我材必有用。

当然,祝福学子,无愧自己,完善自已,一路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