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x基本语法(入门)

2019-07-13  本文已影响0人  Y_166d

最近开始用尝试用latex写论文,着实喜欢上里面的排版了,这里记录下使用latex的最基本语法以免日后忘了。
个人感觉latex就像一门编程语言,每使用特殊功能都要导入相关的包。
总体思路是以

\documentclass[UTF8]{article}

开始的,然后导包,导作者,然后中间的正文的段落、图表、公式等等,都是以

\begin{XXX}
...
\end{XXX}

这样子为一段段的。

下面是我的一篇翻译论文,先拿来理解下,一些正文内容去掉了。

\documentclass[UTF8]{article}
\usepackage{amsmath} %导入公式包,使得公式可以跨行对齐

\usepackage{geometry}%设置边距等
\geometry{left=3cm,right=2.5cm,top=2.5cm,bottom=2.5cm}

\usepackage{fontspec} %可以显示中文
\setmainfont[Mapping=tex-text]{KaiTi}

\usepackage{graphicx}%用来在文档中插入图片

\XeTeXlinebreaklocale "zh" %中文换行
\XeTeXlinebreakskip = 0pt plus 1pt

\title{This is the title!}
\author{JOHN BECHHOEFER\\Simon Fraser University\\Burnaby,British Columbia V5A 1S6,Canada}
\date{}

% 制作封面
\begin{titlepage}
    \begin{center}
        \textsc{\huge xx大学\\xx学院}\\[1.5cm]
        \textsc{\Large 分形}\\[0.5cm]  
                
                % Title
        \HRule \\[0.4cm]
        { \huge \bfseries 课程设计论文}\\[0.4cm]
        \HRule \\[1.5cm]
        
        % Author and supervisor
        \begin{minipage}{0.6\textwidth}
            \begin{flushleft} 
                \Large
                xiaoming\qquad 数学\\
            \end{flushleft}
        \end{minipage}
        \vfill
        % Bottom of the page
        {\large \today}
    \end{center}
\end{titlepage}

%正文开始
\begin{document}    
    \maketitle %生成上面那些作者信息
    \large
    \section{简介} 
        在过去的二十年,单峰映象公式:
        \begin{equation} %1
            x_{n+1}=rx_n(1-x_n)
        \end{equation}
        已经成为非线性动力学的典范。
        
        \begin{figure}[h]  %figure环境,h默认参数是可以浮动,不是固定在当前位置。如果要不浮动,你就可以使用大写float宏包的H参数,固定图片在当前位置,禁止浮动。
            \centering %使图片居中显示
            \includegraphics[width=1\textwidth]{map} %中括号中的参数是设置图片充满文档的大小,你也可以使用小数来缩小图片的尺寸。
            \caption{单峰映射的分叉图。其中3-周期在图中已经标注出来。} %caption是用来给图片加上图题的
            \label{map} %这是添加标签,方便在文章中引用图片。
        \end{figure}
        
    \section{证明}
    正文2
    \begin{equation} %2
    \begin{aligned}
        \frac{d(f^3(x))}{d(x)}
        &=\frac{d(f^3(x))}{d(f^2(x))}\cdot\frac{d(f^2(x))}{d(f(x))}\cdot\frac{d(f(x))}{d(x)}\\
        &=\frac{d(f(x))}{d(x)}\bigg|_{x=c}\cdot\frac{d(f(x))}{d(x)}\bigg|_{x=b}\frac{d(f(x))}{d(x)}\bigg|_{x=a}\\
        &=r^3(1-2a)(1-2b)(1-2c)\\
        &=1     
    \end{aligned}
    \end{equation}
    
    
    \section{结论}
    结论
    
    \section{鸣谢}
    鸣谢

    \begin{thebibliography}{3}   %参考文献
        \bibitem{ref1} P. Saha and S. H. Strogatz, The birth of period 3, this MAGAZINE 68 (1995), pp. 42-47. 
        \bibitem{ref2} S. H. Strogatz, Notnlin1ear Dynamiiics and Chaos, Addison-WVesley, Reading, MA, 1994.
    \end{thebibliography}
\end{document}

分段理解下:
正片开始

1 文档类型篇(开头)

\documentclass[UTF8]{article}

这是文档开始的标志,中括号[]是可选参数,大括号{}是必选参数。
(utf8是编码,因为我们要写中文的)
article是你这篇文本的类型是小篇论文,就一般的发表论文。
通常的文档类型有:book,report,article三类

特点如下:
book 类可以有 part,chapter,section,subsection 等,但没有摘要。

report 类可以有 part,chapter,section,subsection 等,也有摘要,且摘要位于单独一页上,有页码。

article 类可以有 part,section,subsection 等,但没有 chapter,可以有摘要,摘要紧接标题头位于第一页上。

上述三种文档类型,是LATEX 排版中常用的文档类型。对于一般的会议、
期刊的稿件,应用 article 类型;对于较大的正式出版物,应用 book 类型;对于学位论文,用 report 或是 book 类型文档均可。建议使用 report 类,现行的dlut学位论文模板用的是 report 类。

参考自My LaTeX FAQLaTeX中文档的类型

2 段落篇(正文)

这里主要讲article

2.1 基本的包

\usepackage{geometry}%设置边距等
\geometry{left=3cm,right=2.5cm,top=2.5cm,bottom=2.5cm}

这个就是设置页面边距了,感觉基本默认就可以

\usepackage{fontspec} %可以显示中文
\setmainfont[Mapping=tex-text]{KaiTi}

上面这个是用来显示中文的,
具体设置可以参考这篇博客texstudio无法使用中文的解决方法

\XeTeXlinebreaklocale "zh" %中文换行
\XeTeXlinebreakskip = 0pt plus 1pt

这个是解决中文不会自动换行的问题(latex一开始是不支持中文的,所以有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title{This is the title!}
\author{JOHN BECHHOEFER\\Simon Fraser University\\Burnaby,British Columbia V5A 1S6,Canada}
\date{}

这里是插入标题、作者信息、日期等的信息,作者那里利用\\起到的是换行的作用,可以写作者的名字地址邮编等。
\data{}是将日期忽略掉,不加这个就会自动生成日期

2.2 段落

\begin{document}    
    \maketitle %生成上面那些作者信息
    \large
    \section{简介} 
        正文
\end{document}

\maketitle是生成上面那些作者信息
\large 调整正文字体大小,其他选项依次有

\tiny
\scriptsize
\footnotesize
\small
\normalsize 默认
\large
\Large
\LARGE
\huge
\Huge

\section{name}正文是段落的开始,字段落有\subsection{..}
此外还有

\paragraph{北京} is an international city。

的用法(可能在其他文档类型的),如果不要标题就吧“北京”那里留空。

2.3 摘要

\begin{abstract}
摘要内容
\end{abstract}

3 图 表 公式(进阶)

3.1 图

首先要将图放在.tex文件的相同目录下

\usepackage{graphicx}%导包,用来在文档中插入图片

\begin{figure}[h]  %figure环境,h默认参数是可以浮动,不是固定在当前位置。如果要不浮动,你就可以使用大写float宏包的H参数,固定图片在当前位置,禁止浮动。
            \centering %使图片居中显示
            \includegraphics[width=1\textwidth]{map} %中括号中的参数是设置图片充满文档的大小,你也可以使用小数来缩小图片的尺寸。
            \caption{这里是图片的图注} %caption是用来给图片加上图题的
            \label{map} %这是添加标签,方便在文章中引用图片。
        \end{figure}

3.2 表

最简单的三线表

\begin{table}
\caption{Please write your table caption here} %表标题
\label{tab:1}       % 标注
\begin{tabular}{lll}
\hline\noalign{\smallskip}
first & second & third  \\
\noalign{\smallskip}\hline\noalign{\smallskip}
number & number & number \\
number & number & number \\
\noalign{\smallskip}\hline
\end{tabular}
\end{table}

其他复杂的表格制作方法看这里

另附知乎看到的表格制作黑科技:光速搞定 LaTeX 表格

3.3 公式

写公式就是我认为的latex的最大用处了!!!
用三种常用方法,
第一种$f(x)$,直接在段落中插入公式,这样f(x)

第二种两个$,$$x_{n+1}=rx_n(1-x_n)$$将公式单独成行,这样比第三种简单,但是缺点是不能在公式后面生成标注(就标注这是第(n)条公式那样子),看下效果x_{n+1}=rx_n(1-x_n)

第三种比较麻烦,要专门搞个begin的段落去包含他,适合大型公式以及后面会引用说明的。

\usepackage{amsmath} %导入公式包,使得公式可以跨行对齐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frac{d(f^3(x))}{d(x)}
        &=\frac{d(f^3(x))}{d(f^2(x))}\cdot\frac{d(f^2(x))}{d(f(x))}\cdot\frac{d(f(x))}{d(x)}\\
        &=\frac{d(f(x))}{d(x)}\bigg|_{x=c}\cdot\frac{d(f(x))}{d(x)}\bigg|_{x=b}\frac{d(f(x))}{d(x)}\bigg|_{x=a}\\
        &=r^3(1-2a)(1-2b)(1-2c)\\
        &=1     
    \end{aligned}
 \end{equation}

其中begin{aligned}是使得公式可以跨行对齐,其中\\&分别是跨行和对齐符号。

希腊字母代码表

4 封面

封面那个没弄好,虽然可以勉强生成封面,但是会报错,就先空着后面再调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