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向上的小太阳互助创造卓越30天教你写作

想免费自学成才?!先回答这三个问题…

2016-11-04  本文已影响3666人  余祖江视角

导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主动阅读的特点之一是方向明确,动力十足;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属不易。这时不妨看看前辈们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吧!或许,能从中获得一些灵感...

我身边有一群非常爱读书的朋友,遇见好书,他们都会买来,并且很快看完。最近双十一活动,又是一次购书的好机会,自然又遇到不少朋友转发活动链接。

我本人也是购书达人,在大学资金和时间比较灵活的时期,我购买和阅读了很多学习力方面的书籍,包括陶行知先生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北京名校老师刘彭芝、王金战等老师的。

读书至少有这样两种境界:

1、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一些好书,然后买回来阅读,比如朋友推荐的,豆瓣、当当平台评分高的,名家推荐的。但是书买回后,因为看的很快,或者没怎么看,也没怎么实践和请教作者,并和其他伙伴讨论,最后不了了之。

2、选择一本好书,通过快速阅读、精读、浏览、画知识图等方法阅读,用心体会,并有所实践,请教了作者,和其他伙伴也讨论了,还把这些所读所思整理成了文章。

很多购书人士仅仅停留在了第一层次,购书量上来了,阅读量、消化量、使用量却很低。采用第二种方法的人,因为善于读书,收获越来越大。随之,读书的效果产生了巨大差异。


读书的差距本质上是学习力的差距。

比特币中国首富李笑来就属于第二类阅读者。他对读书抱有极大热忱,他反对快速阅读,并非因为他阅读速度很慢,反而他看完了很多英文原版,而且一般人看不下去的书,他更强调熟读精思,通过实践、研究、对比、独立思考、写作等方式来消化一本书。从中不难看出,他更重视的是学习力修炼。

他还是特意开办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社团,引发大众对“学会学习”的思考。从他个人经历来看,他具有很强的跨界整合能力,这也是学习力的体现。虽然他的本专业是会计专业,但是他对会计专业兴趣很低,毕业之后陆续转行做电脑销售,当新东方托福老师,开办自己的留学机构,写书。一次次转型到现在都成了他最好的故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学生的学习任务提出了“四个学会”: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做人(learn to be)、学会与人相处(learn to be with others)、学会学习(learn to how to learn)。

我的恩师王小平关于学习力还专门写了一本书——《本领恐慌》。

下面,我就借用这本书中最核心的一章——学习系统最优化的框架,来分享我对学习力的整体认识。


在这样一个动态的世界,系统思维可以尽可能确保我们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处理问题和迎接机会。

系统思考泰斗德内拉·梅多斯在《系统之美》一书中这样描述拥抱复杂性的人:

这部分人本能地承认,大自然的设计是分形的,无论是在显微镜下,还是在放大镜中,每一个切面上都有着迷人的、无穷变化的细节。这部分人建造了哥特式的大教堂和波斯人的地毯,创作出了交响乐曲和小说,设定了盛装狂欢节以及设计了人工智能程序。

王小平则将学习系统分为三个层次——“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并进一步引用列宁和孙子的论述,强调最优化的思维方式。其中列宁如是说:

必须学习“有助于自觉地选择耗费力量最少而能够提供最大的持久的结果的斗争手段、方式和方法。”

耗费包括时间、金钱、精力、物力等,结果包括知识、素质、能力、业绩、成绩等的提升。这样一种高明的除法思维(耗费/结果)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王小平在高一就选择退学写书并创办研究院,也是考虑到自己的学习效率非常高,比老师知道的还多,并且她深知学习之道,也对自我认识的非常清楚。经过一系列设计后的退学,反而加速了她的成功。这样,她在20岁出头就写作了几百万字的学术著作,在30岁就与诺贝尔奖得主同台演讲。在面对耗费时间获得学历、证书,还是耗费时间出版学术著作,并影响世界这两种选择时,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反观我自己,在大学时期盲目报了很多学习班,报班时并没有考虑学习时间、方法、长期目的,也没注意学习材料的搜集,最终浪费了两个假期时间,虽然也学习了点书面知识,但是少了很多社会实践和观察。

当看到身边不少学习高手很快就能够准备完考试,并取得高分时,我才想到又该学习一些更加先进的学习方法了,该提升能力了,比如快速阅读、思维导图和记忆法。以此缩短复习时间,腾出更多时间,发展各方面才能。实际上我在初、高中就购买了一些快速阅读和高效学习的书籍,但只是草草带过,没有仔细研究和实践。


记得在王小平的一次面授课中,她强调,一门好的课程不是由价格决定的,往往那些免费或者价格低的课程,能带给我们更多收获。

我也是按照这样的最优化方式选择后来参加的课程。文魁大脑俱乐部最开始办的时候,我就报名了初级班,费用一千多元,可以复训。后来因为表现突出,得到了两千元的奖励,因此只用了3000多元就参加了精品班课程。

对于孩子教育我也是采用了最优化的原理,很少带她到游乐场玩,也很少买玩具,而是把有限的资金投入了浩泽净水器,故事书,免费带她到大自然玩等低价格高价值的事项。


从小到大,只要追求发展,我们就会面对学习。若是我们能够研究一些相关的经典著作,提升学习效率和成才效率,从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三方面提前做足功课,那么接下来我们这一生的生命质量就会大大不同!那么在学校,我们将少一些抱怨、恐惧、焦虑、自卑、无奈,多一份战胜学习恐慌后的自信满满,探索发现中的惊喜不断,用科技和艺术的力量改变和引导世界的惊心动魄。

反之,我们这一生可能都还是活在学习的幻想当中,重复着低效的原始或者初级劳动。情感趋于贫乏,智慧趋于停滞。


定目标,立志,树立理想是学习任何知识、技能的第一步。宋代理学家朱熹指出:“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法国生物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说:“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

按照大成智慧学,“学习目的”分三层次:应试、素质、大成。应试的关注点是分数和文凭,素质的关注点是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大成智慧教育则更加看重智慧。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者,大科学家钱学森曾在给堂妹钱学敏的信中写道

我在这几天又在想中国21世纪的教育,我1989年的那篇东西不够了;是要人人大学毕业成硕士,18岁的硕士,但什么样的硕士?现在我想是大成智慧学的硕士。具体讲:①熟悉科学技术的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②理、工、文、艺结合,有智慧;③熟悉信息网络,善于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知识。”

大成智慧的要害是:“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钱老对于大成智慧学教育体系的初步构想如下:

定目标有早晚,高低,远近,正确错误等不同。应结合个人和社会当前还有未来的需要来制定,并根据不同情况做动态调整。

长期来看,大成也是我的目标,所以我选择王小平作为导师,通过感受、分析、实践她的思想,我能够在人学、美学、认识论、系统论等等大成智慧学方面都有涉足,这其中也有侧重,我会在人学和美学方面花更多功夫。

短期内,我也会面对考试、提业绩、升职、加薪等目标。这时我就会选择职场和学习力提升有关的圈子,比如文魁大脑俱乐部,智纲会,简书等平台。


大成智慧学的研究团队经过对众多大成者的研究后,发现大成者身上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学习特质包括:主体性、创造性、社会性、科学性、实践性。这些性质不仅是大成者的特性,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性。

1、主体性

主体性的主要内涵是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等。在学习中自学是最锻炼主体性的活动,这和自学的特点不无关系。自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目的明确。自学者之所以有自学的渴望,是因为他感到了学习的需要。相比于被动学习者,他更能够去探索发现目标,不断定位,以便于后期的学习。

2)自主自发。自学不仅需要明确目标,还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以期目标达成,而且更能够根据个人的学习特点、习惯、兴趣、方法等因材施教。自学者相比于被动学习者,更能够坚持主见,不随波逐流。

3)坚持不懈。自学者更容易随时随地学习,一旦掌握了自学能力还能够在没有现成环境、资料、导师的情况下长期坚持学习。

4)充满挑战。除了没有现成的成才三大条件:环境、资料、导师之外,还需要面对学习与家庭,学习与工作之间的时间、空间、金钱、精力等矛盾。

2、创造性

大成者不仅模仿,而且创造。创造最需要多思,需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还需要质疑的勇气。意大利诗人但丁在《神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真理与疑问”的文字:

我们的知识不能有饱足的时候,像萌芽一般,

在一个真理之足下又生一个疑问,

真理与疑问互为滋养,

自然一步一步地把我们推到绝顶。

任何成功者不能对自身和自己的组织发起最猛烈的批判,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则很容易退出历史的舞台。比如创业者中很多靠着投机倒把发了一笔横财,若是不去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发现问题,敢于突破,最后往往是退潮后的那个裸奔者,成了别人口中的笑柄。当然,在批判时,我们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尽可能选择正确的时间对正确的人提出质疑。

3、社会性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历练,任何发明创造也要结合社会实际,因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0页)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非常重视社会学习的意义。他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并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全身心的学习;无意义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他也对行为主义者只重行为的结果,而不探讨行为的起因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最佳的学习方式包括:

1、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2、提供学习资源;3、使用合约;4、利用社区;5、同伴教学;6、分组学习;7、探究训练;8、程序教学;9、交朋友小组;10、自我评价。

这些学习方式都和社会活动有关。

4、科学性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斯宾塞

在学习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科学知识,还需要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意味着求真求知,敢想敢做敢说,用心观察。科学态度意味着不求立即应用和立竿见影,重实证,诚实,保持开放与怀疑等。科学方法有很多种,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勤劳和掌握七情作用力。爱因斯坦说:“你要知道科学方法的实质,不要去听一个科学家对你说些什么,而要仔细看他在做什么。”

5、实践性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任何学习若是只是知道,想到,看到,却没有去实践,那么这样的知识是很浅显的,它无法深刻影响一个人,并且这个人也无法通过这些知识去改造社会。

就拿我学习思维导图为例。一开始学习时,只是草草在本子上画画,并没有经常回顾,也没有针对理想所需要的知识去画,很少和人交流导图上画的内容,自信心不足,理解很片面,狭隘,局限。后来,经过向高手多番请教,阅读相关教材,才明白:

1、关键词越简短越好的原因其实是为了考验回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表达能力;

2、美观的思维导图会增加读者的兴趣。一篇长文,读者读不下去,却因为导图的指引,而能够耐心读下去,这也是为有价值的知识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3、导图并非都要画的很美观,但是至少要画的很清晰、整洁,这样便于复习。导图是促进思维的,可以用来辅助写作,策划,交流,整理,画画。当然也可以在它本身上面做艺术化加工。

“学什么”需要严格围绕“五性”来安排,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关于“怎么学?”,王小平主要讲了战略层面的两点:“工学和合”方略和“三万”方略。

工学和合即是在工作中学习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学习。“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使用可以让知识内化,将知识转化成实际效益,当学有所成的时候,对自己和团队也有很大激励作用。

在工作中学习最有利于自学、创造和终身学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当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后,就会发现,知识和运用还是有差距的,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做调整,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这样就在工作中发现了知识使用的问题。无论之后是去请教高人,还是通过实验对比探索,最后自学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升。

当我们所学和所用多了,积累厚实了,对比不同目的,可行性和方法,就能够有所鉴别,去粗存精,结合新情况,发展出新理论,新思想,创造也就有了依据和目标。

养成了在工作中学习的习惯,就能更好的终身学习。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人的价值需要在工作中体现,结合工作学习就能够持续发挥学习的作用,工作和学习互相促进。

在工作中最主要的学习即是使用并总结。

很多人学习了英语,考了四六级,却很少用英语,英语知识很快就遗忘了,能力上更没任何长进。在与外国人对话,或者给外国人发邮件的时候,错误连篇,影响正常交流和业务开展。

很多朋友小时候就听说了很多记忆方法,但是却没有经常使用,最后知识遗忘了,记忆力还是没得到改善。生活中丢三落四,学习中考完就忘,工作中对客户信息记忆不清,甚至对于重要的人生目标也常常忘记。

最强大脑教练袁文魁对此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学以致用,勤加练习!如果你不用,那就真的没有用!”

边使用还要边总结经验。“我就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毛泽东)很多朋友虽然总结了经验,却收效甚微,原因在于,为总结经验而总结。有位总结经验的专家提出了一种方法,大大提升了总结效率,他说:“错题集要有,但是我们不能随随便便往上面写错题。一道题目做错了,如果不是特别令人刻骨铭心,没必要记。”

在工作中学以致用,会让工作和个人双丰收。

最强大脑选手李威先是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提升记忆力,工作后也没停下学习的脚步,继续将记忆法的原理运用到记忆车牌号码、文件序号、人名、菜单,参加知识竞赛,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不仅被同事称为“效率王”,还边工作边参加《最强大脑》节目,屡次取得佳绩,在公司被调到了总部,在社会也引起了学习风暴。很多朋友说没时间训练记忆法,若是能够工学和合,那么就能够节省一大把时间。

我画思维导图也结合了工作和社会需要。比如我们公司引入了新的财务报销系统,我就结合自己的几次报销经验,总结了一份《新费用报销体系》导图,大大节省了重复询问时间,帮助很多员工第一时间拿到了报销费。再说说我将导图运用于写作。之前写作要么就是结构不清,要么就是内容不够丰富。后来运用导图,先把握住了框架和重点,再考虑内容的丰富,并进一步结合网友们绘制中的困惑来写,写出的文章就有很大影响力。

可见,结合工作学习真是一本万利的大好事。


除了“工学和合”,王小平还提到“三万”学习,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人。

读万卷书很好理解,重点是吸收书中的精华,还要多读报,了解新闻事件。

对于不同种类的书有不同的读书方法。经典需要全身心的阅读,熟读精思;一般的书可以灵活的读,包括精读,快速阅读,浏览封面和目录,写批注,复述等。美国未来学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写道:“所有记忆,都可分成个人的记忆和社会共有的记忆。个人记忆随着个人的死亡而消失,而社会记忆却永久存在。”我们的阅读也应该按照这样的规律,多花心思学习社会价值高的知识。

读报和新闻可以保证我们尽快掌握社会动态,为正确的判断提供素材。比如,在战争中,毛泽东常常利用从敌方获得的报纸,了解天下大事,分析判断敌军的战略行动和动向,制定相应对策。就是靠着这种战争中磨炼出的洞察力,虽一天军校都没上过,却能够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战胜敌人,赢得胜利。最强大脑教练袁文魁当年也是因为看到一则世界记忆大师的报道而萌发了成为世界记忆大师的想法。新闻也能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局面,比如近期美国大选中希拉里·克林顿因为“邮件门”丑闻和维基解密爆料支持率大大下降,韩国总理朴槿惠因“亲信干政”丑闻支持率跌至5%。

行万里路意味着亲身经历,现场考察和调研。行路并非游玩,而是游学。

大三那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南非世界杯场外报道,在南非的一个月生活,经历了中途带队老师被抢劫,晚上不能出校门,为及时发布新闻并写一份满意的报道而忙碌和苦思冥想,吃了一个月原始的毫无技术含量的春卷等等。把自己放在更加广阔的世界,才发现,在中国的目前生活再差,也不可能比在南非更差了,至少生命没有威胁,吃饭有所保障;才发现,原来及时报道真的要很及时,有时即便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不够,也要完成报道任务。

大四那年,我搬出了寝室,选择在中国传媒大学旁边租房,租房过程中认识了为音乐梦想而辛勤打拼的中传学生,也见识了一家黑中介公司,在转租过程中也和不少租房客交流,了解了客户的不同需求,在卖自行车的时候又被黑了一把。这些让我对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安逸的校园外其实是丛林法则,虽然不能有害人之心,但是对人不能不防,一定要调查清楚,再做租房或者交易的决定。

工作后有一次我去北京学习快速阅读,回武汉路上,和同路的农民工交流,发现他们对学习很感兴趣,但是不知如何读书,也不知从哪里买书比较好,平时最多看看新闻,和他们聊互联网,他们也很少用,没什么概念。我想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接受教育不多,也不重视阅读学习,不懂教育,家庭经济条件也很有限。如果没有这次经历,我也许还活在自己的世界,认为大家都用互联网,至少会看书。

交万个人意味着多交友,交学友,交诤友。多个朋友,多条思路,多一种角度。

对我本人而言,小学和高中我都在两个学校读过,接触和观察的人就一般人多一些。这两次转校对我来说意义很大。转校后总能发现一个新世界。我在小学比较重视美术、体育和音乐,身边也都是这样的朋友。初中身边有语文和数学很强的两位朋友,在和他们交流,对他们进行观察之后,我的学习方式和态度就发生了很大转变,随之两门功课很快就赶了上来。

当我们在一个环境呆久了,即便有长进,也会感觉不明显,因为大家都在进步。但是当我们换了一个环境,才发现,哪些方面进步了,哪些方面退步了。原来是新环境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即便是自学型,也或多或少会被环境所影响。而朋友这种重要人物带来的影响就更大。

大学时我也有幸换了一个寝室,和北外英语学院当年英语最优秀的几位同学住了两年。他们中有的很爱音乐,有的很爱辩论,有的爱打篮球,有的爱玩战略游戏,而且水平都不错。尤其其中一位辩论还在国际上拿了奖,通过他的推荐,我深入的了解了辩论和演讲圈子,见到了一些原有环境很难遇见的高手,比如后来在世界演讲大赛中获奖的许吉如,并被她的学习精神和态度震撼,因为她仿佛就是为演讲而生!

工作之后我也继续发展我的朋友圈,并在武汉深入了解了世界记忆大师圈子。通过微信圈子我也继续认识了不少我感兴趣,并且有志努力的方向的高质量圈子,比如常青藤爸爸的育儿圈子,王小平老师的艺术圈子(书法、绘画、诗歌、写作等都有高手),王志纲老师的智库圈子等。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圈子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对自己感到困惑时,看看自己的圈子,就知道自己的位置了。

王小平总结的“工学和合”和“三万”思路的确很关键,也是我们不够重视,较少总结的。


6年前我在读到《本领恐慌》一书时,为之一振,原来中国还有这样一位传奇而杰出的80后。最近因为学习需要,我又一次重拾这本书,并且着重体会了“学习体系最优化”这部分,顿感这系列文章的精妙。随之,我决定沿着王小平老师提供的线索,挖掘一下,没想到发现了“自学学”这样一个精微的领域。大略看了看,关于自学学,我还真了解得很不够!这些自学学资料见最下方“彩蛋”。

最后,感谢朋友们的阅读。我们下次再见!

彩蛋:

有关学习力的书籍很多,系统集成且行之有效的经典却不多,除了《本领恐慌》,我还推荐这几本:《自学习——自学的规律和艺术》(唐坚)、《自学学基础》(朱仁声)、《学习学导论》(于云才)、《学习学概论》(吴沁)、《学习学通论》(林明榕)等。这些书通过网络都很容易获得。就不提供链接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