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

OCIN 2021提出临床手术困惑,高分辨MRI斑块易损性评估探

2021-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盐大虾

副标题:OCIN2021手术录播频道第八期、第九期经典案例回顾

(封面图:会议主题图)

(景三首图)

2021年10月19日,跨越9个学术之夜,OCIN(东方脑血管病大会)手术录播频道圆满收官。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脑血管病领域的一线专家教授,毫无保留地分享临床病例与学术经验,探讨、精进临床诊疗方案,为所有线上线下观看学习的同道们带来一场场学术盛宴。

图1

10月18日的手术录播频道中,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洪波教授、李子付教授、戴冬伟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王子亮教授等在线专家特别针对颅外动脉狭窄的介入和开放手术展开热烈讨论。尤劲松教授(广东省中医院)、韩金涛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陆川教授(温州市中心医院)、檀书斌教授(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吴伟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史雷教授(安徽泗县人民医院)、吴培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心准备的手术案例展示让点评嘉宾赞叹频发,惊喜连连。

图2

10月19日,手术录播频道最后一期特邀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戴冬伟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东海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王鹏教授担任讨论嘉宾,针对对尚慧娟教授(渭南市中心医院),张全斌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刘昌亚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鹿树军教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司司教授(上海长海医院)、刘曙东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分享的病例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图3

各位教授的手术技艺高超,展示案例非常精彩,高潮迭起。在讲解与探讨中,专家们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术前充分评估的重要性。术前评估数据不准确,术中和术后将不得不为潜在的更多未知风险买单。比如:针对不同性质的斑块,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成功率是不同的。如果在手术中才分辨出斑块的情况(如软斑还是硬斑,易损还是稳定),有可能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

在几位专家的展示中,多次提到高分辨MRI斑块评估。

尚慧娟教授在分享的“基底动脉闭塞开通”案例中就借助高分辨磁共振进行了术前评估,并与患者家属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沟通。尚教授认为,CTA与高分辨结合,有助于判别血管与斑块情况,为手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图4

戴冬伟教授表示,「其实自己是越做手术胆子越小」。

手术的成功与否关系着一条鲜活的生命,术者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在术前用高分辨MRI进行评估,分辨出斑块的性质、组分、稳定性等更加详细精准的信息,将有助于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做更为妥善合理的术前预案,如选择CAS、CEA或者复合手术,挑选合适的手术支架、球囊。

即便手术顺利完成,那也并不意味着结束,术后随访也是专家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在陆川教授分享的“基底动脉支架+颈动脉闭塞开通”案例中,患者第1期术后,失语、偏瘫、一过性黑朦等症状全部消失,自我感觉良好。术后2个月随访造影发现,颈内动脉闭塞已经明显改善,但是左椎动脉3D螺旋造影还是严重狭窄,还不确定是夹层还是动脉粥样硬化。

图5

多位专家表示,尽管是无症状患者,依然要特别注意术后随访,跟踪疾病转归,警惕后循环狭窄等问题的发生,不排除需要进行二期手术的可能。

随访过程中,可应用高分辨MRI斑块评估精确跟踪手术效果,监控斑块进展,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降低斑块破裂和疾病复发风险。高分辨MRI斑块评估成像效果优异,分析斑块的易损性和稳定性的能力强,有助于辅助临床医生更好的落实手术,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保驾护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