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有责

只有老人和留守儿童,乡土文化逐渐凋零,农民将何去何从?

2018-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艾小墨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渐渐成为了世界工厂,除了国家政策的因素外,中国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即农民工。农民工其实是二元经济二元户籍下的产物,因为是农村户籍,出来打工挣些钱,然后最终的归属还是农村,叫农民工。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渐渐老去,他们的唯一归属也只有回归农村,而他们的孩子,也就是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新生代受到计划生育的影响,人口大幅下降,从小娇生惯养,已经没有了第一代农民工的吃苦耐劳。他们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农村,同时又无法被城市真正接纳,这么矛盾纠结,也许面临一些心理问题导致的社会问题。

农村只有土地,然而农产品收入完全无法满足日常需求,所以乡村的青壮年大都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养孩子老人,农村只剩下精力不支的老人,和目光呆滞严重缺爱的儿童。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由于有很多的年轻人,村子里充满生机活力,放露天电影的,唱戏的,耍把戏的,说大鼓书的等等,那个年代虽然物质贫乏,精神上还是快乐的。现在只有老人和儿童了,村子里凋零了很多。缺乏了往日的生机,没有了集体劳动,大家一起聊天说笑的快乐,机械化了之后,大家相互帮忙的需求也减少了许多。乡土文化将随着我们父辈一代老去而日暮途穷。

农民将何去何从呢,上一代农民老去,新一代农民都不会种地了,机械化大生产,大农场也许是一个发展大方向。老去的农民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曾经农闲出来打工挣些钱,老了也只有贫困度日,拖着多病的身体,依然舍不得那几亩地,辛辛苦苦土里刨食,他们习惯了,闲不住,领着国家每月发的几十块钱,都觉得很幸福。然而,他们的子孙后代呢,作为不会做不愿做农活的农民呢,他们何去何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