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文学空间天地风采

1983·秋,长江之歌(54):龙井绝配虎跑泉

2020-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完璧

长篇散文游记·连载


10月14日(9):浙江杭州·西湖龙井

        当我和爱人像所有情侣一样,沉浸于幸福,披着桂花林中的馥郁,出了玉泉时,已然坐在了开往“龙井”景区的旅游车上了。车行在西湖的西南方向,往南高峰而去。不久,车窗外,出现满山满坡一垅一垅的低矮植物,蔚为壮观。那不是享有极大知名度的“西湖龙井”的母体——龙井茶树么!龙井泉的西面是龙井村,盛产西湖龙井。龙井茶因具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之“四绝”而著称于世。

龙井茶山(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龙井茶山(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龙井”风景区,在南高峰的半山腰,此时汽车正缓缓地爬坡,渐渐钻入高大茂密的树林中,光线也随之暗淡下来,以至我们怀疑,是否行进在深山老林之中?其实, 我们所处的位置,的确是在南高峰的森林里呢。而南高峰高257米,是西湖十景“双峰插云”(南高峰和北高峰)之一峰,若登上山顶,极目纵眺,浩瀚的钱塘江和波平如镜的西湖尽收眼底,是一个登高揽胜的好地方。

        不久,“龙井”到了。下车一看,公路横亘在山腰,一条小路向山上爬去,山泉在公路下面的乱石缝里汩汩流淌着,泉流旁竖立一小亭,四周全是高大的森林植被。我们随同游人们开始登上风篁岭。但见“龙井”峰峦环绕,鸟鸣泉响。这里既是我国四大名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的产地之一,又是西湖风景名胜之一。据说,“龙井”原名“龙泓”,大旱不涸,清如明镜,古人以为和大海相通,其中有龙,故名“龙井”。宋代大诗人苏轼在其咏“龙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潭。”古老的神话传说与诗人的着意渲染,更给“龙井”增添了神秘色彩 。

龙井风景区(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龙井”(本文作者摄于1983年)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龙井”茶室,此时下起了小雨。“龙井”茶室在狮子峰下,一堵龙墙横隔中间,左边是茶室,右边为“龙井”。龙墙给人以质感,龙为琉璃瓦做成,龙身蜿蜒随墙起伏,龙头在墙头高高昂起。墙右侧,有一座狮头状的假山石群,奇形怪状的山洞上,凿有“龙井”二字。从洞口猫腰钻入,高高的崖壁上又刻有“试茗”二字,下有一半圆小池,池中泉水清冽。据说,如果用棒搅动井内泉水,比重大的地下泉水会翻到地面泉水上面,形成一圈分水线,当地下泉水重新沉下去时,分水线渐渐缩小,最终消失,非常有趣。在茶室后面,一条石级小路折曲而上,本来我们可以攀援玩耍,却因山道奇险,天淫路滑,不去峰顶也罢。从“龙井”下至公路,本还可去“虎跑泉”景点,然而无车,且雨大路生,无有同路人,不敢探险,作罢,亦为憾事。

        2011年北京时间6月25日凌晨零点,正在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申遗的西湖,也是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

      (来自百度百科)

【相关链接】

        2002年,有机会再去杭州西湖时,了了去虎跑泉的愿。

        “虎跑”即虎跑泉,在大慈山定慧禅寺内。“虎跑”之名,因“梦泉”而来。传说唐代高僧性空准备在这里建寺,后来因水源短缺,准备另觅他址。这夜,他在梦中得到神的指示:“南岳衡山有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翌日,果见两虎刨地作穴,涌出泉水。“虎跑梦泉”由此得名。

        虎跑被称为“天下第三泉”,“虎跑”游览的乐趣在“泉”。从听泉、观泉、品泉、试泉直到“梦泉”,能使人自然进入一个绘声绘色、神幻自得的美妙境界。进山门之后,清泉便在脚下发出丝弦般的声响,酷似滴珠落盘的琵琶乐曲。虎跑泉是地下水流经岩石的节理和间隙汇成的裂隙泉。它从连一般酸类都不能溶解的石英砂岩中渗透、出露,水质纯净,总矿化度低,放射性稀有元素氡的含量高,是一种适于饮用,具有相当医疗保健功用的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故与龙井茶叶并称“西湖双绝”。

        “虎跑”还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济公”归葬的地方,“济公殿”、“济公塔院”坐落于此。近代艺术大师李叔同在此出家为僧,弘一法师纪念室也很引人关注。

      (来自百度百科)

参观龙井茶厂,看师傅窨制茶叶(本文作者摄于2002年)

        在茶厂买茶——当然也是旅游公司安排的项目——龙井茶压实了装,买回家喝了还很不错的。介绍说有三档:明前第一次采摘的叫“姑娘茶”,明后采摘的叫“媳妇茶”,这以后采摘的叫“婆婆茶”,当然都是相应年龄段的女性采摘。每个阶段采摘的价格很不一样,我们只能买得起“媳妇茶”。 


        乘车回到杭州火车站,利用剩余时间,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真假美猴王》。晚上11点过,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美丽的杭州,乘上了去往上海的火车。

      (日后又有两次来到杭州,虽说了却了未去“虎跑泉”的憾事,然对西湖整体景观又生出遗憾,2005年感觉已经有些不同,2010年感觉更加大不相同,高楼占据了湖边、天边,自然顿失了“空灵”,没有了“山色空濛”,欠缺了“淡妆浓抹”,叨扰了“湖天一碧”……也许,这仅是个人感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未尝不是一个“存在决定意识”的理由?)

      (待续)



        注:此文(原标题《1983·秋,长江召唤,我们出发……》,为了标题更具时代背景,也更加含蓄和洗练,故改之)是记叙散文体裁中的游记,且是沿着时间场景顺序,以日记形式和场景变换为行文结构(进行连载);同时,为了使内容更加丰富,采取“时空叠加”的方式,加入了同一空间的不同时段的内容。

        本文为作者断续历时11年于1994年底完成,然后压箱底25年;2019年第一次修改,增强了文中历史事实、时代特征、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史料性与真实性,尽可能做到顾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2020年6~12月第二次修改,对第一次增改再次补进文史地情内容,进一步加强了行游中从感受到感悟的内心演进,并修辞润色完善;全稿约8~9万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