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经典:“鬼才”带你直面人性之丑恶

2023-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蜻蜓之旅

曾听过这么一句话:人之初,本无性。亦善亦恶,在于认知。孩童无忌善恶有涉。和平之人性易善,坎坷之人性易恶。轮回不已,时间长短罢了。

可见,人性的善与恶并不是绝对的。认知不同、处境不同,都是会随之变化。

最近看的热播剧《新闻女王》里,那个星网新闻唐芷瑶因为迫切想要得到上司的重用,她砸坏别人车辆拿录像资料、下跪求见卢博士得到采访。她说只要能得到重用,宁愿当棋子,可以毫无底线可言。

一直以来,她不管是上学还是工作,都是 zuì不起眼、得不到重视的一方,她拼命努力往上爬,可还是得不到重视。她说:“你不明白一个努力的庸才,怎么都追不上一个努力的天才。”

像她这样处境的人,生活中有很多,但是是不是可以为了达到目的就不要底线,甚至触犯法律呢?

可能有人会辩解道:“是那个司机想要用视频录像勒索她,甚至想让她出卖色相,她才不得已而为之的呀!那个司机不是好人,所以他活该。”

说到这里,让我想到了最近读到一本非常精美的译经典书籍,其中的一个故事就和这个故事非常像。真的让我见识到了人性的黑暗一面。

它就是被誉为“鬼才”的芥川龙之介所著、王述坤所译的《罗生门》。书中精选了短篇小说、小品杂文、随笔警语等多部著作。

那么人性都有哪些面呢?

01人性之恶

“要在没辙之中去想辙,就不能拘泥于什么手段了。拘泥于手段的话,只有成为土墙下或路旁的饿殍,就那样被拖到罗生门门楼上像狗一样被抛弃。”(这是不是有点像唐芷瑶说的那样,我也是没辙了,所以还在乎什么手段,什么底线呢?)

这段话是《罗生门》一文中那个走投无路的下人,在挣扎是否要去当盗贼来维持生命的想法。

刚想到要当盗贼时,他看到一个白发老太婆在拔死尸的长发,他突然又站在“善”的一方来反感“恶”了。

你看,人就是这样,总喜欢站在道德致高点指责别人。当看到别人作恶时,他就感觉不能容忍,而自己做恶就认为理所当然,自己是逼不得已的。

站在老太婆的角度,她觉得拔死人头发虽是很大的罪过,但是那个死人生前不是好人,所以也不算做坏事吧!而且如果她不那样干,就会饿死的呀!所以做这件事是出于无奈,应该也不是很缺德,是可以被谅解的。

站在下人的角度,他认为的是老太婆做的这件事不道德,她不是好人,所以如果我把她的衣服剥了,应该也不缺德吧!毕竟我也快饿死了。

在死亡面前,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如果你马上就要饿死了,你还会选择做一个好人吗?

02人性之嫉妒

“幸亏长着长鼻子的禅智内供早早出家当了和尚,不然哪个女人肯嫁给他当老婆。”

“他正是因为长着长鼻子才出的家。”

这是《鼻子》一文中,池尾镇人对长着长鼻子的内供的评价,而长鼻子也是内供最头痛的事。

俗话说得好,如果你活在别人的评价中,无异于傀儡。

内供便是如此,对于别人的评价,他非常在意,觉得很伤自尊。于是,他想要改变这种状态。

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和他同样长着长鼻子的人,那样他就不是唯一一个另类的人了,这样他心理就平衡了。

结果是没有找到一个长鼻子的人。

还好他找到了把鼻子变短的法子。多番折腾后,终于如愿了。

那么鼻子短了,他的人生是不是就变好了呢?

答案却是否定的!

鼻子变短后,周围的人见不得他变好,心生嫉妒之心,觉得他更可笑了。

你看这就是人性。当他不幸时,旁人都同情他;当他变好时,旁人心里就不快活了,心生嫉妒之心,甚至想让他一直不幸下去。你不幸我心理才平衡,我才快乐。也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人都有一种见不得别人好的阴暗面,别人过得不好,自己心里才平衡。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03人性之自私

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止念欢喜,转念花开。上天堂还是下地 yù,皆由心念而决定。

《蛛丝》一文中,大盗贼犍(jiān)陀多,生前坏事做尽,所以死后自然是下地yù了。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祖见到犍陀多救了一只小小的蜘蛛,想放他脱离苦海,作为他做善事的回报。

释迦牟尼佛祖放了一根蛛丝给他,助他到达极乐世界。当他抓住蛛丝往上爬时,发现下面许多人也抓住蛛丝想要爬上去,可缺乏慈悲之心的犍陀多只想自己一个人脱离苦海,他呵斥其它人下去。结果就是,他与大家一起重回了地狱。

你看,当他心生善念时,希望之门为他打开了;当他心生恶念时,迎接他的自然就是地狱之门了。

善恶就在一念之间,如何选择,全凭自己。

写在最后:

据了解,《罗生门》中译本在海峡两岸已有57种之多,为什么会选择译经典呢?

原因如下:

首先封面的设计就特别吸引人,一个笑脸面具的背后是一个凶神恶煞的面孔,极具形象地展示了人性在人前阳光与人后阴暗的一面。

护封的反面是一张精美海报,书口三边全彩刷,精美彩色插图再加上文学档案、藏书票和金属书签,真的让人爱不释手。

如此精美的装帧,与书中的人物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像一朵有毒的美丽花朵般,只要触碰一下,你就能感知到人性那不为知的恶。

另外本次译林出版社增加了3篇小说,还补充了三万多字的随笔、杂文、杂笔、小品等,让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芥川文学。

黑泽明评论本书:“以锋利的解剖刀剖开人性最深奥隐秘的部分,并把它展示出来。”

看完之后,不禁感叹: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罗生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