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人生路,慢慢体会简友广场散文

潘志平:洱海周边的“活地图”“土专家”

2022-09-07  本文已影响0人  罗帮义

罗帮义 张钰琴文

  每天早晨7:30,在洱海保护指挥部的小车班的办公室里,小车驾驶员潘志平已经打扫好办公室,等待着当天的任务。6年来的耳闻目染和重复行走在洱海周边,他已经是洱海保护的半个“土专家”也成了洱海周边的“活地图”

  潘志平,1989年出生在大理州南涧县的一个小山村,家里的兄弟俩,父母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从小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兄弟俩能好好学习走出大山。

  都说百姓爱幺儿,再加上潘志平小学期间学习成绩好,自然就得到父母爱要多一点,可能是小学一帆风顺,到了初中,一次期末考试失利打击了学习积极性,三年初中学习结束,潘志平最后选择了中专职业学校,父母也对他很失望,可失望归失望,还是尊重自己孩子的选择。

“现在想想很后悔,当初没好好学习让父母失望”这是潘志平谈起学习时带着很后悔的心里话,他说如果当时不是一时自暴自弃,多听父母和亲戚朋友的劝告,考个好的高中,就能实现大学梦。说到上技校读书时的所有往事,我们从当时他的班主任口里得知,潘志平在老师眼中学习很努力,特别是在一技之长上,他都是班里的佼佼者,在学校三年从来没有和同学发生过矛盾。

  2015年,潘志平被州级单位聘用为小车驾驶员,由于能吃苦,驾驶技术娴熟,性格很开朗,得到他所在部门的肯定。“小潘这人不错,我们很喜欢他”这是他过去服务过的单位同志对他的评价。由于改革,潘志平划归到平台,在平台一年后2017被分配到新成立的洱海保护指挥部,在这里一干就就是近6年。

  认识潘志平也是笔者抽调到指挥部工作,记得第一次由指挥部指派巡洱海,当拿到派遣单时,自己很懵,虽然在下关工作10多年,但对洱海流域很多地方很陌生,看地图也是很无奈,这次是临时接到一个活动的通知,需要宣传组报道。由于是临时通知,指挥部车全部已经派出,领导让我联系潘志平,当打通电话时,电话里传来很礼貌地回答,我把情况告诉潘志平,他回答他正从下乡的路上往回赶,他第一句话就说,“麻烦等候一下”。我看看时间,离活动时间不多,心里也很着急,这毕竟是来到新岗位第一次去参加活动。大概等了30分钟,潘志平到了,他很抱歉地说“让你久等了”。我把活动地点告诉他,他说估计会迟到,但他会以最快时间赶到。我们乘车就往目的地赶,怕走错路,同事开启了导航,小潘却说不用导航,活动的地方在一个小村里的广场,按导航指引最快也要1小时到达,可活动时间和行走时间相对照,我们迟到是铁板钉钉的事,大理村庄人口密集,很多巷道如果不熟悉的人是不敢轻易尝试,加上时间紧迫。小潘看看时间,说可以赶到,进入村庄,他像自带导航,在村庄狭窄的道路上七拐八拐,按时把我们送到了活动地点。

回到单位,我们把这次经历给在这里连续工作三年的同志讲,老同志告诉我们,有小潘师傅在你们就不用担心会迷路,他对洱海流域的村庄河流都了如指掌。

  后来,由于要经常下乡去巡海,和潘志平也熟悉了起来,每次下乡,对于我们来说第一次接触这个保护工作很陌生,为尽快进入角色,总会在路途中和他交流。提到洱海保护,潘志平会如数家珍告诉我们。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2017年刚过来指挥部工作的前景,当时是洱海采取抢救性保护,所有工作人员可以说都没有休息时间,大家都是5+2,白加黑的工作,驾驶员每天都奔波在洱海保护的路上,据潘志平回忆,他每天最少跑100公里以上,有时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就带点干粮凑合。“小潘很能吃苦,又会体贴同事,他看到我们有家庭需要照顾,很多时候都会主动替我们完成任务”潘志平的同事说。每次在潘志平口里我们都能学到很多洱海保护的一些知识,在我们这些刚接触这项工作的新队员来说潘志平俨然他就是一个洱海保护的“土庄家”。

  “你们休息,我去洗洗车”这是潘志平每天都要重复地工作,每天下乡走在海边,难免都脚沾泥土,一天下来,车里都有泥土,为让下乡巡海的同志有个干净舒适的环境,每天乘他开的车都是干干净净。 “不好意思,我就先撤了,明天还要出车”每天晚上9点,潘志平都会习惯性休息,他说“自己休息好才能安全接送大家”。他告诉我们,他现在朋友很少,就算是最好的朋友晚上都不想约他出去玩,有一次,老家从小玩到大的朋友,难得来下关朋友提议去KTV唱歌,他以最大限度玩到10点,在大家开始进入兴奋时,他为了第二天安全出车结账后就离开,朋友为这事耿耿于怀,回去说了一些子虚乌有的话,大家听说后,到下关都不愿意约他。当提到这些,潘志平委屈地说,不是我不想陪着朋友疯,可我的工作限制我,我要对工作负责,对生命安全负责。

“你看洱海水越来越清,这棵树都长这么大了”。潘志平看着洱海,抚摸着海边的一棵树感慨地说。他告诉我们当时来到指挥部,每次来到海边,看着很多垃圾飘在海面,不时有味道飘来,说实话当时就想坐在车上把车窗关上,等候巡海的同志结束快点回单位。他告诉我们,这棵树是指挥部同志在绿化时种的,当时他还给树浇水,现在树都长大了。现在只要出来就非常乐意看看洱海,享受一下海风带来的淡淡味道。工作队换了一波又一波,潘志平的坚守就像树慢慢在成长。

  “大家稍等一下,我把这垃圾捡到垃圾桶里”每次下乡巡河,潘志平只要看到河里有垃圾他都会下车去捡,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洱海,他用行动守护着洱海。很多老同志都喜欢催促他要尽快成家,他说没时间去追自己另一半。

  看着他行程记录近6年的行程记录,密密麻麻的数字,大概有20万公里,6年里他穿梭在洱海流域没有发生过事故,不仅熟悉每个地点,也从洱海保护的门外汉到“土专家”。

  一曲洱海保护的歌曲《我们守护你》是他经常播放的歌曲,每次播放他都会跟着哼哼,从他的表情里,我们看到洱海保护已经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这就是洱海保护一线人员,他们用实际行动保护着洱海,用不求回报的坚守,各自完成着自己该完成的任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