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营第四期听课笔记(五)
2023年8月7日晚上九点,简书理事会举办的第四期读写营第五节课,由小说伯乐“冬天开的猫”主讲小说结构。以下是这次讲课主要涉及的内容。
不论使用哪一种结构来编排一部小说,目的性是一样的,就是为了创作阅读者的情绪落差。结构的编排不能一直是高亢的,也不能一直是低迷的,更不能头重脚轻或头轻脚重。
一篇小说如果不能吸引人,读者提不起兴趣,那很有可能就是结构上出了问题。我们可以将现在排好的段落顺序全部打乱重新去排列组合,按照能够吊人味口的方式,或是加进可以呈现更多画面感和冲突的视角,即使是一个很老套的题材,也能写得冲突不断或是引人入胜。
具体来说,小说结构有以下几种:
直线式结构
写小说的时候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娓娓道来描写故事的节奏,排列方法依序是触发、冲突、最后解决,是一种直线性的结构,这三种元素加起来有一个名词叫做三幕剧的结构,是由三种最基本的戏剧情节来演出的一出戏。前文是对冲突的铺垫,中间进来了一个触发点引起冲突,最后将冲突解决。冲突就是摆在文章的最中间,读者情绪的反应也是从一开始的平淡,到中间最高点,最后结尾再降下来。
有时候我们看完一篇文,会觉得结尾很虚,问题点未必是因为结尾没有写好,也有可能是前面制造的冲突没有成功,虚的并不是结尾,而是情绪没有落差感,看的人读完就是平平结束了,甚至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结尾,没有丝毫惊喜。如果我们在冲突的部分用成两段式的冲突,能够带给读者的刺激就能更强烈。
由原本以为的高潮之中再制造一层高潮,就是冲突中的冲突式结构,在原本的三幕剧中多加一幕冲突剧情,让前面的冲突变成一个中途的转折,接着再制造更高一波的冲突,最后才把读者带至终点。如此一来在两段式的冲突中角色有了第二次能抓住读者的机会,如果成功了,效果就会比只有三幕剧的时候的落差感更高也更大。
曲线式结构
不直接由铺垫到达冲突目标,而是由角色的旁线开始发展,是小说中比较重要的手法。这种手法的冲突性可能不会太高,重点放在人物的背景或是回忆当中,由这些旁枝末节去带出最后的冲突,重点是由角色本人去吸引读者,而冲突只是角色带来的附加物,并且依靠这些回忆背景去带出人物的特性。如果我们写的是身边认识的人的故事,也容易用到这种手法。
交叉式结构
由过去和现在的情景交互穿插,需要的是两者连接的黏合度,这一段写十年前的过去,下一段写十年后的现在,前一段带回忆,下一段再提醒读者现在的主题,一方面不用怕自己跑题,一方面也不用怕读者看到出戏。不仅是时间线可以交叉,视角或是环境也都可以交叉。由两个时空的情节互相交错,最后产生交集,引出冲突,这种手法也可以说是一面设下悬念,一面解题。需要留意的是这种结构不能够各说各话,不论是时间的交叉还是视角的交叉,他们必须要说的是同一件事情,这样才能把主题黏起来,而不是分散变成很多段主题。
书信式、日记式结构
全文重在叙事,不做描写,用在第一或是第二人称的写法,也可以认为是由作者直接对着读者说出一件事情,这种结构最常看到的问题是许多作者想用书信式的写法,又想让读者全方位的真相,就会在书信中使用对话引号,将过程描写得太过真实,变成用书信体又写了一篇故事出来,这样并不符合真正书信和日记的结构。我们写信或是写日记的时候会怎么写,那小说中就要用这样的格式来写,除非书信体和一般情节片段我们使用上述的交叉结构描写,那才能符合一边写信,一边表演的概念。
这种体裁也是需要冲突的,信可以是一封一封写,由过去到现在讲出自己的事情,也可以是很长的一整封信,一封信就交代完事情的经过。信的内容可以是有来有往的情书,也可以是单方面寄过去的单相思情书,或是叙述一件家族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可以从一开始就用遗书的方式来呈现。
采访式结构
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交代出事情的始末,这种手法比较冒险,写得好能够让人一步一步揭晓真相,或是深入了解到一件历史,写得不好就会变成报纸采访,太过制式。为了避免写得太过真实而变成像报纸,主题最好是由自己来编,而不是由某一个真实事件去做描写。否则很容易因为太过投入参考资料,把小说写得像文献。采访式结构可以是犯罪类的题材,由警察对着证人或是嫌疑人进行一对一的问答,让读的人去猜测案件的真相。也可以是对一件旧事的采访,由记者深入民间对老人或是与事件相关的人物做采访,由浅入深去获得事情发生的经过。
倒叙结构
将故事的结尾或是冲突写在开头,然后倒推往前,时间线是颠倒的,事件已经发生,由角色慢慢回述,最后回到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先是冲突,再来是寻找线索,最后才是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是一种悬念式的解法,对于冲突的悬念在一开始就设下了,由最接近事情发生的时间出发,能够快速抓住读者。让悬念能一直维持到小说最后。这个悬念就是让读者从头到尾都会去想说“为什么”,当最后揭晓原因的时候,如果真相能够对读者产生震憾力,就是又一次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