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 重构体系

惊喜,从购买一本书说起(一)

2018-08-25  本文已影响28人  walky

惊喜,从购买一本书说起(一)

题记:昨天看到朋友圈推荐一本书,昨晚下单,今天下午5点11分收到订单短信并取书,京东的服务第N次超越期望,思考背后的体系是怎么实现这个快速到达的?

     昨天下午在朋友圈看到了东方卫视的财经节目主持人俊夫在朋友圈推送的一篇文章,提及陆家嘴读书会中介绍的一本书《后人类纪的共同生活》,而且题注的一句话是“今天聊的太爽了!!,吴冠军教授,一级风趣幽默的超级大学霸!!我一贯矜持,但现在给各位墙裂推荐他的这本书!!!”

确实,这位主持人多次主持重大节目,科技、财经、投资,可谓阅人无数,而且是阅高人无数,但比价多的朋友圈内容,都是仅仅展示工作的过程,并没有太多的点评,就算是赵启正这样的国家级的新闻发言人,查立这样顶级的投资人,也没有谈露出太多的兴奋,可见矜持乃真言,确实不虚的。

为什么到了吴冠军,就如此鼎力推荐?!继续点开其余照片,将其中一张放大,title确实厉害,华东师大的博导,上海纽约大学的双聘教授,再打开现场的照片,主题跟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三部曲中第二部《未来简史》的英文名有关homo Dues,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这本书论及面对人工智能的进一步演化,将替代大部分人的工作,早就一批无用阶层,这个推论是深以为然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在思考未来到底会怎样,我们是否能熬到退休的那一天?我们的下一代将如何的生存和发展?其实,蛮多的问号需要打开的。但是,《未来简史》这本书的翻译似乎不太给力,所以,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不如第一本书人类简史那样的深刻,人类简史这本书看了两遍,兴之所至,批注得满满当当,然后还进行思维导图的整理,再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至今已经两年左右,但依然记得人类从智人的狩猎为生,到刀耕火种的农民定居转型,到逐渐发展到村庄、城镇到城市演变,在经济上发展出金融的工具,这个过程,将人类的转变理清楚了。故此,期待着他的第二本书面世,所以,当这本书在书店一见到,就毫不犹豫的购买下来,仔细读来,虽然思想的光芒透过了翻译的障碍依然熠熠生辉,但是生硬的翻译确实让文章的可读性大打折扣。到了第三本书《今日简史》依然马上买下,但对文字的可读性充满了质疑,对译者的名字专门进行了考究。这次一看,是来自台湾的译者,才多少有些放心的购买了。可见,跨文化的交流,确实容易因为语言上的差异而不能准确传神的展示原著者的本意,需要寻找更好的译者来打通隔阂,用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更为贴近的语言展示原著的本意,并且将这种的意思传神中,结合外国读者的文化情景,优雅的表达出来。

在朋友圈偶然看到的《后人类纪的共同生活》,促使自己马上下单的,是主持人俊夫的墙裂推荐。所以,马上在进洞下单,没想到,今天下午5点11分,短信通知我,可以去快递柜取书了,顺道去了快递柜,拿出书本的时候,这个感觉,再次觉得爽!京东不止一次的超越期望,不止一次的践行着次日达,甚至当日达的诺言,用这样快速的服务,逐渐筑高了抵御竞争的护城河。逐渐的,京东成了购买优质良品的首选渠道。客户的印象不是一日形成的,是在每一次交付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

我在思考,为什么?

脑子里面付现的是几个画面,一个是京东刘强东的演讲,讲述他的资金周转率,他的快递重资产投资,这个是从财务的角度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进行的理性演绎,数字已经记不清了;一个是讲述京东发展过程的《创京东》这本书,对于这本书的印象好坏参半,好的是扎实的干货,源自对京东内部各个部门的深入访谈,将京东的各个层级的部门都进行了细致的访谈,在中层、基层的访谈中,很自然的流露出的东西,其实,这个才是真实的干活,才是外界要想知道京东为什么快速崛起的根因,透过不甚流畅的文笔依然能够给予自己比较多的启示。但不好的地方在于对于整体快速发展的京东,在面对庞杂的体系,文字驾驭能力不足,不能流畅、系统的展示这个企业的核心,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缺少了旁观者的冷静,看不到咨询者那样的深邃,更没有上帝视角那样的高度。

为什么可以做到24小时内就到达?肯定是提前进行了仓配,细看包装封面“来自佛山狮山分拣中心”中山到佛山狮山,24小时到达就不奇怪了。

“肯定是自动化分拣,否则做不到如此快速!”仔细一看,包装是通用的包装,张贴的二维码纸张和胶袋上印着的二维码,作为两者之间的数据库关键字段进行了锚定关联,流程就可以分解为几个量化的步骤:

1、货架上取书;

2、机器手取书后放到袋子里面

3、送上传送带,传送带读取袋子上的条码,自动贴上运单;

4、系统读取运单的条码,自动将货品通过分拣决策链自动传送到去往中山的城东站点干线物流车。

5、干线物流车将货品拆包,最后一公里发往远洋城。

6、快递员将货品放进快递柜,扫描完工

7、系统发短信给客户,就是下面收到的短信。

整个过程是我自己简单分解的,估计后台的自动化程序和机械协作链和数据供应链,以及信息流链条更为复杂。

关键点,就是理清其中的关键价值链。

客户的满意度=预期的收到货品的时间-实际收到的时间。

时间越短,客户的满意度越高;客户的满意度越高,下次在这个网站上下单的机会越大,持续的好感次数越多,就会变成对网站的购物依赖,形成竞争壁垒。

       为此,京东做的决定是重资产投入,大量投入到供应链的运作上,估计第一点肯定是找人做整体的规划,战略确定后就是组织队伍保障的确立,第二是资源的储备,包括人才队伍储备、物流仓促地皮购置、建设、设备采购、物流车配置、物流仓运作人力、财务资源配置。第三是支线站点的建设。从跟四通一达的对比看,其他的供应链采取的是第三方供应链,所以,系统对系统之间,存在一个硬的流程穿透,无法将仓库的物流直接预先仓配到集中的大仓库。通用的物流系统尽管也高效,但是无法跟封闭的系统相比。就好比在pc时代微软的系统永远感觉比苹果的系统慢,在移动产品客户端,永远是觉得苹果的系统比安卓的系统顺畅。

       刘强东的做法,其实跟亚马逊的做法类似,尽管年报的利润不高,但是始终保持了充裕的自由现金流,然后将自由现金流放置到了筑起护城河的地方去,使得亚马逊在过去十年时间内,做一个行业就颠覆一个行业,例如,做书籍起步,然后跳进了kindle序列,将书籍电子化数字化,进一步筑高了护城河,其市值是其他书商上市公司的总和。第二步,扩张品类,进入百货领域,这一步扩张的关键,就是仓储、供应链的加强,这一步的加强,使得亚马逊的市值超越了沃尔玛等一众商超连锁的市值。第三步,就是aws(amazon web service)的加强,使得他的云能力超越了谷歌云、微软云、阿里云的总销售额。对于未来的all in态度,确实值得中国的业者学习。第四步,开始了premium的会员服务,其实这个是参照costo的商业模式,低价少品类,低毛利少sku,让亚马逊再次领先。当然,还有一点,刘强东跟沃尔玛的老大很像的,是他的管理模式,management by walking around。所以,他神出鬼没,经常在一线行动,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其实在主席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失政者在草野。不去一线,永远发现不了问题,决策,如果不去一线,很多时候就是瞎指挥。

        惊喜,是因为坚定的商业模式,背后的九死一生,在于纵使千万人反对,我依往之的决绝。看似疯狂的举动,最后获得了资本的支持,才有后续的京东的惊艳服务,才有今天收到这本书的再次惊喜。纵使,书籍依然没有打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