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成自然的消零专题

爱的执念

2023-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影儿的空间

文|影儿

这两天,心情一直郁郁,不知如何缓解,闲来翻看以往信件。

再次看到孩子高中班主任写给孩子们的一封信,想起当初因看了信后知道孩子压力大而失眠。

辗转的那几个晚上,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放空思绪,放空自我,轻轻松松地投入学习和生活。

“爱的反面就是给人以负担,给人以压迫。有的时候是给人很大的压迫感,你越爱对方,对方越紧张,因为你的爱夹杂了很多你的情绪。比如,你越爱他,就代表希望得到回报的执念越深。所以,独生子承受的压力就比较大。因为父母所有的,乃至整个家庭的希望都在他身上“,王邦雄教授在《老子十二讲》中如是说。

父母的爱,应该是无私的爱。可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如果听话,我会打你吗?”

“还不是为了你好,花了那么多钱,给你报了那么多补习班,你还不努力,你对得起谁呀!“

“如果不是为了你,我用得着这么辛苦吗?“

“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开窍呢?

……

这些是不是很熟悉呢?打着爱的名号,对孩子大打出手,打着爱的幌子,对孩子恶语相向。

“花了那么多钱给你补习,你要是考不上大学,就太丢人了”

“就你这个分数,还985呢,211都考不上,再这么下去,重本都上不了“

“你就现实一点吧,别做梦,踏踏实实的,有个大学上就不错了……”

望子成龙的心,却用刀子嘴,一刀一刀,削去孩子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自信。

这些真的是爱吗?

有一个年轻的父亲,他从小到大就是被父母打骂大的,棍棒之下出孝子, 他不觉得打骂孩子有什么不对。

因为养不教、父子过。所以,他用巴掌和衣架教训年仅5岁的儿子,用“笨蛋”“傻瓜”怒骂孩子。孩子被打或被骂后莫名其妙,只能用哭来表达自己的委屈,释放自己的痛苦。

试问,这样的“教”与“养”真的是爱吗?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他们在脱离母体以后,已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孩子是我们的孩子,但也不是我们的。

作为父母,养育孩子、爱护孩子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一切,应是我们心甘情愿的付出,从我们打算生养那一天开始。

既然是心甘情愿,为何还要夹杂着自己的情绪,并将其强加给孩子呢?

只因执念!

爱的执念!

期望着爱的回报,爱之深责之切!

执念越深,要求爱的回报越多,然后就失去了爱的本真,用爱绑架了自己,也绑架了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生病的时候,将孩子拥在怀里,日夜守着,无私地给与全部的爱,只希望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地长大。

孩子慢慢大了,希望孩子能变得比自己优秀,比别的孩子优秀,希望孩子变成自己期望的,或者说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因为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让原本不平坦的路变得更加坎坷,无法抵达理想,然后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然而,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主见,父母所谓的“爱”让他们感到压迫,他们开始了抗争,想要挣脱爱的桎楛。

上善若水,水育万物而不争,只因它的无为之心,从来没有立志要去润泽万物,期待回报。

父母也需要修养水一般的品性,保持一颗无为之心,坚持站在正面,不执着,就不会走向爱的反面。

世间有很多的爱,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叫放手。

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要离开父母,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

父母最好的爱,就是默默地陪伴孩子,快乐地成长,成长成孩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父母心中的样子。

老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何不放下,放下爱的执念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