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节气行至清明时,意味着春意愈浓了,也意味的春的脚步加速了,正快速地向夏挺进,一季又这样走完了。
儿时,每到清明前后,有很多习俗可以追溯,比如说清明前几天,就到了150天了,这个150数字,不知是拿什么方式计算来的,个人理解是破的意思,有不破不立的寓意,乡间就象是看个坟地什么的,就可以选这个日子,别的日子好像就怕冲磕。
而每每到了这样的日子,还有其他相应的习俗,用五色线,还有五色布头,串了蒜瓣,挂在屋里,车上,据说有辟邪的作用。
还有就是从山间砍了带荆棘那种树枝,发一大盆面,捏了各种形状的面食,有动物图案的,有食物图案的,用大锅大火蒸了后,点上食品红,一个一个穿到针上,悬在高处,风干。
这时,按大人们的说法,即使是干了,也不能吃,要等到打了雷以后,才能用东西敲下来,嚼着吃。
不知是那会儿物质紧缺,还是因为不让吃要等日子之过,每每等这个响雷的日子,很难熬,心里总是惦念很多次,总在一遍又一遍地问,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什么时候才会打雷,可是心愿总也达不了,天天都是大晴天,也有偷偷趁大人们不备打下来吃一个的,但贪吃行动总会被发现,那会儿每个孩子心中都有数,枝上扎了几个,什么图案的,了然于心,哪会轻易被揩油的,索性因为被逮了各种人仰马翻后,不做这样无聊的事了,不过向往的心,一刻也未止过。
偶尔也会想起儿时的这些事,就想着不过是和馍一样的面食品,而且没有经过烤这个环节,也未能激发出麦香味呢,怎么会记那么久呢?
也奇怪,大概就是因为吃不上,让等着,还等到心焦的缘故吧。
再有就是清明节上坟的乡俗,也是每年必做的事,每到这个日子,儿孙辈的,给逝去的亲人坟前培土,烧纸,敬奉供品,以寄托哀思。
近几年,好像这样的做法也变了,护林防火的力度,前半个月各个路口,就有了执勤人员,到了清明这天,防控的力度更为严苛,看到祭奠用的纸一类的,会统一收缴,集中焚烧,或者用祭品份数换成菊花一类的环保产品,而且杜绝带打火机一类的东西,再去坟前祭拜,这样的方式,同样刷新人们的印象,好像多了什么,又好似少了什么,反正不一样了。
也有些公墓一类的地方,开通了预约祭拜,或者有小程序采用网上祭祀的方式。
新事新办,从安全隐患的方面分析,这样的方式即文明,又安全,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
当然,每到清明这个日子,大概老天也能感到这个日子的悲凉,通常天气不好,多数会有扬沙,阴天,有时还会下雨。
按乡俗讲,下雨是吉兆,也有年景好的预示,对这个缅怀的日子,多少也有应景的成份。
不过,最应景的还是诗中描述的场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