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个温柔的陷阱
2019.2.10
天气 心情转眼间,一月份已经过去,年初制定的小目标你还记得吗?快行动起来吧,时间不等人啊!
上个月,我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如下图)
这并非我的原创,是我在网上看到的,当时第一反应是:哇,这太酷了,我也想试一试。
你们猜猜,我收获了多少个赞?说来惭愧,仅仅有21个。
那天正好是21号,这也太巧了叭。
这样平均下来,一个月两本书,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难题,而在上个月,我已经读完5本书了,讲到这里,你一定会认为,我是嫌点赞的人少喽?
其实不尽然,在发这条朋友圈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忐忑的,这好像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陷阱,然后跳进去,听天由命,等待别人的安排,但这个等待的过程是让人充满期待的,最终不论结果如何,我都乐意接受。
读的书少了,我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安排做别的喜欢的事情。读的书多了,我也不会气馁,正好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无意义的活动,督促我别轻易浪费时间。
有人说读书改变命运,有人说读书提升自我,修身养性明事理。
有更多的人告诉我,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读书能让自己慢下来,觉得时间很长,生活有光。
读书,不管多少,之于我,都是只赚不赔的好生意。我甘愿臣服在它的脚下,沉沦在这个“温柔的陷阱”里。
其实一个人对读书的喜爱程度,不能用读书的多少来衡量,读的书多并不能说明你对书的理解领悟的能力很强,于很多人而言,看一本书往往是囫囵吞枣。
你是看完后便对那本书再无印象,还是能和别人津津乐道,与他分享书中精彩的部分?合上一本书后,你的脑中只有模糊的零散的情节还是一个清晰的、完整的框架?再过几天,几月,甚至几年,你是否依然记得那本书的内容?当别人偶然间和你谈到一本你曾经读过的书时,你会很快地讲出那本书最吸引你的或最让你讨厌的地方吗?
说实话,大部分人很难做到,我之前看书也只是图一时痛快,直到去年接触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经典之后,才意识到之前的读书方法有多么错误,从那以后,我决定做读书笔记,现在于我而言,读完一本书的标准就是——能清楚地回答下列的问题。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这样来说,读书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当我读完一本书,并看着沉甸甸的,厚厚的一本读书笔记时,我真真切切地觉得自己收获很多。
叔本华在《论读书》里曾写道:
“对善于读书的人来说,决不滥读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时下享有盛名、大受欢迎的书,如一年内就数版的政治宗教小册子、小说、诗歌等,也切勿贸然拿来就读。要知道,为愚民而写作的人反而常会大受欢迎,不如把宝贵的时间用来专心阅读古今中外出类拔萃的名著,这些书才真正使人开卷有益。”
“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的越少越好,而好书则是多多益善。因为一般人通常只读最新的出版物,而不读各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品,所以作家也就拘囿在流行思潮的小范围中,时代也就在自己的泥泞中越陷越深”
发现一本好书,就好像你在一个普通的街道随便找了个地方就餐,从甜品到正餐的味道恰到好处,反之则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真是个温柔的陷阱身处数字时代,我们的注意力被算法支配着,撕扯着,每天刷手机,看似知道了很多事情,但我们真正学习吸收到的知识却少之又少,“注意力”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要想让其不被滥用,我觉得读书是不错的选择。
独处一座庭院,有雕花木窗,和爬满青苔的老墙,屋外,是几枝桃杏,一树茶靡,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你依偎在一张藤椅上,细细地读着一本,带有墨香味的书,偶尔唏嘘叹息,偶尔热泪盈眶。那样的的场景,常常让我生出无限遐想。
我相信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之于我们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它让生活成为了生活,而不仅仅是活着。
愿你能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希望你能爱上阅读!
对啦,那个flag芊韵一直都记得呢,年底一定,一定会公布书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