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当你懂得的时候,已经来不及
读郭珊《旅行者的故事》,里面提到小津安二郎导演的电影《东京物语》,有这么一句台词:“我们一旦失散,恐怕就再也见不到面了。”我心头一阵莫名的悸动。
“失散”一词,不禁让我想起八岁时随妈妈去森林公园游玩,尽兴而归,坐上大巴,却听到后排年轻女子略带哭腔的声音:“请问您看到过一个五岁的男孩吗……大概那么高……穿着蓝色短袖……”邻座的男子无能为力地摇了摇头,关切的问发生了什么,女子一下哭了出来,说自己把孩子弄丢了,回家怎么跟丈夫交代。旁人只是倾听,一时沉默。随着大巴的启动,女子斜靠在车窗上,眼泪肆意流淌,眼神呆滞地看着远方。当时我在想,这位妈妈将离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远,也许重逢将变得更加困难,孩子的爸爸闻讯将是怎样的暴跳如雷,然后女子将处于长期的自责与焦灼的等待中……彼时认为父母是整个世界,无法想象失去亲人之痛的我,下意识握紧了妈妈的手。
趁回忆无边际地蔓延之前,我决定打开电脑,看一看《东京物语》这部电影。五十年代的黑白电影,简单的场景布置,“榻榻米式”拍摄手法,我没耐心地按着快进键。停下时被一幕场景触动:平山先生独坐在阁楼上,远处田野上,平山夫人看着揪草叶的孙子,满怀爱意地自言自语道:“小勇长大了想要做什么呢?跟你爸爸一样当医生吗?你当医生的时候,奶奶恐怕……”孙子自顾自地在前面走着,仿佛在躲着身后的“陌生人”。平山夫人脚步年迈,心甘情愿地在后面跟着。一阵鼻酸,脑海中浮现了七岁的我骑着单车的场景,当时年过七十的外公也是这样一路跟着,因为怕我路上出事。偶一回头,看见外公的白发在簌簌的寒风中,四散凌乱。
于是因了这份经历的共鸣,怀着刚才“快进”的小内疚,从头到尾重新看了一遍。电影讲述的是年老的平山夫妇因生活寂寞乏味,便从小镇尾道前往大都市东京探望儿女,却遭到了儿女们的冷淡招待。大儿子是外科医生,因病人求诊取消了带父母外出游玩的计划;次子在二战中牺牲,守寡多年的儿媳纪子对二老倒十分体贴关心;三女儿打发父母去热海玩几天,实则是想要摆脱父母的拖累;四女儿京子是教师,一直与父母生活在尾道。在游玩计划取消,空欢喜一场后,平山夫妇二人坐在阁楼上,各自摇着蒲扇望着远方,“看到孩子们生活得很好就安心了”,“本来以为会在更热闹一点的地方”,二老理解儿女的忙碌,但寂寞的心绪还是挥之不去。后来去了热海,没有子女的陪伴,平山夫妇泡了温泉,静静观海,然后早早的睡了。屋外的年轻人各自狂欢,平山夫妇寂寞难耐,夜不能寐。第二天二老早起散步,海边两个缓慢落寞的身影,新旧两代人的疏离被刻画得悠长而耐人寻味。
平山先生不想打扰儿女们,最后一晚去会了老朋友,三人在酒吧喝得烂醉,将心中的不如意互相倾吐。平山先生坦言儿女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他一如既往谅解着孩子们的冷漠疏离。平山夫人则在纪子暂住一宿,感受到了最真诚的关怀。寂寞时便想家,平山夫妇决定不在麻烦孩子们,回到了小镇尾道,平山夫人却突遭疾病缠身。当大儿子透露母亲将撑不过天亮时,一向刻薄冷漠的三女儿掩面而泣,内疚与后悔瞬间袭上心头。可是丧事办完后,三女儿又显露本性,向京子讨要母亲生前的布料“作纪念”。最后一个个都以工作忙为由离开了,平山先生不想儿女担心,说“一个人没关系,会慢慢习惯的”。人走茶凉,只剩下儿媳纪子留下来多住了几天,陪伴平山先生。
最让我难忘的是纪子在离开前,安慰京子,不必抱怨哥哥姐姐们未尽孝心,她说:“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人长大都会渐渐远离自己的父母。”“你也会吗?”“是,虽然我不想,可我也会渐渐变成那样……”“这世界真令人灰心……”电影的最后,一艘轮船随着汽笛声向远方驶去,平山先生开始了他孤独的余生。
一代一代的爱与挣脱,随时都在这个世界上演着。想起昨晚坐在电影院,突然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说家里挺好,问我生活费够用吗。想来我已经一个多月未向家里报平安了。也许我是出于有意,不想听到爸妈神经质般的问东问西,不想听到他们念叨老掉牙的思维方式。我已经不是那个在人群中紧攥妈妈手的小孩。我只想随心过好自己的生活,追自己的梦,给青春留下最后的纪念。
却在不知不觉中,冷落了他们,这么久。
羽翼甫健的我们正向往着外面的世界,轰轰烈烈地开始自己的生活,早已不是那个事事过问父母依赖父母的小崽子。父母也懂,他们不会时时抱怨自己的孤单、不顺,不会表露自己对新世界的好奇,如同平山夫妇,用“我们算是幸福的了”掩饰自己的落寞。
电影《mommy》中的暴躁妈咪对多动症儿子这样说:“唯一会发生的事情是,我会越来越爱你,虽然你会爱我越来越少,但是生命都是这样的,我们要习惯,这是事物的自然顺序,孩子。”
不管是儿女还是父母,其实谁都没有错,因为谁都是迫不得已。这个世界需要年轻人的创造,“忙”是常态;老年人没有工作,产生寂寞之感是人之常情。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在劫难逃。我只是觉得,若能抽点时间对父母多点关怀,也许能在永别之际,我们不至于心怀悔恨与愧疚。世界还是一片安详。
有些事当你懂得的时候,已经来不及。
但愿你在懂得的时候,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