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到247,人类的未来?还是黄昏?
清明节花了点时间看完了《未来简史》,至此,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系列完全看完了。
感受诸多,也思考良久,浩浩荡荡的三本书,一百万字,把人从类讲到人,从人讲到神,再从神前瞻到无。一如任何事物都有生死兴衰,人类整个群体也一样,只不过,在赫拉利的视野里,人类的衰不是被打败了,也不是灭亡了,而是“无”了,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甚至比被打败更让人感到沮丧。
先从过去说起。人类既然是类,就像鸟类一样,肯定不止一种,《人类简史》中明确表达了这个观点,我们今天的人类都是智人的后裔,智人从尼安德特人等人类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地球上唯一的人类。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不仅仅打败了地球上所有其他类的动物,也打败了其他人类才最终站上食物链顶峰,这个说法十分新颖而令人眼前一亮。
而智人成功的重要原因,赫拉利归结为对于虚构的想象的认可甚至信仰,智人通过虚构的共同集合体,不断打造更大的族群。其他动物只能依靠武力和近亲笼络族群,而智人可以依靠想象创造部落,信仰,国家,企业,文化,金钱,组织,并让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通过想象的力量感知到归属感,并和其他智人构成共同价值,从而实现和平和发展。
经过各种升级迭代,改革创变,我们拥有了今天的一切,虽然世界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但人类大幅提高了整体生活水平,降低了食物短缺程度,减少了战争,拥有了非常强大的科技极大拓展了我们的时间效率和空间视野。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今天的我们,被一大堆的问题裹挟:每天起来看不完的信息,回不完的邮件,读不完的书,解决不完的琐事;今天的世界,各种复杂的冲突层出不穷,和平了的人类却开始面对因为潜在威胁导致的焦虑和意义感缺失导致的抑郁;今天的时代,各种旧的文化在被不断颠覆和变化,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不断改善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在抢着我们的饭碗。
更为可怕的是,我们过去赖以发展团结的虚构的一系列东西也在逐步被现实主义打破:过去的那些信仰,主义,经验,箴言仿佛都无法应对今天的时代。
我们越来越现实,越来越认可世俗观念;另一方面,工作越来越忙,我们却感到越来越无力,我们不断努力适应保持灵活,却发现出现了更多的新状况。
作为食物链和智慧链顶端的智人仿佛自己把自己变成了煮在温水里的青蛙。我听过一句有趣的观点,今天的人类,只要两根手指能打电脑刷手机,两个眼睛能看内容,一个大脑能想点东西,其他器官都可以不需要了。
面对未来,我们的挑战也不容小觑。人类的弱点在不断被放大,在效率,战略思维,经验积累甚至创意方面,我们都在不断被计算机所打败:昨天是普通工人被机器人手臂抢走了工作,今天是柯洁被阿尔法狗打败,明天可能是律师,医生,财务工作从业者逐步失业,后天可能是音乐家,画家,作家的黄昏。再之后,人类本身也被挑战,当带着远古大草原动物性不完美构造的碳基智人彻底被精确高效永生不死不断学习倍增能力的机器打败,机器可以在自我之间自洽地交易和消费的时候,智人不仅作为生产者会失去意义,作为设计者会失去意义,甚至作为消费者也失去了意义。最后,我们可能变成了“无”,就是多余的。
三部曲的最终,赫拉利也没有答案去应对这一切。人类可能自以为选择了自己的发展之路,然而到头来我们发现,这条路越往后走,越不是我们的主场,我们只是盲人摸象般,摸到了象的一个尾巴或是大腿,然后就紧紧抱住顺着向前走下去。而且,这条走向无的路不是任何人的强迫,而是我们所谓集体“自由意志”的主动选择。
这让我想起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1984》里的老大哥无所不在,所有人都被严密监控极度制约,一大堆严格而苛刻的限制违反人性,每个人都非常痛苦而敢怒不敢言;而相反,《美丽新世界》里的老大哥们很少出现,人人都可以随意寻欢作乐,没有任何痛苦,不快乐吃一粒麻药就好,没有任何嫉妒,也不需要爱情婚姻,直接约炮就好。看起来《1984》里的世界更可怕,而实际上《美丽新世界》里的才是地狱。《1984》的世界太过邪恶,人人都能识别,终将被推翻,可《美丽新世界》里的世界,完全满足了人性里所有的弱点,都是你想要的,有什么理由要推翻呢?
从朝九晚五,我们逐步向996(朝九晚九一周六天)转化,甚至有的企业提出247(二十四小时一周七天)的疯狂提法。人类在追求效率方面不断精进,在其他方面,我们就越来越退化了,我们选择了自己能力的某一方面不断加强,但却以为这就是我们所有能力。
赫拉利没有答案,我也没有答案。但总想给点盼头的赫拉利在今日简史的最后夹了点自己的私货:认清你自己。比拼效率是不是最佳选择?天天焦虑不堪是不是就能更好的成事?我们的大脑真的就各方面都不如计算机吗?赫拉利的答案是认清自己,努力开发心智。
我们总是向外看,该试试向内看了。看看大脑是不是有其他可能性,看看除了追求效率外,心智里还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根据自己的经验,赫拉利鼓励现代人多冥想,多了解自己,这远重要于了解世界。
赫拉利的冥想效果如何没法评价,他的私货是否有人认可也未可知,但对于未来危机意识的判断,我要承认,他带给了我许多洞见。
没有答案但总要面对,就算明年我们就“无”了,依然要想方设法过好今年的日子啊,这也是保守主义者的重要理念。
冯唐前两天讲了很正确的一句话,大致意思是:“要追求成事,而非成功。”也就是说,对于人类来说,“尽人事,听天命。”才是正确的思维方式,我们无法掌控一切实现终极自洽,只能努力改善我们自身及周围。
作为个体,该如何应对未来呢?以我目前的见识,理解和洞见,以下是我的认识:
1,认清情绪
我们要不断努力认清自己的情绪,生活中许多的麻烦和失败,很多都是我们服从了情绪的选择做出了不理性的选择导致的。而情绪我们无法选择也无法控制(控制情绪也可能导致疾病隐患)。我们只能认清情绪,感知情绪,然后想办法化解。赫拉利的化解之法是冥想,我则是跑步睡觉。
2,认清人性
我们要认清自己的人性,时常我们对于一件事的解释和理解都会因为我们的人性弱点而产生偏颇。比如可能因为懒惰我们时常迟到,确认为这是老师找我们麻烦;比如因为自己决策失误导致投资失败,我们却怪罪市场不好;再比如因为贪吃少动而得了疾病,我们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
3,不唯效率
认清了人性后,我们应该懂得,我们还有好多没有开发的领域,单纯唯效率可能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我见过不少年过50的职业经理人,每天依然拼效率做着自己并不那么喜欢但为了饭碗又不得不干的工作,收入挺高但毫无自由,他也许认清了光靠效率不行,也许也有时羡慕吴军高晓松一本书一个专栏就赚到他们好几年的钱,但已然形成的职业惯性和过高的收入支出模式让他无法动弹,只能继续在老鼠跑道玩命狂奔。“少则得,多则惑。”常铭记于心。
4,自省共情
不唯效率唯什么?就是我们每日自省吾身去探寻和思考的了。我们要努力寻找真正能建立自己护城河的事,并不断主动为其加码,并不断保持自己的人生韧性,尽全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耐撕Nice持续学习的超级个体。与此同时,我们要发挥人类共情的优势,通过洞察不断涌现洞见,努力发扬我们自身的优势,对抗智能。
5,追寻价值
在做事过程中,要不断穷究价值,不断提高安迪格鲁夫所说的“做事的杠杆率。”并持续和自己进行对话,不断匹配该价值与自己的能力和幸福感,具体而言,与目标价值无关的完全不干,太可以替代的事情尽量不干,可替代,但需要点技术含量的活尽量少干,现在不可替代,将来可替代性也比较低的可以多干。
愿我们将来幸福,自得而自由。
作者格雷,一名追求良质的舌尖圈外企中层职人,一名热爱文学的故事控咖啡馆作家,领英专栏作家。个人微信公众号“格雷札记”(id:Book_Movie_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