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灯下的质感
(一)
现在是周日晚上。我开了书桌的灯。暖黄色的灯光从瘦长的灯管里薄丝一般地流泻下来,水一样漫在我的桃木书桌上。
《文化苦旅》零九十四页至零九十五页。书本半开,黑色签字笔折断在张开的扉页粘合处,投下灰黑色的软软的影子。余秋雨刚刚目送着东坡居士从黄州突围,转身仰望承德避暑山庄凄清的背影。
二十多年前余先生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此时此刻,这一切都在途中。在一个个黑色方块字里,余先生追随中华文明,我追随着余先生。文化人的情怀和王朝的命运在这里碰撞,历史的笙歌在米黄色的纸张间流出。
我拿起笔,坚硬的笔杆倚上温软的手指,在凉夜里互相取暖。他们已经好久不见。
(二)
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苏东坡)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
这山岭便是避暑山庄北部的最后屏障,就像一把罗圈椅的椅背。在这张罗圈椅上,休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
墨黑的线条在白色的夜里圈出学者和王朝的轮廓。历史还没有回声,然而思维早已进入年岁的隧道,紧挨着古老的岩石和砖瓦,脚步试探着前行。那一刻的愉悦从笔管流出,在木浆的制成品上留下印记,低调地妖艳着。不成型的行楷在这里稚嫩地思考着,张狂的曲线在字里行间曼妙起舞,企图插进历史与文化的缝隙。
太久没有做如此深刻的纸质阅读,大脑仿佛黑夜里见了光的飞蛾,极度兴奋。手几乎是捏着书角,仿佛牵着久违的恋人。
(三)
笔又一次在笔记本上贪婪地嗤笑。
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化官僚硬说苏东坡在很多诗中流露了对政府的不满和不敬,方法是对他的诗句作上纲上线的诠释…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碜,能把同时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于是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践踏。
文化的黑色星期五即将来临。
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诗人,一步步前行。
文人的心在沉重的脚步和坚硬的岩石层之间颤抖。
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精美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友谊的气息。
文人的笔折腰。
他想,一段数目靠着瘿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
文人的纸张撕裂。
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已经踉跄蹒跚。
文人的墨水奔腾而出
……
(四)
十二点准时关灯。
手机屏幕替代了米色纸张。
没有空隙留给墨色起舞。
手心空空的。拇指、食指、和中指都在失眠。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