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  (五、包公祠堂)

2021-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李_光宇

我家住在合肥市芜湖路,与包河公园仅隔一条马路,小时候我们经常玩耍的地方,包河公园也称包公园,简称包园,背靠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

包园始建于北宋嘉祐七年(1063年),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修建的园林,占地34.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5公顷。

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包公去世,次年,其女婿文效将其灵柩运回合肥,归葬于今天的包公园,

1066年,为纪念这位著名清官,家乡人民在老城区内的兴化寺建了一座祠堂,那是包公祠的最早雏形。

明弘治元年(1488年),时任庐州太守的宋克明在此兴建“包公书院”,那时是包家后裔及城内一些有声望的大家子弟读书的场所。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朝廷御史杨瞻重修“包公书院”,并定名为“包公祠”。

明清两代的官吏,贤人圣士都对包公祠进行过修缮、增制。太平天国时期,包公祠曾一度毁于战火。

晚清大臣李鸿章独自捐资2800两白银对包公祠加以重建,规模依旧,增添了东西两厢房。

1902年,李鸿章的侄孙、举人李国蘅作《香花墩井亭记》,刻于石碑上。文中有一个故事称有位太守喝了包公祠井里的水,头疼不止,后世人得知此太守是个赃官,遂有井水可以判别官员廉洁与否的传说。后人为此井修一亭,名曰“廉泉”,留存至今。

1966年,文革前我印象中的包公园就仅有包公祠堂、廉泉亭和包公脚印塘,从我家去市中心都要穿过包河公园的一道桥(从廉泉亭)或穿过二道桥(脚印塘和高高的拱桥)去市中心,那时我们称“上街”,包公祠是我们上街的必经之路。

1963年父亲带着我搭乘商业厅马兆修厅长的伏尔加小轿车,从周王农场返回合肥,把马厅长送回家后,马厅长让驾驶员送我们回家,当时商业厅办公地址(今天的商之都)和我家之间隔着包河公园,驾驶员把我们送到环城路包河一道桥口处,我们下车穿过一道桥(已拆除)再穿过包公祠堂,沿廉泉亭从包公祠公园入口处(现在入口处),出来后走上芜湖路,穿过芜湖路到家。

当时,包公的后裔就住在包公祠堂旁,即包公祠堂与芜湖路之间,后来的包河饭店这个位置,我在包河小学的一个男同学名字叫包增社,就是包氏家族的后代。

记得在文革期间,我的大姨夫来家里玩,他在省民政厅拥军学校任教时,由于“反右”运动处理,入刑并期满后留白湖农场工作,通常他来合肥探亲,总是晩上来家里探望,白天就在廉泉井旁包公祠堂的座椅上休息,一天邻居的小孩告诉我,你的姨夫在包公祠,我上午就看见他,下午他还在那里,我半信半疑的跟着他一起来到包公祠堂,果然见到了我的大姨夫,大姨夫为了不给我们添麻烦,白天到了合肥,怕邻居看见,那个时期,家里来人是要到管辖的派出所登记备案的,派出所警员也经常来家里核查户口,警员穿着白色制服,拿着户籍登记册,一家一家核对,检查有无外来人口,没有登记的,所以,大姨夫每次都是晚上来家里,然后匆匆离开,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

1978年,我上大学那年大姨夫平反了,给了5万元人民币安家补偿,户口可以迁至合肥或姨妈的居住地,后来,选择了在姨妈所在地落户了。

1973年,安徽省领导指派省博物馆牵头成立“包公墓清理发掘领导小组”,对位于肥东大兴集的原包公墓进行科学发掘,共发掘墓葬12座,出土包公和夫人董氏、长媳崔氏、次子包绶、次媳文氏、长孙包永年等墓志六方。

1985—1987年,包公墓园在包河东南侧重建,重建的包孝肃公墓园,依据史料有关记载和原包公墓发掘资料设计,园内建筑按宋《营造法式》建造。

包公祠的主体是三合院建筑,大门朝南,门上有“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的对联,两侧还有侧门,侧门上分别写着“顽廉”、“懦立”。文革期间,大门上的对联被改为“大破四旧”、大立四新”。

包公祠正殿(又称享堂),正中端坐一座巨大的包公塑像。塑像高约八尺,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这座塑像为后来重塑,原来的塑像白面长须,手捧朝笏,威严之中又有慈祥之态,比较准确地再现包公的本来面貌,可惜原先包公像毁于“文革”之初,

1966年红卫兵把包公像打上孔,慎入棉花,灌入汽油,点燃后推入包河中,我的印象烧了几天几夜,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用实际行动,捍卫毛泽东思想,大破四旧、大立四新。当时正殿中的四大护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也不知去向。

正殿的正上方悬挂的是李瀚章写的“色正芒寒”的横匾。左边是清乾隆年间庐州知府肖登山所题“节亮风清”的匾额,右边是光绪年间左锡旋所题“庐阳正气”的匾额。

摆在正殿的还有三把铜铡: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这是包公公正的象征。

廉泉亭位于祠堂东侧,1966年底文革开始后被拆除,现在的廉泉亭是1980年重建的,亭中有一井,称为廉泉。合肥啤酒厂的“廉泉牌”啤酒由此得名......

⽂⾰”之初,1966年红卫兵把包公像打上孔,慎⼊棉花,灌⼊汽油,点燃后推⼊包河 中,我的印象烧了⼏天⼏夜,当时⼈们都认为这是⽤实际⾏动,捍卫⽑泽东思想,⼤破四旧、⼤⽴四新。当时正殿中的四⼤护卫王朝、⻢汉、张⻰、赵⻁也不知去向。

正殿的正上⽅悬挂的是李瀚章写的“⾊正芒寒”的横匾。左边是清乾隆年间庐州知府肖登⼭所题“节亮⻛清”的匾额,右边是光绪年间左锡旋所题“庐阳正⽓”的匾额。摆在正殿的还有三把铜铡:⻰头铡、⻁头铡和狗头铡,这是包公公正的象征。

廉泉亭位于祠堂东侧,1966 年底⽂⾰开始后被拆除,现在的廉泉亭是 1980 年重建的,亭中有⼀井,称为廉泉。合肥啤酒⼚的“廉泉牌”啤酒由此得名。

1966年⽂⾰开始后,⼤家都停课、停⼯闹⾰命了,不知从何时开始,⼤家都在包河钓⻥,河⾥“河中养⻥,禁⽌垂钓”的牌⼦也不知去向,河边站满了钓⻥⼈,⼀个挨着⼀个,包河是不是与护城河相联,多少年都没有⼲枯,养殖着各种⿂类,由包河公园管理部⻔统⼀管理,经常他们划着⼩船,撒⽹捕⻥。

⼤⼈⽤⻓钓杆,⼩孩⽤⼩⽵竿,绑上⼀根⻥线,⽤鸭⽑杆剪成⼀段⼀段,⽤⻥线穿着,再穿⼀个铅砣,没有铅砣就⽤⽛膏⽪尾部的铅⽪卷起来替代铅砣,最后绑上⻥钩,系在⽵竿上就可以钓⻥了。

开始⼤家不会钓,后来会钓了,每天越钓越多,我和⽗亲每天能钓⼏⼗⽄,包河管理⼈员看着⼼痛,但也没有办法,谁也不敢管,⼏个⽉后,⻥被钓的差不多了,钓⻥的⼈也少了下来,

最后,公园派⼈看护,就这样,我们在包河公园前后钓了⼏年⻥。我钓⻥的技能就是那时学会的,可谓是童⼦功啊!

今天的包公园,已获评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2010 年被中央纪委命名为⾸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改⾰开放后,包公园⼜增加修建了包公墓、清⻛阁、浮庄等景点。可是对于 50 年代出⽣的⼈来说,当年包公祠堂以及包公的传说,⼤家称他为“包⻘天”,称赞他执法严明,铁⾯⽆私,为百姓做主的故事,依然留在我们美好的记忆中。

2021.1.8 写于墨尔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