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政治是人对事的安排,经济是人对物的运用,社会呈现出的千姿百态都是有着主观观念的人在起作用,再往后推论则是在于一个人所受到的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在于人心。
人心有喜怒哀乐贪嗔痴,加以外界事物的诱导,前进一步成佛,退后一步则成魔。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修身以修心为主,以磨炼心性为内核,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几乎都是一样的,儒家讲修心养性,佛家讲明心见性,道家讲修心炼性。
孔子曾将先秦时期的诗歌整理编撰成《诗经》以净人心,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衍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朴实无华,心性纯真。

更做乐以求同,同则和。比如以琴艺而论,古琴取材于自然之物,故声音有如自然中之天籁之声,节奏舒缓,音质清脆干净,听之仿佛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与万物融为一体,追逐之心,急躁之心顿时化解,返璞归真,听着如此,更何况听着就是抚琴之人。
在《红楼梦》中有一段关于黛玉抚琴的描述足以明琴艺之内涵,“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在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明,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和妙”。

在唐朝中叶,陆羽在总结前代有关茶的记载后写出了世界上第一本有关茶叶的著作《茶经》,饮茶的风气便席卷到全国,渐渐的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茶文化,人们在品茗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赠给的甘霖雨露,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并以此来陶冶情操,明心见性,澡雪精神。
更有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在笔尖的字里行间,可以如行云流水、如汪洋恣肆、或显柔弱,或显刚劲,可以大气磅礴,也可以小家碧玉,心浮气躁者无法有所造诣。或者是中国的山水画,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浓缩于尺寸宣纸之上,皆有磨练心性之内涵。
感谢古人赋予中国文化如此之深厚底蕴,幸甚乐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