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剽悍读书营首页投稿

20小时快速学习法

2018-08-24  本文已影响6人  非烟店主

 摘抄篇《刘润5分钟商学院•个人篇》

快速学习四步法。

第一步,大量泛读。

学习一项新知识,有人喜欢买一本所谓“最好的书”,然后从第一个字精读到最后一个字。这是一个从小学开始养成的坏习惯:我们在没有整体历史观的情况下,就从秦朝学到清朝。没有作战地图,就开始打巷战。

应该怎么做?

比如,你想学习“区块链”,先上豆瓣网,搜索“区块链”或者相关关键字,找到评价最高的3本书;通过“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哪本”的方法,再选5本;最后,加2本不畅销,但明显系统性强的书,比如《区块链原理》等。

然后,把这10本书都买回来,开始泛读。泛读时注意几点:

1、5分钟看自序,5分钟看目录。很多人不看自序和目录,这又是一个坏的习惯,因为作者会在自序中,梳理框架逻辑;在目录中,提炼核心观点。

2、15分钟泛读。要点是:略过故事,略过案例,略过证明;标注概念,标注模型,标注公式,标注核心观点。 

3、最后,再用5分钟简单回顾,记录下自己的困惑、问题、想法。

用个长一点的下午,或者再加上晚上的时间,高强度地把这10本书读完。建议读电子版,可以大大提高标注、回顾、记录的效率。

第二、建立模型。

好好睡一觉,让知识在你的大脑中自由地碰撞、连接、融合。第二天早上,给自己最清醒的3小时,建立模型。

应该怎么做?

找一面巨大的白板墙,把标注的概念、模型、公式,写在即时贴上,贴到白板上,再用白板笔和板擦,建立、修正他们之间的关联,逐渐形成系统模型。白板,是非常重要的思考工具,我会在第四季度工具篇,专门讲“白板思考法”。

第三、求教专家。

还有不清楚的问题,就要求教真正的专家了。

比如,我在研究“虚拟现实”的时候,找了一个专门投资虚拟现实的基金,登门拜访。他们一年之内,看了200多个虚拟现实的创业项目。我向基金创始人求教了2个小时,很多问题豁然开朗。

为什么要先建立模型,而不是先求教专家?因为如果你没有基本的全局观,问不出好问题。另外,有些专家有犀利的洞察,但也未必有全局观。他自由发挥2小时,你可能不知所云。

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找业内专家,可以上类似于“在行”之类的平台,花些费用,带着问题虚心求教。然后,修正你的模型。

第四、理解复述

你花了5小时泛读,3小时建模,2小时求教,剩下的10小时,可以花在“复述”上。

关于学习,有个著名的“费曼技巧”。用你的语言,把你的模型,讲给别人听。你很可能会发现,讲着讲着讲不明白了;或者你觉得讲明白了,别人就是听不懂。这些地方,就是你理解的薄弱点。

记下这些薄弱点,回到泛读资料里,重新理解;或者上互联网找答案;或者再请教专家。重新理解后,再复述。如此重复。

最终,你就用20小时,快速的学习了一项完全陌生的知识。

以上内容全部摘抄自《5分钟商学院●个人篇》,作者刘润。


 心  


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科技知识和信息量迅猛增加。英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统计,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20世纪前半叶为10年左右,到了70年代,缩短为5年,80年代末几乎已到了每3年翻一番的程度。

据统计,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半衰期在18世纪为80~90年,19~20世纪为30年,20世纪60年代为15年,进入80年代,缩短为5年左右。现在可能只有3年,甚至更短。

也就是说你现在掌握的新知识,3年后,有一半已经不再有用武之地。或者被淘汰,或者不再正确,或者已经落后。

收费站工人下岗、银行不再吃香、纸媒不再受宠,曾经的铁饭碗现在可能已经生锈,不能再使用了。

诺基亚破产重组、摩托罗拉被收购、HTC几乎销声匿迹,大公司也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了。

这些都说明了没有永远的“铁饭碗”,没有永远的“大公司”。知识在快速迭代,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0小时快速学习法”就是我们很好的一个工具。

运用一个知识,首先要知道它的边界

在使用20小时快速学习法之前,根据我的理解这个方法需要进一步解释一下,以免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偏差,让你对它丧失信心。

首先,“20小时快速学习法”指的是非常专注的20小时。也就是说实际毛时间会超过20小时,特别是初学者比如我,会需要更长的时间。

其次,自己需要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就是“会阅读”或者用日本教育专家斋藤孝的说法至少读够150本书(种类不能太单一)。

最后,读10本专业书籍,相当于学习了10位行业专家的专业知识,即使不能完全学会,若能学到其中60%--80%也足够超越90%的普通人。

如果还有一些问题,让你无法释怀。这时候再向行业内专家(或者身边在这方面相对专业的朋友)请教2个小时,想必心中的疑惑也能够解开得差不多了。

这个学习的关键就是要会快速阅读。可能会有人对5小时读10本书,表示很难完成,或者即使看完了,恐怕也会消化不良。这个其实,看3-4本快速阅读的书,试炼个一周左右就不会有什么疑问了。

我们成年人的阅读速度基本上在400字/分,经过1个月左右的快速阅读练习,阅读速度能达到600--1300字左右。一本书按12万字计算。按照二八定律,一本书真正有用的知识也就20%(这也就是泛读的意义),约24000字,半小时读完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理解,即使花费5个小时只看一本书,也未必能理解90%内容。而且,研究表明阅读快一点甚至比慢一点理解得更好。

检验一个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

大家可以找一个自己很想了解的行业,按照快速学习法中讲解的方法试一试。如果没有特别想了解的新知识,推荐了解一下快速阅读。这里有一份快速阅读的书单可以推荐给大家:

《高效阅读法》,作者:本田直之。教你怎么读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奥野宣之。教你怎么记笔记。

《快速阅读》,作者:东尼博赞。教你认识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训练法》,作者:刘志华。教你怎么训练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作者:克里斯蒂安•格吕宁。教你快速阅读训练方法。

《高倍速阅读法》,作者:保罗•席列。教你1秒1页,让你大开眼界。

这些都是我读过的书,而且我已经按照难易程度排列好了,等你来尝试。方法如下:

1、先把六本书准备好。

2、抽出两天时间,不做任何事情只读这六本书。

3、找个一不会被打扰的环境,光线充足。

4、先看目录和自序,其他人做的序可以不看。

5、拿一本书,定时20分钟,快速把书看完。要点是:略过故事,略过案例,略过证明;标注概念,标注模型,标注公式,标注核心观点。如果第一遍看不完,继续尝试,直到20分钟能看完一本书为止,然后5分钟复述书中内容,可以回头看书,但不能超过10分钟。

然后再看第二本,同样的方法,直到全部看完6本书。刚开始可能看完需要一天的时间,不过没关系,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应付。中间累了一定要休息。

6、第二天上午,找一张A4纸,把自己认为的快速阅读方法,写到纸上。不知道的想不起来的,就回头看书。不要大片大片的看,要跳着看,只看自己要查的内容。

7、看着自己整理的结构图把内容重复讲述,最好是能给你的朋友或者亲人讲。直到讲明白为止。如果不能够讲明白,不要责怪别人笨。问明白原因从书中找答案,继续讲。

当你给朋友讲明白的时候,关于快速阅读的知识你已经超过你身边绝大多数的人了。当然,中间我省去来了请教专家这个环节,但这没关系,专家并不是人人都能请得到的。如果你身边刚好有对快速阅读比较了解的人,可以向他请教。

学到,不代表能够做到,要想做到就要刻意练习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