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辩思维简书电影

不是虚构故事,而是建构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观《战狼2》

2017-08-04  本文已影响2164人  干国祥备课老干

八月流火,《战狼2》更火。

曾几何时,我们一直在美国好莱坞大片里,感动着美国人的“爱国精神”:《爱国者》《独立日》《空军一号》《白宫陷落》……

我们渴望本土的电影,也能创造出相似的感动——但是是为了自己脚下的这片土,这个国。

我们要文艺片、贺岁片、概念片,同样需要真正的“大片”,为普罗大众叫好的片子,能感染他们、激励他们,甚至是积极地暗示、塑造他们的流行大片。

当然这很难,因为我们除了电影传统上的积弱积贫,还有很多政治上的禁区,而为政权鼓吹的,又必为另外一部分异议者警惕、诟病。所以在中国要拍出《独立日》式的流行大片,比美国要难太多!《战狼1》相差十万八千里,《战狼2》近了许多,但还是有不少距离。

不过,这已经是里程碑式的进步了——我们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影院里,痛快地看着国人面孔的影视英雄,拯救同胞和世界人民于水火了。

《战狼2》的国际背景

这当然不是真的,就像《第一滴血》和《独立日》一样完全不是真的,但它吻合人们的心理逻辑,是心理上的真实:毕竟,我们确实有铁血的战士;毕竟,我们确实有了航空母舰、神盾舰、两栖登陆舰、巡航导弹;毕竟,我们确实有了撤侨的意识和行动……这是我们仅有的少数“共识”,或者共同意识,而这样的电影,则在此基础上,打造着我们更多、更强大的共同意识。

历史上,我们可能只有过很惨不忍睹的三国分裂、魏晋南北朝,但《三国演义》《世说新语》和《琅琊榜》们虽不能替代历史,却比历史更强力地塑造着“我们”。

《亮剑》里的李云龙,《雪豹》里的周卫国,无疑是历史上并不存在,但在许多人心里真实地留下了印记的抗日英雄。

如果当年特定条件下“人人爱戴”的毛泽东已经不可能再成为所有人崇拜的偶像,那么我们确实需要有更多新的共同英雄,并通过他们,让我们真实地成为“我们”:哪怕最低限度的“我们”,可以有共同谈资的一群人。

我们有孙悟空和唐僧,有武松和鲁智深,有郭靖和令狐冲,但缺少这个时代的“兰波”。

《战狼2》的成功,意味着国产军事电影的进步,更意味着人们心头的“英雄饥渴”。

相信总有一天,咱们百姓会在荧幕上,看到自己的《爱国者》和《独立日》,而电影也必将在塑造未来的中国人,和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人这两件大事上,发挥它无可替代的作用。

(补加:它对台湾人、香港人未来依然是中国人,也同样意义重大。就像金庸的武侠小说,它们可能被思想和艺术领域自诩阳春白雪者诟病,但诟病无法抵消这些事实。)

《两种英雄主义,两种爱国主义——观《战狼2》和《敦刻尔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