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讲师训练营【69期】13/21阅读原创《在黑煤山玩的时候》

2020-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云朵之上的云朵

69001  余风云

不要以为她们真的在“玩”

在图书馆拿到这本绘本的时候,看封面就喜欢上了。画中人物为学生,画笔也较稚嫩, 画面黑白色系,线条简单,一下子就锁定它了。里面一定有“故事”,还是个非同一般的故事。

翻开看的时候,我又落入了只看文字不看图的境地。哗啦啦,一下子就翻完了。说实话,看到最后,我深深地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悲痛之中,心里沉甸甸的,好久都回不了神。又想起刚刚过去的四川凉山大火灾和那些失联的人们,这也是灾难啊,背后留下的30个家庭有怎样的创伤?

绘本带给我的仅仅只是痛疼吗?作者在告诉我们什么?只是一个简单的事故?一个童年的生活片断?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又重新开始翻阅了起来,仔细地观察图片,细细地体味故事。

故事的一开始,讲述了我在煤炭之乡日常的生活。温馨的大家庭里有爷爷、爸爸、姐姐、弟弟和我。(妈妈呢?到故事结束也没有出现呀?)全家一起搬煤,一起做煤饼。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大水坑玩。

放学后,看到有人在煤矸石里捡煤(这里是第一次看时漏掉的情节)。上三年级后,和一个叫桂子的同学做了同桌,(我放学时看到在煤山上捡碎煤的同学里,好像就有桂子)这是伏笔呢。

从桂子向我借尺子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放学后,我们一起爬煤山。桂子的经验特别丰富,她拉我上了山顶,我们在山顶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一阵风吹来,掀起了我们的短裙。我们慌忙按住,互相对视,大笑起来,想停都停不住”多快乐的画面,多温暖的情谊。

紧接着,讲叙了桂子家的情况。她住在“黑泥河”旁边,我去了桂子家玩。那天,桂子爸爸从矿井下夜班回来,睡得很香。我们一起去黑泥河玩走水泥墩,在桂子的鼓励下,我勇敢地战胜了自己,也跳了出去。

有一天上算术课时,突然窗外轰隆隆传来刺耳的响声。矿井的警报响了起来,校工跑了过来,老师把桂子在内的几个同学叫走了。

从那天开始,电视和报纸都在报道这次事故。桂子也一直没有来上学。我去她家找,也没有找到她。待到夏天的时候,我收到了桂子的信。她将离开时向我借的粉红色尺子还给了我,她还分享了她和新同学在一起高兴的事。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非常醒目的是,书的结尾有张便签,上面写着:“惠理子,你得记住呀,千万不能忘了啊!1965年6月1日,山野煤矿瓦斯爆炸,死了237个矿工。他们留下了237个没丈夫的妻子,还留下了237个没爸爸的孩子。惠理子,你要记牢啊!这可是大事呀!”

整个故事,作者是以童年的视角和语气完成的。不得不说,这样平静的文字,传达着巨大的疼痛。看着画面,看着细节,想想作者最后的那张便签。在作者的生命中,她承载着多大的力量,才把这一切还原呈现在我们眼前。一个不是童年的人去按儿时的感觉又去重新体验了一次这样的记忆,或者说这样的记忆一直无时无刻地回荡在她的脑海里。

图画中的一些细节也渗透着诸多信息。桂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她的家庭如何?她以后的生活又是怎样?作者在画里都一一呈现了出来。

作者没有直面那些残忍、痛苦,但文字和图画的背后却生生地让人疼。

苦难是什么?窘迫又如何?当遇到勇敢、乐观、向上的人,一切都可以靠边站。

生活中遇到挫折怎么办?作者没有讲,但字里行间,画面里,都统统流露了出来。

她们之间的互动都是在玩中完成的,这些细节的展示,恰恰是值得玩味的。她们真的在玩吗?

当看到桂子时,就想起了回家路上捡碎煤的同学里就有她。这里没有直接说明桂子家的困难与窘迫,无声无息之间,作者却告诉了你桂子的家庭情况。

在登煤山的时候,孩子们玩得开心快乐的同时也让我们分明看到了友谊,看到了不同家庭里的孩子之间的差距。

在走水泥墩面对困难时,我的害怕,桂子的鼓励形成明显的对比。她们最后在水泥墩上雀跃,让书本之外的我们也能感受到她们取得胜利后的情绪在飞扬。

真正的好绘本,就是这样,无声胜有声。慢慢品,慢慢发掘,总有意想不到的宝藏值得我们去发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