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该说“孩子不听话、不乖、管不到他”
晌午一对夫妇带着他们三岁的孩子来店里剪发,孩子活泼调皮,动动这个翻翻那个,一会儿推凳子,一会儿跑外面马路去,一会儿又在店里满地打滚。
年轻妈妈对着孩子:“不要这样。”“你别那样!”“再这样我叫坏人把你抓走”……转头和我说:“这孩子,又顽皮又不听话,我都没办法管他!他爸也制不了他,上回带他去……”
孩子爸忙摆手制止她继续举例子,然后岔开话题。
过了会儿孩子爸带孩子坐凳子上玩手机去了,孩子妈又开始说起来:“我家孩子就这么闹,人越多越调皮,谁也制不了他!”
一位等剪发的顾客有点看不惯的说:“你这话呢,跟别人说可以,当孩子的面最好不要说,其实跟别人也最好也不要讲。”
孩子爸在一旁插话:“是真管不了,这孩子,太能捣蛋。”
哪个顾客说:“孩子哪有坐着不动的呢,坐着一动不动,乖乖得要他干嘛就干嘛,那才是傻了呢。淘气是健康,不听话是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啊。孩子看见人多了闹,是为了吸引注意力。”
孩子爸又说:“哪也不能不管啊,不听话,一点规矩也没有。”
哪顾客说:“管是应该的,不过我建议你们最好不要这么管。你们说他不要这样,他得意着呢,更要这样;你们说这孩子顽皮不听话,他就开心啦,更是要顽皮更不听话;你们说管不了他,他肯定就让你们真的管不了他——你们这是鼓励他呢。如果你们真不希望他有这样的行为,就不要给他这样的暗示,否则这个行为就会强化,其实反复讲也会强化你们的意识。”
孩子妈说:“嗯,是有道理,可不说他不就更无法无天了!”
哪顾客说:“你们俩可以夸他啊,他做得不好的时候,你们可以忽视他,他做得好了,你们就多去称赞他。不要夸他听话,听话是孩子听父母的话,没有自我意识。要夸他懂事了,懂事是成熟啊。你们看见他做得好,就赞赏他说,你瞧我家孩子懂事了,他就慢慢真的会懂事了。比这样说他不听话调皮捣蛋要好哇。”
为什么不该说“孩子不听话、不乖、管不到他”通常中国式传统教育,外紧内松,表现出的和谐欢乐是要靠严厉的他人督促和自我管制来达成的,我们的文化常教人自省,眼睛总是盯在缺点和错误上。我们总是在自责、愧疚、改正和弥补。
当然更好的管教方式是发扬长处,忽视短处。长处发扬了,短处自然而然就会消失了。
于是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坐得端正,那么要在他坐得端正的时候赞扬他“你今天坐得真好真挺拔,比你前几天坐得都好”;而不是在他坐得歪斜的时候训斥他“歪着坐写字能写好吗”,“歪着坐你眼睛也会变成近视眼的?不要眼睛了吧”,“歪着会把脊椎也给坐歪曲了”,“你小小年纪这么坐以后腰也弯啦”,“你看那谁谁谁不好好坐着现在背驼着走路”——甚至更夸张的朝孩子背身“啪啪啪”打一下“我叫你再这么坐!”……
「想要结什么样的果,哪么就要先想好怎么栽。」
同理:总在批评和改错中度过的孩子性格会更内向,更斯文,更压抑,更叛逆,也更自卑;而在赞美和发扬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会更阳光,更健康,更活泼,更开放,同时也更容易接纳自己和他人。
哪么用心发扬孩子的优点,绝对优于一个劲的改造制止孩子的缺点。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