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 随笔散文以“纯文学”的名义

【论语闲扯】之十一

2018-11-29  本文已影响29人  古眼
【论语闲扯】之十一

之十一


60.【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后也。”

孔子说:“到了寒冬腊月,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疾风知劲草,路遥识马力。夫子此言以松柏为喻体,来描述他心目中理想的君子人格。这奠定和影响了后世文人士大夫的品质和气节。后来的岁寒三友——松、竹、梅——以及梅兰竹菊四君子皆由此而来,构成了古中国文人清雅正直、遗世独立的品格。


《论语•乡党篇》第十

61.【原文】食不语,寝不言。

就餐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按此要求衡量,我们现在的国人只有跳楼了。做到“寝不言”容易,睡着了大不了说说梦话,断断续续的,不知所云,做到“食不语”就难。因为大家常常只有在吃饭时间才聚在一起,不免要交流应酬,父母要教训孩子,同事要八卦逗乐,如有领导在座,还得拍拍马、市市恩……总而言之,饭局所在,无论大小,总是欢天喜地、高声喧哗,否则就不是国人聚餐了。

就此而言,人高马大长得野蛮的西人却轻言细语,而精致玲珑长得文明的我们一开口就暴露出内心的野蛮来了。

不得不说,夫子要求“食不语”并不是针对小老百姓的,而是对达官贵人以及将要成为达官贵人的学生们说的。

礼不下庶人都嘛。但如今,国人在就餐的公共场合,实在太过随意,音量开得过大,确实显得粗鄙。去酒店餐馆,或者学校的食堂走走,不难发现到处都吵嚷嚷闹麻麻,好像还没有人在意,似乎每个人都快快乐乐的呢。只能说,粗鄙久了,习惯了,便不以为耻了。当我们走出国门,带着这份快活的粗鄙,也就讨人嫌喽。


62.【原文】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损失怎么样。

此则简单,好理解,却又最不好理解。夫子问人不问马,基于生命宝贵、人命大于天的价值观,体现了“仁者爱人”的仁道思想。天底之下,还有什么比一条生命更宝贵的呢? 但几十年前,我们接受的却不是夫子这样尊重生命的人性化教育。

记得念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好像叫《草原小英雄》,说两姊妹为了被暴风雪冲散失踪的集体的几只羊,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云南的一位知青,为了抢救被洪水冲走的一根木头,虽然不会游泳,也奋不顾身跳下去,后来成了烈士英雄。四川的一个小学生赖宁为了扑灭熊熊山火,也奋不顾身,结果也成了烈士英雄。

这些所谓英雄故事构成了我们这一代人被扭曲的价值观:为了集体利益奋不顾身,应该在所不惜,哪怕只是一根值不了几个钱的傻戳戳的木头。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严酷得到放松,社会宽容,人性复苏,个性复苏,这份令人悲催的扭曲才慢慢回归正常。

现在我们不再教学生面对危险的时候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奋不顾身了,更多的是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不要老是盼望着成为英雄、成为烈士。

一个仰赖英雄来维护的秩序和安全,是靠不住的,正如古代小民百姓仰赖剑仙侠客来维护公正一样。那得靠什么?靠社会分工的体制的常态化,才是有安全感的正常社会。


63.【原文】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上车前,一定要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绳索上车。在车内,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手指指指点点。

夫子板板正正地上车,端着,搞得太郑重了,这与他那个时代,车乃稀缺资源有关。但是,他在车内的举止值得玩味。车厢内,公共空间也,他节制收敛自己的言行,是对公共秩序的尊重,毕竟这是公交车或者滴滴拼车,而不是个人的专车嘛。

反观我们现在的公交车秩序,虽然比二三十年前好多了,但挤挤加攘攘,吹拉弹唱,一应俱全,大声说话的,吃早餐的……这些随意率性之行为,既是对公共秩序的冒犯,又是其内心粗野的外现。

说起爱国,多数人都以为必须成为传说中的英雄,建功立业,彪炳千古,才是爱国。其实,我的理解很简单,第一,极力发展、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做妥一己之私,做最好的自己;第二,遵守并维护公共秩序,做个心存良善的文明人。前者是你安身立命之所在,必不可少,必须的,后者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你与人和谐共处的条件。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64.【原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孔子说:“先做了官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学习了礼乐再当官的人,是(出身贵族的)大人君子。如果要选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当了官再学习礼乐的人。”

此则值得推荐给组织部长学习。对于出身平民的官员与出身贵族的官员,夫子为什么选择前者呢?我想,一个平民家的孩子要能进入官场,那是难于上青天的,即使在科举时代,通过考试上去的占比到底不高,很多的官位其实还是被名门望族的官二代把持着。

平民出身的,家族可用资源几乎为零,一切都得靠自己打拼,自然相对会谨慎一些,且更为发奋努力。反之,官二代们就截然相反,得来容易不太在惜,也就形成了一种官油子作派。

三国时,求贤若渴的曹孟德,也有夫子一样的此等唯才是举的用人态度。

但是,与西方现代政体比,我们这种古老的伯乐相马的选人用人看似高明,其实都是小聪明小智慧,不值一提。

现代政体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公义的平台,让人们自个儿登台去表演,把选择权交给了观众。正如电视台的选秀节目,观众们也许选不出最高妙的那个,但至少不会选出刘禅来吧。

退一万步说,就算选出一个刘禅来,他们也不怕,因为还有法治、监督、纠错机制,还可以罢免他嘛。


65.【原文】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问应该怎样事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好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夫子怎么看待死亡)?”孔子回答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子不语怪力鬼神。子路一介武夫,当保镖不错,给夫子当司机也尽责,但智商情商确实有问题,像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天真西方人。请教鬼事,被夫子婉拒,还不知进退,接着又傻戳戳地追问生死。但都被长于太极推手的夫子推诿了过去。

不语鬼神,不问生死,是贯穿夫子一生的文化禁忌。可以说,深刻地影响了后来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的走向。

好的一面是,让国人无论在什么样的不堪环境里,都能够活得快乐,哪怕物质贫乏、天灾人祸、社会不公,每个人都只在乎当下活着,世俗得可爱。

不好的一面是,让国人活得极其苟且肤浅,好死不如赖活着,难有真正的精神和灵魂生活的追求以及体验,生命轻飘飘的,缺乏应有的尊严和份量。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66.【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怎样做才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制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道了。践行仁道,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践行仁的具体措施。”孔子说:“不合于礼制的不要看,不合于礼制的不要听,不合于礼制的不要说,不合于礼制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不算聪明,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