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潜意识——链接身体
前篇提到,我们的潜意识给自己写好了导航代码,我们只是不知不觉在执行。而如果我们对现实不满意,想修改代码,前提是:要觉知到代码都是什么?
回到老人画的那个图,真我(爱,喜悦,和平),外面包裹着: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
我们想要修改代码,就需要让潜意识暴露出来,形成表意识之后,我们才能动笔。
那我们就要由内而外,逐步突破这层层的包围圈(身体,情绪,思想,情绪认同)。进而一步一步,遇见未知的自己。
今天我们先讲:如何和身体链接。
引:《遇见未知的自己》第13-18章
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与世界是合一的,感到无比安全。可当我们出生时,经过产道的挤压,和周围的环境的变化,我们感到不安和恐惧,再后来,我们又发现,有时候饿了竟然没东西吃,哭了也可能没人抱。
在这些众多现实的冲击下,我们逐渐产生了一些幻觉:觉得我和我的身体与世界分离了。于是我们慢慢发展出来“小我”,努力在这个世界上抓取能抓住的东西,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们开始与真我分离。
我们一般对自己的身体只有5%的认知,身体的95%是潜意识用自动导航系统控制的。我们想要更多拿回主动权,遇见未知的自己,就要想办法和身体链接,把这5%的版图扩大。
既然是链接,那就需要用到觉知,而觉知身体,书里介绍了不少的方法。
总结一下,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大都是:瑜伽,冥想,健走,跑步等等。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我们能最直观的获取反馈,从而做到一步一步了解我们的身体。
践写: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吃过早餐了?你有多久没有22:00前上床休息了?你观察过你的指甲纹路吗?你数过自己的脉搏频率吗?你有倾听过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进而改变自己的工作和作息吗?
在看《遇见未知的自己》之前,我承认,我是没有的。
那时候的我,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小我”以别人的夸赞,羡慕为食。于是我拼命付出,去追求别人眼里那个完美的自己。
我可以违心说自己不困,陪一个不算好的朋友聊一整夜天,透支自己的健康化解她的焦虑。我曾经以认识很多人为荣,觉得这才叫人缘好,而忽视自己常常伴发的头痛病。
我曾经也会为了家人的一句评价,难过的要死要活,感叹上天不公。还有的时候,也会因为同伴的一句赞美,为他赴汤蹈火不计代价。
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是真可怜。我的身体无数次地给自己发信号,我都忽视掉了。我的眼光是向外的,而不是向内。
我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感受,没有想过自己要什么,而整天想的是,自己能提供给别人需要的什么,这整个过程,我自己的疾病,痛苦,没有被自己真正看到过,何其悲哀呀。
不幸中的幸运,19岁那年,我开始用大把的时间去感受自己的身体感觉,按照书里面的方法,一步一步做,脚踏实地,了解剖析自己。
一开始,我都是尽量找一些能让自己心境更平和的环境,比如说学校瀑布湖边的木椅,山丘上格桑花旁边的石墩,图书馆下面挨着树林的那一大片草坪。
坐下来,闭上眼睛,开始腹式呼吸,就像是小婴儿的呼吸那样,肚子一鼓一鼓的那种。
去感觉自己身体的感受,这时候往往会有很多的感受扑面而来。这痒,那痛,身体中就像在上演年度大戏一样。
有时候觉得胸口痛,有时候觉得脑袋疼,还有时候感觉一个虫子正在咬我,又疼又痒,手总会不自觉抓一下,结果什么都没有。
在一开始,我都是尽可能让自己入定,感觉到了不舒服,就试着把呼吸带到那个地方去,一遍一遍感知它,用微弱的气流环绕它,直到这个阻碍的点慢慢被疏解消散。
开始的时候,这一个动作我可能要大半天才能做完,而且还要反复很多次。
因为各种思绪和外界的干扰总会把注意力拉走,不过没关系,意识到之后把注意力再拉回来放到呼吸上即可,练习次数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了。
到现在,我随时随地都可以觉知自己的身体感觉:比如说正骑着电动车,我感觉身体前倾,肩膀上紧,额头紧蹙。关注呼吸,我发现自己内心着急,还有一丢丢与时间争速度的恐惧。
也就在觉知到的这一刻,解决方案就来了:我会不自觉放缓心情,放平身体,同时内心告诫自己:路程就在这里,不增不减,车轮总要一米一米的跑,我再急,也抵不过这些需要花费时间的事实。
这整个过程,从紧张到平静,可能不会超过30秒。而目前市面上很多的冥想方法,大都也是这些。
每个人都可以发展出适合自己的觉知方法,有的人可以靠瑜伽冥想,有的人可以靠体育竞技,有的人则是通过食物,去感知食物的味道,进而了解自己的身体。
方法可以是千万种,但宗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给身体感觉带来觉知,然后尽可能和这些感受和平相处,感觉它来,感受它走,自然而然,不牵强,不批判。
慢慢地,你会发现,身体与你沟通起来越来越方便,有问题你就会快速反应解决掉,而不是视而不见,任由它发展成疾病。
这长此以往,你自然就会越来越健康,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会越来越好,而爱,喜悦与和平也会离你越来越近。
(要了解系列内容,可搜索微信公众号: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