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作家
今天写作的主题是启蒙我阅读的作家是谁?我想了一下,可能没有。对于阅读我一直都是被动的,我开始阅读是因为我觉得我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什么都不懂,反射弧又很长。但是我又很羡慕那些脑子里装很多知识,说话很有水平,融会贯通的人,而读书是当时我认为唯一可以改变自己格局、自己又可控的方式。所以我不像潇洒姐一样,从很久以前对文字就有一种喜爱和痴迷,事实上,到现在我都没有,如果仅是文字很美,我反而是看不下去的,我喜欢故事。
我从小几乎没有读过课外读物,在我爸妈眼里就好好学习就行,看课外书就和玩猫逗狗是一个性质的,都会耽误学习,所以他们在这个方面没有培养过我。上大学那还会儿,我们宿舍4个人,有两个人疯狂痴迷看小说,每次去图书馆都借一大摞,每天看到半夜,我当时觉得很不可思议。后来,手机上可以看电子书,他们就在网上看,有一个舍友特别搞笑,在她从勤工俭学回来的路上,要穿过一片草坪,她边走边看,然后就掉坑里了...... 她跟我们描述:她仿佛听见了有好多在草坪上晒太阳的人哈哈哈哈的笑她,然后她索性就不动了,在那个坑里继续看小说,装作是没有发生一样。后来,我们聊天一直拿这个事情调侃她。
我开始读书是研究生每年寒暑假的火车上,从广西到北京,将近27个小时,那是唯一我觉得可以用读书打发的时间。有些人会找老乡一起买票回家,但是我不喜欢,我一般都是独来独往,我觉得一个人更自在。我比较喜欢大时代背景下略带悲伤的故事,读《活着》会感叹怎么会有这么惨的一家人,会被结尾福贵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无奈中又透露着乐观的精神所感动。读《穆斯林的葬礼》会为韩新月不幸福的一生,过早的香消玉损,成为宗教极端主义的牺牲品而惋惜悲伤。读肯·福莱特的“世界三部曲”和“中世纪三部曲”,依托于真实历史的小说,促使我对欧洲史感兴趣。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我认为主人公冉阿让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最具有道德精神的人,即使一生道路特别坎坷艰难,受到社会残害以及很多人的误解(包括自己的女婿),但他依然不忘初心,不忘对神父要做一个好人的承诺,临死的时候还问自己的神父:您觉得我这一生做的还好么,真的每次读到这里都会泪目。同时他太爱自己的养女了,爱到不忍心去打扰,但是依然每天走过好几个街道去默默看她,会因为看到她的幸福而开心,也会因为不能真实的见到她而难过,小说中把冉阿让的全部情感都细腻的描写出来了,很容易的就情景代入心疼这样一个孱弱的老人。很喜欢小说最后冉阿让墓碑的几句话:他活着,尽管命运离奇多磨难,他安息,只因失去天使才合眼;生来死去是人生自然的规律;昼去夜来,也同样是这种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