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边界吗,它是硬的还是软的?

2022-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双_c261

原创 精进学思行 精进学思行 2022-07-23 17:58 发表于上海

最近这一两周的工作,让我深刻地体会了边界感的重要性。先讲一个具体的故事,我在负责我们汽车中某个声音开发时,其中一个供应商提供了第一批产品,我听了一下,明显感觉零件播放的声音和我们设计的声音有明显差异,于是把问题提给相关的零部件工程师,希望让供应商进行整改。

供应商进行几轮修改后,发现还是无法满足要求,而且供应商也一直不反馈问题的原因,并且我们的零部件工程师也推动不了。

为了帮助供应商进行整改,我还对声音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给出了问题排查的方向,并以邮件的形式发出来,但是没想到问题竟然变成自己的了,零部件同事认为我的原因没有分析清楚,所以供应商不知道如何更改,并希望我能去把问题分析清楚。

但要真正分析清楚原因,是需要对供应商底层技术有深入理解的,但这块我是不了解的,于是感到很被动。

直到后来一个同事的点拨,我才突然意识到,我其实越过边界了,或者说我开始边界就不清楚,为什么需要我去分析原因?这个本来应该是供应商需要完成的,当我意识到这点,并明确把问题和要求提出来后,零部件工程师也没有什么反驳,并主动提出让供应商到公司驻场,并希望我们能支持和帮助他们。

虽然目前还不知道后续问题的进展,但至少达到了我开始的诉求——供应商到现场来解决问题,从而能快速地改进。

从这个经历中,我体会到了边界的重要性,而且边界的明确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合作。

当然边界和边界也是有区别的,我认为至少有三种边界。

1 三种边界

为了更好理解边界的类型,我们可以身边的物体开始。如果你是在用手机看这篇文章,手机的屏幕就是你和手机之间的一个边界,这个边界比较硬,你很难把手戳进手机里面,这就是第一种边界——硬边界。

如果你身边刚好有一杯水,你应该可以看到水的表面,它也是一种边界,你可以尝试把手指深入水中,但几乎感受不到这个边界,这种感觉完全不同于你触摸手机屏幕的那种边界感,这就是第二种边界——无边界。

现在,你可以尝试用你的手捏一下你大腿的肉,相信你能感受到它的弹性和边界,但只要你不是自虐,你也不太容易把大腿捏破,但是大腿会随着你的力度变化,裹着它的皮肤也会变化,而且这个皮肤不仅有弹性,还能和外界进行交换,比如排汗等,而这就是第三种边界——弹性边界。

如果把这种三种边界类比到工作中的分工和人际关系,你也能观察到三种类型的人。

第一种是硬边界的人,你碰到他总会被弹回来,感觉像撞到一堵墙,这种类型的人很难合作。

第二种是无边界或者边界感很差的人,他很容易被别人入侵或推着走,这种人看似很好说话,但常常忽略边界,也很容易入侵别人的边界,并把自己的不如意归结到别人的头上,比如领导不支持,同事不配合等;

第三种是有弹性边界的人,他们有边界感,同时也愿意跟外界保持交流和合作,这种边界是我比较推崇的。

当然,你可能也会发现,即使第一种人,也不是面对谁都是硬边界,比如面对直接领导时,他甚至可能变成无边界的人,让干啥就干啥。

而且,在组织中,你可能常常听到领导提倡要打破部门墙,要加强相互协作,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不同部门之间,墙的硬度和高度是不同的,比如我能明显感受到,我们部门和有些部门之间配合很密切,形同手足,而和另外一些部门同事之间就有比较高的墙,而且这常常和部门领导之间的关系还很相关。

你在工作中和同事有很强的边界感,回到家和家人可能就没有太强的边界感了。

所以,现实中的边界很复杂,而且是可以不断变化的,我们可以拓展它、缩小它、把它变硬或变软。

而这个变化的背后,有一个关键要素——内核。

2 一个内核

我相信你肯定比较熟悉细胞的结构,它包含很多部分,其中细胞膜就是它的边界,而它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细胞核。其实我们个体也很像一个细胞,除了有边界,还需要有内核,比如我们常说的个人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

而我们的边界大小和特性,其实是和我们的“核”密切相关的。

比如,你的内核是认为自己就是最牛的,别人都不如你,你的边界常常就会比较硬,而且很难采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刚愎自用。

但如果走到另一个极端,你的内核觉得自己哪哪都不行,不敢有任何的主见,在家听父母或老婆的安排,在公司听领导的,同事让干啥就干啥,不敢反抗,怂得像个小媳妇儿。

受到《原则》的启发,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同时也愿意保持头脑的开放,吸收外部的信息。

这个主见拓展开来,对应的就是我们的内核,而开放的头脑对应的就是我们的边界特性。

3 一个练习:拒绝

知道了边界和内核的关系以及重要性,具体我们怎么做呢?目前我发现一个很好的练习方式——拒绝,

这个练习,至少对目前的我是很有效的。为什么我认为“拒绝”是个很好的练习呢?

首先,拒绝能帮助我们清晰边界,当我们在拒绝别人的时候,一般都会判断拒绝的理由,而边界是一个很好的依据,比如这个事情不在我的责任边界内,不在我的能力边界内。

其次,拒绝能帮助我们想清楚自己的内核。我们通常需要拒绝的不只是别人对我们的请求,也包括外部对我们的诱惑,比如一个风口来了,你要不要去追?有一个看似待遇更好的工作机会,你要不要去尝试?而这些选择的依据,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想要培养的核心能力。

最后,拒绝能帮助我们优化我们的边界。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喜欢被拒绝,其实也不喜欢拒绝别人,至少我自己是这样,因为总觉得拒绝容易破坏关系。但我后来做了一些尝试,感觉挺好,我并没觉得和别人的关系变差了,反而让别人更加清楚了我的诉求,也让自己更加清爽。

比如,最近HR给我安排招人面试的时间,大部分都放在晚上7点左右,这段时间其实我的精力水平不太好,而且要坐班车,不方便。如果放在以前,我可能就默默接受了,但是最近两次我拒绝了安排的时间,并提出了新的时间需求,HR这边也很乐意地帮忙调整了,也更清楚了我的需求,皆大欢喜。

虽然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拒绝,但至少让我体会到,其实拒绝没有我之前想象的那么难,而且也不一定得罪人。

总结

你有边界吗?你的边界是什么类型的,硬的还是软的?边界的建立和拓展,和我们的内核息息相关。如果你的边界感不是很强,可以从练习拒绝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