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桥上
小时候在乡下读书。老师就给我们讲过唐朝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非常上口。当时内心就产生一种亲切感,对姑苏城向往不已。
长大了,曾无数次向往苏州,都未能成行。前些年,在电脑里听到毛宁的《涛声依旧》,“月落乌啼总是千年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音乐歌词又使我陷入无法说清的向往中。
什么样的艺术魅力?说不清就沉在心底,正如历史长河中沉下人文渣屑,一个时候来不及触动,就留给后人搅动吟唱。
这次在苏州,专门寻觅到了寒山寺。上了石板面的拱形枫桥,望着大运河的水从北面滚滚而来。大小舟楫载着沉重货物向着南或北的方向驶去。我鸟瞰苏州古城和新建筑,听见了参观寒山寺游客撞击的钟声。那里的和尚说。每敲一下,就消灭一次灾难,带来一次幸福。寒山寺的钟声不仅在中国大地震荡,这些年三十晚上,总有成批渡海前来的日本人,在寒山寺撞钟。
是寒山寺的钟声把古今中外游人呼唤到姑苏来了。
那么,张继也一定是因生物钟总是从遥远神秘地方隐约传来诱惑而上路的。他也许是乘着大运河的孤舟进京赶考,也许因京城失意买舟东下而归家。他毕竟在32岁时结识了韩愈,33岁时中了进士。此时大唐200多年天下只剩下了零头,朝廷争权夺利,民间盗贼四起。他也许为避政治风险而无目的漂流。总之,他出来的日子很长,吃不好,睡不好,想的多。创就一番事业,天时地利人和?想和家人团聚,山河万里呵!想朝庭,想家,想事业,更想人生短暂。而人生不就是在历史长河里飘荡孤舟,哪里是岸?旷日持久的飘泊中,心中的愁绪越积越多。一个深秋的夜晚,新月将落,乌鸦在叫。薄薄一层秋霜,覆盖在他的船板上。他的姑苏到了。突然听到寒山寺传来清脆钟声,一下、两下……下下如故人的遥远的呼唤。他的心一下子振动起来。从船舱薄被里钻出来,看着朦胧河岸枫树和河边星点渔火,想到和他一样飘泊之人,不禁写下了《枫桥液泊》。竟成为千古绝唱。
应该说,张继的船是可以继续夜航去他终极目的地的,他到这里当然是路过,那时,苏州建城已有千余年历史了,粉墙黛瓦精致小屋。能给人一种宁静居冢过日子的舒造感。流水上座座拱型小桥,定给人一种此岸到彼岸可达的亲近。那姑苏鲜艳多姿的刺绣,定给人一种心理和肌肤的温柔。那小巧的姑苏檀香扇。香味在巷子里钻动.给人注入某种刺激的冲动。还有那庭院里的吴侬软语,也定给人一种天堂的诱惑……各种人生旅途疲劳。都可以消失在姑苏小桥流水人家组合的人间温情里,在由古代昊王夫差建都和越王勾践争斗失败的笑谈里。在如阵阵轻风的苏州评弹的抚慰里,人们来到这里。以“愁”思开始。以“释”绪升华。而达到“乐”而忘忧之舒适。佛祖说。人生下来就是受苦,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平民百姓都有自己的苦衷。因而,来到姑苏各种各样的得到释放解脱的人,他们都会从心里发出这样感叹;“姑苏,你是我的情人……
夜晚,我又倘佯在姑苏一座小桥上,城市灯火闪烁,空气里音乐和茉莉香都在飘动,情人们划着舢板,从我站的桥孔下面滑过去,一轮新月正妩媚地伴着他们。晚风吹来,我感到有点寒意,陪我夜游的友人递过来一条姑苏绸巾,我围在脖子上,体验姑苏温情。